计划生育转型时期基层群众工作
【摘 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不断调整、完善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变革,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口素质不断增强,人口出生率得到控制,实现了我国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问题也开始凸显。我国人口增长进入另一个转型期。所以政策出现大修改、大转变。对基层群众工作也提出了新挑战。
【关键词】计划生育 转型 基层群众工作
建国之后,生活逐渐改善,再加上政策因素我国人口开始猛烈增长。按照那样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所以国家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实施以来全国上下一心尽全力贯彻实施,控制住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质量。为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顺应新形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1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 月1日起施行。2015年12月27日,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正,并于2016年01月05日实施。对全国人口增长必将形成重大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时代。
通过对2016年实施的新政策与旧政策之间的对比可以抓住未来经层群众工作重点。
(一)一个家庭可生生育孩子数量变化
旧法第十八条、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新法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实际制定本地区的法规,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旧法中严格控制新生儿数量而在新法当中全面放开二孩。此处转变有利于我国人口均衡发展,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减退等方面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国梦;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同是也有利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说:失独家庭的悲剧,养老压力等;也体现了对人们幸福的关注。
一对夫妇可生育孩子数量的变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基层执行也面临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清楚,可生育二孩并不是全面放开人口出生管控。一些基层群众仍然抱着“多子多福”“儿子传宗接代”的思想,面对放开二孩政策就误读成了放开生育。其他群众也是。在实地调查中很多群众都认为现在政府已经不需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国家已经全面放开可生育孩子数量。所以基层群众工作就要让群众正确认识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避孕节育措施实施要求的转变
旧法第二十条、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旧法第二十条、育龄夫妻自主选择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旧法中育龄夫妻要“自觉落实”避孕措施、“接受”服务指导。强调的是非夫妻双方意愿而是被动接受。新法中育龄夫妻可以自主选择。在旧法实行时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与此法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超生户强制实施结扎手术,强制上环及配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这些强制措施只能是一段时期的政策不能当成长远政策。因为过硬的强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激发矛盾、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在新法中则是充分尊重夫妻双方意愿和自主选择权。我们的经济水平极大提高,人民素质增强为“自主选择”权利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在执行本发条的时候,工作者应当转变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
(三)福利待遇的转变
旧法鼓励晚婚晚育,对支持此法条的群众给予延长婚假和生育假及其他福利奖励并颁发独生子女证。对取得独生子女证的夫妇给予奖励。比如说免交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子女保健费、上学补贴、养老补贴等。新法则是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取消独生子女证;同时也保障已领取独生子女证家庭的既得利益。
福利待遇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80年代到90年代的育龄夫妻为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做出了牺牲贡献。对于他们的利益必须保障,这样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同时,允许生育二孩也要保障生育二孩妇女的权利的利益,适当的带薪休假及其他保障。
人口的变化新趋势,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长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可持续,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抓住发展机遇。
(一)积极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层条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为我国新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奠定了基础。
1、政策性因素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国家更加注重民生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的惠农政策不断。精准扶贫政策涵盖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经济扶持等多个方面。有了这些政策红利,老百姓家庭养老、医疗等压力相应减少。“多子多福”观念得到遏制。其实农村“多子多福”思想最根本的起因还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口就等于家庭劳动力,就是发家致富的根本因素。所以政策的扶持,福利待遇的提高必然带来人们生育思想的转变。人们思想的变化,减弱了对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阻力。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会更加优化干群关系。在严格的限制人口时期还是引发了一些干群矛盾。鼓励生育不是硬性的要求,充分的尊重个人意愿,这对群众工作来说当然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环境优化
我国综合国力已经明显提升,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综合体。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基层群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做群众工作要从群众利益出发,群众的利益当然需要经济支持。国家任何事业推进都需要强大的财政做支撑。其次文化环境改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自我生活品质,享受生活。生育过多子女,抚养、教育等压力势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生育过少,未来自己养老又成为问题。已经看到的两个独生子女结合的压力。就算金钱方面宽裕,对老人的陪伴、精神安慰肯定会出现问题。社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少生优生已深入人心。而面对未来养老压力、抚养压力,独生子女问题很多人愿意生育二孩。而思想的解放使人们自我意识提升,更加注重对自由的追求,对选择权利的渴望。
社会环境的改变带来人思想观念转变,人们更加能够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群众工作要取得长远效果,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是根本。所以社会环境这些改变对计划生育基层工作提供了可能性。
3、新媒体的运用和发展
进入新时代,网路更加发达,已经进入4G时代,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做好政策的传达和分析。让群众了解新形势,明晰新政策导向和要求。媒体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广且丰富的特点,用好媒体这块阵地对做好群众工作有极大作用。
媒体宣传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新窗口,为群众表达意见、开展监督提供了新通道,为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空间,为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提供了新渠道。
(二)不利因素
1、利益诉求多元化
人们的需求既涉及到养老又有扶幼,也涉及国内流动人口,既涉及劳动就业、土地改革、社会保障、医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又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等。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一些利益问题既涉及现实问题,又涉及历史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这些特点对基层群众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
2、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集中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政策、法规引导,但是更重要的是执行者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工作心态。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当中不乏官本位思想者,严重影响政府形象。要改变这一作风,组织内部严格要求之外还需要广大群众参与到督促和改革中来。所以要求广大群众提升自我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主人翁意识。
(一)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
坚持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巩固群策基础。群众观主要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教育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中应该认识到群众是我们统一战线的盟友,只是现在有些盟友的思想有待进一步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群众看作是改造对象,是对立面。以这样的观念才能与群众建立起和谐友好关系,为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政策的执行者始终坚持服务群众的观点,把基层群众的利益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和依据。在现今改革大背景下,服务更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没有人能凌驾于群众之上。在基层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本质上就是为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所以计划生育优生免费健康检查不能是要求群众,而是引导群众知道这项惠民政策的好处,愿意主动去做,否则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改革,坚持以人为本
完善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计生工作很多方面直接跟金钱有关,必须监督到位,遏制腐败思想。大力促进基层计生协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发挥作用,“一帮一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利用新媒体,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以现有的政策福利为依托,引导群众遵守新政、支持新政,拉近干群关系。
(四)努力营造计生服务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下发展的大趋势,计生工作也要常态化。首先应该看到的是计生工作环境进入新常态。而且各项措施也应该形成常态机制。督察通报常态化;通报主要领导常态化;适时通报常态化;结果运用常态化;计生后进单位电视曝光也将常态化。这一系列的常态化可以很好的督促基层工作人员。
计生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人口发展也进入另一个时代。做好基层计生工作也就是开展好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政实施效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好基层群众工作一定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正确的方法去执行。新政的实施最终会解决一些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毅.继续完善生育政策调整的思考[J].2014.
[2]杜飞进.网络时代与群众工作——略论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变革与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2.
[3]辛向阳.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的几个问题研究[J].探索,2012(04).
[4]张荣臣.党的群众工作:经验、问题和对策[J].理论学刊2010(09).
[5]李君如.论党的群众工作——兼论党的群众工作传统和新世纪工作的特点[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07).
作者简介:彭久平(1989-),女,土家族,湖南保靖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