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和日本人》一书看汉语和日语

2016-12-06 10:06吴潇丽
长江丛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汉语

吴潇丽



从《汉字和日本人》一书看汉语和日语

吴潇丽

【摘 要】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唐,是日本引进学习汉语的高峰期。汉语传入日本后,日本人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很多新的词语。现代日语中的汉语可以分为汉语、和制汉语、翻译汉语等。本文试图从《汉字和日本人》一书来看汉语和日语的关系。

【关键词】汉语 和制汉语 翻译汉语

《汉字和日本人》的作者是高岛俊男,他在书中明确表示自己一直都很厌恶儒学家、汉学家和汉语老师。他认为汉字之所以能进入日本,是因为当时日语还处在没有能表示概括性或抽象性事物词语的阶段。而当时汉语远比日语要系统完善得多,日语没来得及有时间慢慢完善,便直接使用了作为外来者的汉语,因而日语丧失了自己创造新语言的能力。这话听来颇有些强盗逻辑,借鉴学习了别人的东西,反而还要怪别人给他学得太早。而且,高岛俊男还说道:“如果汉字和英文字母同时进入日本,日本人绝对毫不犹豫选择英文字母。可惜当时的日本根本想不到还会有其它文字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汉字是世界上仅有的文字。”(p28)这话更叫人哭笑不得,汉字传入日本似乎错在汉语。虽然书中含有很多偏激主观的看法,但本文试图将这些观点放置一边,着重看书中介绍的日语相关知识,来探讨汉语与日语的关系。

一、日语引入汉字的过程

汉语的单词是用一个个字写成的,可以说,一个文字便是一个单词,都是一个音节,即所谓的一字一音节。而与此相对,日语的音节数为一百多个,而且大部分是开音节,这些音节都以母音结尾,音节的构造非常简单。

因此,日语在吸收消化汉语时,可以说破费了一番功夫,比如拨音和促音便是在这磨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拨音即“ン”,因为汉语中有很多字都是以“n”“ng”结尾的,日本人为了模仿这个音,起初是发成鼻浊音,然后又改成“ウ”“イ”,慢慢地才稳定成“ン”的音。而促音“ッ”,古时的日本人也是不会发的。拗音也是在模范汉语发音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另外,日本人发音时,喜欢将音节拉长。原来一个音节的汉字,在日语中往往变成两个音节,比如“日”由“ri”变为“ニチ、ジツ”。

二、汉语与和制汉语

(一)汉语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隋朝,尤其是到了唐朝,是日本人引进汉字的高峰期。因汉语历史悠久,这一时期的汉语被称为“中古汉语”,而今天的“中文”指的是“现代汉语”。日语中的汉字发音,大多沿用中古汉语的发音,因而又被称为“中古汉语的化石”。

其中,笔者还想提下吴音和汉音。之所以有这两种发音,按高岛俊男的说法,是因为同一种发音在不同的时期传入日本而导致的发音差异。与此相对,吴音比汉音更早传到日本。相较于汉音的短时间内系统行传入,吴音时间跨度大,而且是断断续续的。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中国还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日本与南朝进行贸易往来,学习了很多语言和文化,但因为是通过朝鲜才实现的交流,吴音的正确性也经常受到质疑,甚至有人称其为“日本方言化的发音”。

汉音以后还有“唐音”“唐宋音”。这些是南宋、元明期间传入日本的发音,其中很多都是行脚(あんぎゃ)等佛教用语。

(二)和制汉语

字音语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和制汉语。日本人起初是将汉语直接夹在日语中使用的,后面慢慢开始创造出混杂着汉语的新词汇,这便是和制汉语。

而和制汉语从时间上划分又可以分为江户时代和明治以后两个时期。数量上来说,明治以后的和制汉语的数量占压倒性的比重。一开始这些便是作为字音语而创造出来的词汇,大多是欧美语言翻译过来的,如“静止”“化学”等。而江户时代的和制汉语虽然与本来的汉语字形相同,但大多包含日本人自己理解的意思在里面,如“奉行”“顿着”等。

(三)翻译汉语

除汉语和和制汉语外,还有翻译汉语。翻译汉语不只出现在日本,中国也有。明治初期,大量欧美语言涌入日本。虽然中国没有像日本一样有那么多,但是欧美国家的传教士很早便活跃在中国各地。他们热心地学习汉语,并将欧美语言翻译成汉语。因而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比日本更早出现翻译汉语。这些主要是“福音”“默示”等基督教用语,当然也包括各个学科的专业术语。而中国的这些翻译汉语,在明治初期,很大一部分传入到了日本。明治以后,日本翻译了成千上万的词汇,这些词又输入到了中国,很多现在中国都在沿用。

三、结论

在《汉字和日本人》一书中,我们了解到因为日语相比汉语音节较简单,所以当时引入汉语时磨合了很久,而传入的汉语可以分为“吴音”“汉音”“唐宋音”。在引入的同时,日本人并没有单纯地照搬硬套,而是结合汉语创造了很多自己新的词汇,也就是和制汉语。明治以后,随着欧美语言的大量传入,又出现了翻译汉语。现如今的日语早已不是当时传入日本的“汉语”了,它已经完全与日语融为一体。近代以来日本也经历了漫长的文字改革过程,一度有废除汉字的运动,最终以简化汉字,并限制数量的半途而废的形态遗留下来。可以说,短时间内日语还是不可能离开汉字的。

参考文献:

[1]高岛俊男著.汉字和日本人[J].文艺春秋,2001.

作者简介:吴潇丽(1990-),女,浙江义乌人,助教,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东北亚经济文化。

猜你喜欢
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轻轻松松聊汉语 纳木错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 青海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汉语新韵》简介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