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军
(川北医学院体育部 四川南充 637000)
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比较研究①——以南充市医护人员为例
李继军
(川北医学院体育部 四川南充 637000)
该文通过对南充市200名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三种人群心理压力比较,相对而言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自我感觉心理压力较小,其次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最后是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由此可以认为医护人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体育锻炼 经常性 心理压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不但影响个人身心健康,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对如何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进行探讨研究非常有必要,虽然对此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体育锻炼缓解医护人员压力方面是否有所作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深入研究,因此,通过对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人群的心理压力比较,探寻体育锻炼在缓解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充市公办医院医护人员。通过调查对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群、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以及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比较比较,探寻出体育锻炼的能否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制定医护人员心理压力问卷表和日常体育锻炼现状问卷表,了解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和日常体育锻炼现状。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形式。
对南充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名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2 访谈法
表1 医护人员自我感觉心理压力状况调查统计表
表2 医护人员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调查统计表
根据调查设计需要,对问卷调查不能够很好了解问题或了解不够清楚的问题,进行现场访谈了解,以弥补调查问卷的不足,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初中与小学学校场地与器材达标差异度进行x2检验。
表3 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比较调查结果统计表
2.1 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现状
经对200名被调查对象自我感觉压力状况调查发现(见表1),有77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好,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8.5%;62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一般,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1%;有61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差,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5%。由此可见医护人员普遍心理压力较大。
医护人员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要经常面对疑难杂症所带来的考验,一旦失手或无法治愈就要面对患者、患者家属以及社会舆论环境方面的批评与攻击。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身体也经常性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压力自然会加大。医护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工作量大、繁琐,工作需每时每刻细心、细致,容不得半点疏忽,身体和心理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且时常加班或紧急出诊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加之家庭还需要一定照顾,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医护人员压力普遍较大[1]。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水平服务要求也在提高,这也会造成医护人员压力水平越来越大。对于过大的工作压力,无论是医院还是医护人员自身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寻求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改善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手段,以缓解和降低这些压力[2]。但在改善生活方式和闲暇生活手段方面,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在这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2.2 医护人员体育锻炼现状
在对200名就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调查中发现(见表2),有5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6%,有101人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0.5%,有47人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5%。由此可以看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较少,对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所起的作用认知度不高。
对于这种现状,主要有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医护人员工作特征决定了医护人员确实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和加班之外,其他业余时间相对比较少,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二是医护人员对于体育会加重疲劳理解有误,在访谈中不少医护人员认为,上班、加班工作之后,已经感觉很疲倦,很累了,还要再进行体育锻炼,不是更加重了疲劳了吗?这一误解导致不少医护人员不太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事实是,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接受更大、更强的体力与脑力劳动,还能够改变原有的生活,工作强度,起到调节放松的作用;三是不能形成群体或加入某个群体,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事或朋友以及家人一起锻炼,形成有规律的锻炼习惯和氛围。经常性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需要有这样共同兴趣与爱好的群体,互相监督或互相影响坚持锻炼。调查中哪50.5%的偶尔参加锻炼的群体就最有可能发展成经常性参加锻炼的对象,只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找到共同兴趣爱好者,这个群体很快就能够形成经常性锻炼的一个新群体。
在对200名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医护人员调查中(见表3),发现在52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40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好,自我感觉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小,有7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状态与体能状态一般,有5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差;在101名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30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好,有42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一般,有29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差;在47名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7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好,有13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一般,有27名被调查者自我感觉精神与体能状态较差。经x2检验结果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与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与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看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群体的心理压力明显小于其他两个群体。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人体机能,可以促进脑内有益化学物质的分泌,如“内啡肽”,这种物质可以使人自我感受心情振。奋、精神愉悦[3]。日常和闲暇生活中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能够对某些固有的动作行为和固有的生活方式起到调剂的作用,缓解长时间造成的全部或局部身体和心理的紧张度,分散对日常忧虑担心的过分关注,提升对所遇问题处理的自信心。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情绪的改善,自我感受心理压力较小。
由于医护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自我感觉心理压力比较大,无论是医院还是医护人员自身都在积极寻求必要的心理干预和闲暇业余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特征和对体育锻炼的误解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较少,虽然偶尔参加锻炼人数相对较多,但还需正确引导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经常性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不同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三种人群心理压力比较,首先相对而言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自我感觉心理压力较小;其次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最后是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由此可以认为医护人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1]李兆良,高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160-162.
[2]张文汉,胡素君,苏兰,等.深圳市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多水平模型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6):1-3.
[3]刘慧.体育锻炼对公务员心理压力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Different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Doctor and Paramedic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mparative Study——A Case Study of Nursing Staff in Nanchong City
Lijij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Sichuan,637000,China)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nanchong 200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public hospital medical staff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found that larger staff psychological pressure.Of three different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crowd psychological pressure,rela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people feel psychological pressure is small,the second is occasionally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the last is the basic do not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which can be thought of medical staff participate in regular physical exercise helps to alleviat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xercise;Regularly;Psychological pressure
R395
A
2095-2813(2016)11(a)-01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1.153
①2015年川北医学院校级科研发展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8)。
李继军(1977—),男,汉,陕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