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明
摘 要:本文简述了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并从强化教师美育意识;提高教师审美能力;利用教师的教学技巧,培养学生正确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和利用美的教态语言四方面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关键词:美育 听障学生 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43-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呢?对此,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1 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教育者借助于艺术手段,用现实世界的事物形象去影响人和用美的情操去感染人、陶冶人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活动能培养人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就要根据特教校语文教材的特点,针对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美和美感形成的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美的课堂情景,引导听障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
1.1 在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是促进听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首先,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特点是以美的形象感人、以情动人,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其次,美育有利于扩大和加深听障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发展;然后,美育有助于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发挥其特长;最后,在听障学生中美育与五育中的其他各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2 在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是遵循教材特点,高质量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需要
听障学生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丰富,每一篇课文都设有相关的美育因素,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如诗歌、小说、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都是以文学语言为工具,以形象化的手法反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艺术,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抓住教材内容中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文与理的有机结合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美的认识中产生愉悦之情,赞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美感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1.3 在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必须针对不同学生在艺术才能的不同素质、兴趣爱好进行教育,这就要创造条件,个别指导,使其兴趣、爱好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小学阶段的聋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其情感兴趣多变化,情感体验以直观形象为主,但是特教校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学生进行发音、说话、看(听)话教学,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学,培养学生能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看话、说话和阅读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美育的特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听障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2 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在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
教学活动是教育者的教和受教育者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由于听障学生的生理缺陷,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缺陷并影响及其它各方面的发展。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强化审美教育的意识,而且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创造语文课堂教学美的气氛等,启发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2.1 利用正确的审美观,强化教师美育意识
正确的审美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为指导的,特校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审美观,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接触多彩的艺术作品和美好事物;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都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如:“双基”的传授与学习任务、思想品德个性的培养、发展学生体力等等)。从表面上看,这几项任务与美育无关,其实不然,它们分别蕴含着理智美、心灵美、健康美的要求,因此,教师只有自觉地将美育作为教学手段和教学追求的目标,才能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2.2 利用教材中美育因素,提高教师审美能力
听障学生语文教材中美育因素十分丰富,包括自然中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这一切教材中从不同侧面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了,如:课文所表达的环境美、意境美;作品中描写的事物形态美、色彩美、味道美以及刻画典型性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之美等。通过对美的认知,能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达到辨美丑、知善恶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体现美和创造美。
2.3 利用教师的教学技巧,培养听障学生正确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2.3.1 根据课的类型,设置美的课堂结构
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它们的结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和创造精神,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使听障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情感逐步深化。
2.3.2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听障学生审美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无限的审美情趣。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使学生获得牢固、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1)充分利用演示法,使聽障学生产生审美意识。由于听障学生生活面窄,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弱,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演示法,能使学生对感性材料加深印象,帮助形成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理解美的能力。
(2)充分利用想象,使听障学生产生美感。任何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鲜明,美的感受就越丰富,由于听障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少、知识面窄,所以想象能力更需要老师去诱导,可联系他们感知过的事物,形成再造想象,从而获得美感。
(3)充分让听障学生参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教师可利用课堂内外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尤佳),展示一些老师学生的精品之作,先让学生自己投身其中,感受作品的精美之处(老师可加以指导),最后让学生自己模仿别人或自己创作作品等进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美的力量。
2.4 利用美的教态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4.1 朴实端庄的仪表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与稳定以及集中稳定时间的长短,跟注意对象的形象有直接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自然展现出来的外在美和自然流露出来的内在美,加上教材内容的美育因素,可使听障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兴趣。
2.4.2 平易近人的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通常是学生关注的目标,是增强信息量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听障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较正常人强,一旦发现教师的表情太过严肃,听障学生心理压力就会加大,从而减弱他们对所学科目的热情,拉大师生间的距离,因此,平易近人的表情,可减少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可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为学生心灵美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2.4.3 准确熟练的手语
手语是听障学生间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准确熟练的手语可以描摹复杂事物的情况,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形象地再现美的内容。
总之,听障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意美育实效性,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听障学生的年龄、学习、家庭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听障学生的认识、分析事理的能力也不同,对他们的审美教育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所实施的美育内容、目标等也随之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美育教育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张金坤.谈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文教资料,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