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活力 焕发数学课堂魅力

2016-12-05 05:55高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魅力活力兴趣

高骏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上过分依赖课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我们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数学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必须创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活力 兴趣 数学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10-02

正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才使我们的课堂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活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入门的向导是兴趣,兴趣是活力的起源。在数学课堂上,依据学生素质发展之要求以及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师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有意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观察、交流、思考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再从点滴入手,以小带大,从观察、思考到想象,从一题多解、一图多用到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

1 活力注入的基础,情境的引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生活情景,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能从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来感知数学,也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自身亲自经历,用心亲自感悟所获得,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学的自然,体验学习的乐趣,创设生活情景及趣味性情景是活力的来源,即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要注意到:

1.1 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0.5、1.5这一类小数学生一般都在超市小卖部能接触到,教材中同样也是运用商品的价格来呈现的,那么抓住了这一生活中的原型在来进行教学学生自然能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味儿”,知识掌握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1.2 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例如:在教学一一间隔规律时,思考这一规律对我们而言有什么价值,那么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来看,在马路边路灯与路灯间的广告牌之间就存在这样的规律,掌握了这一个规律就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直接知道另一个量,跑道旁的树木与树之间的间隔存在这样的规律,知道跑道长知道树与树间的间隔就能计算能种下几棵树,掌握这一规律可以解决不少实际问题,这不就是价值所在吗?

1.3 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

就举最简单的例子吧1,2,3,4,5,6,7,8,9,0全世界通用的数学语言,请问走到哪儿见不到?

1.4 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发现原有知识不足并使其去探寻新的知识,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从温度上来讲冰水混合是0摄氏度,那么更加第的温度怎样表示呢?学生发现这一问题,便感受到知识的不足,自然会想更进一步的探求新的知识。

2 活力注入的支柱,操作与实践

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讲授,不如让学生动手亲自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这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运用多种感官參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例如,在教学认识圆的一课时,为了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圆形,我们首先设想把圆形画下来,联系生活,画一个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但是,其中有些方法具有局限性,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用圆规画圆最方便。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规,试着自己画个圆。有的同学画得又快又好,可是有的同学画起来很费劲,请画得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操作的。画的时候用三个手指捏住圆规的顶部把柄处,张开两脚,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圆规,一只脚的末端为针尖,另一只脚的末端为笔尖。然后固定针尖,转动笔尖。现在请把圆规的两脚张开,距离为4厘米,作一个圆,并把它剪下来。拿着自己剪下来的圆对照书本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有了之前学生自己的 动手操作,这些圆的知识再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增添活力,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从学生享受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开动思维机器,处于思维振奋振荡阶段。

3 焕发魅力的灵魂,创新与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不能够联想,联想的深度、广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例如:在学习数轴之前,一年级时已经开始接触数射线的概念,这里是对数射线进行的一个扩展。学生在学习数射线时已经感受到:数用数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是方便有效的。可以在数射线上比大小、做加减等。如果负数也能像正数一样用“点”来表示那么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看一看、画一画,画数轴有哪几个步骤?并尝试画一条数轴?(2)说一说、想一想,说说正负数是如何一个一个表示在数轴上的?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非常认真,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整个概念的教学流畅自然,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思考和积极地探索,令学生对于数轴的三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难点。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去寻找各条数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它本身也是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数学活动中都离不开联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数学训练思维价值。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难易适当问题,精心设计提问,为学生的联想创造条件。只有亲身经历教师提问联想的过程,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了概念自身的价值,也从中掌握丰富的联想、推理、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真正得到各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 增添活力的色彩,微笑和赞许

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一举一动尽收学生眼底。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让微笑的脸庞、赞许的目光、炽热的话语、善意的提醒沁入课堂中每个生命体的心脾。在教学中,每当学生演算、猜想、证明中哪怕有了一个正确步骤或活动中刹那间的闪光细节,都应百般呵护,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认知冲动和思维活跃。教师用真诚之心,来鼓励孩子学好数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幸福。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

参考文献:

[1]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英)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河北人民出版社.

[3] 黄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4).

[4] 刘自亮.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初探[J].九江师专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魅力活力兴趣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活力
《东方欲晓》的魅力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