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疏导策略

2016-12-05 14:48郑玉忠
教育界·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景物小学生作文

郑玉忠

【摘要】作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指出了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小学写作心理障碍疏导

良好的心理情绪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通过写作指导,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障碍一:畏难情绪

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写作心理的一个分水岭与转折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成篇作文的概念。三年级前语文基础训练多为给词造句、看图说话、写话等,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许多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学生能够说出一段内容真实、想象丰富、情感诚挚的话,有的甚至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微型作文。从三年级起,语文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写作训练正式列入教学计划。许多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写作训练的难度有了一定的体验。学生开始对通过简单思维或不用思维(抄同学作业)就可轻易完成的训练内容(如抄写字词、拼音,词语填空、解释等)产生无意识的偏爱,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学生在心理压力下,作文兴趣骤然减退,作文教学也成为一道难解之题。

对策:让写作教学“悄悄地来”

要解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首先,最重要的是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对学生进行情感鼓励。其次,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并发挥课文的魅力,设计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莲文化的起源”“古诗苑漫步”“挑战主持人”“作家漫谈”“名著导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及蕴含其中的意美、情美,逐步培养他们用词造句的能力,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

障碍二:缺乏兴趣

写作兴趣的心理基础主要是动机与价值,即“为何写作”与“写作有何用”。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因人而异,层次分明,由低到高大致呈现为:(1) 完成任务,不受教师和家长的批评;(2) 应付考试;(3) 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表扬;(4) 取得好成绩;(5) 掌握写作本领,以后当作家。随着需求心理层次的升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指数也相应提高。

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教学往往滞后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由于写作教学忽略了学生心理发展因素,一些《我的妈妈》《我的家庭》《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等陈题,从低年级一直写到毕业班。写作教学没有层次要求,缺乏吸引力,因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直接后果是学生对作文感觉枯燥无味,难有兴趣。

写作教学脱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于作文教学内容有教材编排和序列要求方面的局限,题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往往被动地去表现自己陌生的事物,这很难让学生在写作心理上产生兴奋的状态,学生的写作兴趣无疑受到多方限制。

对策:让写作走进生活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都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充分自由的取材空间,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作文训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基于这样的思考,前不久,笔者在自己班级开了一堂围绕“尊重”这个话题的现场作文课,分五步实施。(1) 5人一组,分小组自由讨论,每小组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再任命1人为记录员,1人为自由人,专门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补充。(2) 各小组讨论完毕后,形成本小组观点,对组员的新观点不受小组总观点影响,在登台交流时应特别列出。(3) 对每小组的交流发言进行评分,评委由除发言组外的小组长及笔者本人共同担任,分观点深刻透彻有条理、发言人台风台貌、场下观众表现等几个方面综合打分,满分为10分,最后决出名次在班级黑板报上公布。(4) 教师点评,主要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针对一些学生的认知错误做些点拨。(5) 在前几步的基础上,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布置作文:以“尊重”为议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40分钟内完成300—400字。

场面是令人激动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两个孩子恰到好处的发言更使本堂作文课洋溢着一股股实实在在的生活语:发言人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母亲秘密地翻看自己的日记以掌握女儿的“思想动向”,自己十分苦恼,觉得母亲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学生们大都从生活经历出发举了很多例子,有些例子直指教师的言行,我在旁边听了也颇受教育。95%以上的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了作文本,最少的也写了300多字,有的甚至500多,洋洋洒洒,观点不乏新颖深刻,精彩纷呈,作为阅读者的我倍感激动。

通过这种引入生活式的作文活动,学生们单纯、孤立地为写而写的心态没有了,写作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不仅训练了写作能力,也大大强化了对自我的认识、对父母的感情、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写作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身心合一,读说听写思全面开花,训练的质量有了保证。

障碍三:思维定式

学生习作内容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来自学生的生活体验;二是间接来源于书刊、影视。时下,社会上出版了许多诸如“作文指导全书”“如何写景”“如何叙事”“精彩片段”以及“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更有甚者,网络上还有许多范文模板。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写作影响很大,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知识迁移。在解决了学生习作取材难、开头难、落笔难等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习作的雷同。例如,教师们批阅学生作文时,不时会发现有些文章内容似曾相识。尤其是各类考试时,在某个班或几个班,甚至好几家学校的作文中,都能找到大段内容相同的素材。因此,学生放弃了对自己的生活素材的提炼,教师在考前指导时给学生准备范文。于是出现了写悲情时,许多同学外婆(奶奶)都去世了;写助人为乐时,大家一起捡钱包,还失主。没有看过大海的,都可以写大海;没有去春游的,都可以写春暖花开。这就等于,小学生用不着进行观察,不需要对事物感知,放弃对生活阅历的储存,不要动什么脑筋也能写出高分值作文。这种现状必然阻碍学生良性思维,造成思维定式,学生习作心理畸形发展。

对策: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如果没有花朵,再勤劳的蜜蜂也酿不出甘甜的蜜;如果没有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工程师也建不出高楼大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素材,再优秀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笔者曾在所任教的班级做过调查,结果发现,每次作文课上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可在短暂的构思之后进行写作;有五分之一同学在冥思苦想之后不知从哪下笔;而有五分之四的同学干脆呆坐桌前,大叹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可见素材问题仍是困扰同学们写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教师不宜过早、过多地布置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范围狭窄,容易限制学生思路,限制学生内容的选择,使学生形成写作思维障碍。因此在低年级不提倡命题作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命题、不命题或给定范围,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事物写。

其次,在学生抽象思维没有成形时,教师应少用范文指导。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很难跳出范文设定的窠臼,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给创造性思维发展造成障碍。学生通过范文接受了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并且将这些形象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作文。

再次,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学生从小到现在经历过很多事情,看到过很多美景,然而到了写作文时,大多数时候模模糊糊,主要因为之前的观察无序,或者是因为时间长了,有些忘记了,再者孩子们脑海里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留下的印象,呈杂乱无章状。因此,我主张在写作文之前,先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顺序、有方法地对脑海里的生活积累进行整理、激活。

在让学生写《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的业余生活时,很多孩子说的是假期与家人一起去旅游。通常,孩子参与的活动印象深刻,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孩子喜欢东拉西扯的,这个景点的景物扯到那个景点景物的,那个景点的景物又扯到这个景点的景物,这主要是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孩子脑海中的景点条理不是很清晰。于是,我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按旅游的时间顺序说说自己的旅游景点及景点的景物有哪些,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我们先来到,看到的景物有;接着来到,看到的景物有;然后,来到,看到的景物有;最后,来到,看到的景物有。”有了这样的未雨绸缪,孩子们印象中的生活积累被激活,再也没有出现颠三倒四的现象,写起作文来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了。

观察是人体多感官参与的复杂活动。善于观察者用脑观察,反之则用眼观察。人们通过看、听、摸、闻、尝、感受等观察事物,留下自己的体验。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学会用脑观察。

不过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 告诉学生要有观察的顺序,或根据时间顺序,或根据方位顺序;② 鼓励学生平时留意生活;③ 鼓励学生交流生活经验,创造交流平台;④ 适当干预学生留意生活,可以事先布置任务;⑤ 交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⑥ 提倡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当然,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不止上述三个方面,化解与疏导的策略也会因人而异,千变万化。教师只要在写作教学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就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化解畏难情绪,掌握写作得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杨绍会.增强作文教学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

[2] 陈坤明.让学生走“近”作文[J].文教资料,2005(17).

[3] 张岩.论小学生写作的指导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景物小学生作文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