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摘要】看齐意识虽然是新近出现的政治热词,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原则“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通俗化和形象化。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有必要将增强看齐意识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准则。
【关键词】看齐意识 中国共产党 政治原则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明确看齐意识的适用主体,解决要谁看齐的问题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说,事物千差万别,是客观情形。毛泽东同志也说“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这是很深刻的道理”。从哲学上讲,齐与不齐体现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大千世界总是不齐的,人类社会总是不齐的,这是常态,是客观规律。我们应当尊重这个规律,而不能与之相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应当正视这个不齐的实际。但为什么又要强调看齐呢?这就涉及到看齐意识的主体是谁?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既然是队伍,就要像军队一样,经常喊看齐,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纪律,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 。”
明确看齐意识的适用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看齐意识要强化。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全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要求不能将看齐意识在社会生活中泛化。对中共党员的要求与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是不同的。邓小平同志曾就奉献精神说:“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这段话用在看齐问题上也是适用的。在党内政治生活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原则正确处理党与非党关系,以说服教育引导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明确看齐意识的基准,解决向哪里看齐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看齐意识来说,讲规矩解决的是向谁看齐、向哪里看齐的问题,也就是看齐的基准问题。基准问题很重要,关系到看齐的方向、看齐的标准。方向不明、尺度不准,就会出现无所适从、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掣肘的现象。毛泽东同志明确的基准有两个,“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丰富和具体化为四项:“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其中,向党中央看齐是组织上的要求,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是思想上的要求,向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看齐是政治上的要求,向党中央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决策部署看齐是行动上的要求,归结起来就是通过党的组织纪律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四项基准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一体运作,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在强化看齐意识的过程中,要防止形式主义的问题,把“向党中央看齐”当作时髦口号喊得震天响,而具体行动上却依然我行我素,各自为政,“政令不出中南海,出来之后就转弯”,致使中央重大决策“空转”不落地。也要防止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取所需,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闯红灯”“钻空子”“打擦边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看齐的方向。“讲看齐,对党员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
明确看齐意识与发扬民主的关系,解决如何看齐的问题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同样是在讲到看齐问题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民主与集中,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从民主集中制的高度来认识“看齐意识”,就要看到,“看齐”主要是实现集中的要求和体现,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在出现偏差需要集中的情况下应当也必须喊“看齐”,这在当前党内思想认识“不整齐”的现象相对突出之时尤其有必要。但也不可忘记,集中的基础和前提是民主。邓小平同志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明确指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
当然,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跟改革开放之初不一样,但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的道理却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增强看齐意识,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党章规定的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权利,善于集中全党集体智慧进行民主决策,这样形成的看齐才是自觉的看齐。增强看齐意识,不是惟书惟上,教条主义地、机械式地照抄、照搬上级决策,而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央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样形成的看齐才是主动的看齐。正确处理“看齐意识”和发扬民主的关系很重要。当前存在的怠政、懒政即“为官不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消极地理解“看齐意识”有关。毛泽东同志曾认为,不作任何调查研究,照抄照搬上级指示,是最省力的消极怠工。邓小平同志也要求各级领导不要作“收发室”,对上级指示简单地照抄照转,不动脑筋。这在今天强调增强看齐意识,仍然是值得警惕的问题。总之,只有把增强看齐意识与发扬党内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全党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明确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的表率作用,解决向哪里看齐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看齐意识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的热烈响应。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层层“截流”的情况,把看齐理解为也要与党的某一级组织及其一把手看齐,甚至提出“向我看齐”。善意地理解,这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但从全局看,却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思维误区和实践上的变形走样。全党要去看齐的,只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虽然党的各级党组织都要喊看齐,但喊的看齐是“向党中央看齐”,而不是向自己看齐。那么党的领导干部在看齐的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就是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在我们党的队伍中,各级领导干部是各个行列的排头兵,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效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挺起腰板,做出标杆,自觉做向党中央看齐的践行者和引领者,闻令即行,听禁即止,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广大党员的信任和效仿,“上为之,下效之”,从而形成以上率下、层层看齐的强大阵容。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见贤思齐”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领路人、道德上的高尚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全党全国上下也就能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网,2016年4月30日。
责编/张译晟 宋睿宸(见习)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