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

2016-12-05 10:07方志刚蔡秀亮贾宏敏全艳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团创新能力科技

耿 新, 方志刚, 蔡秀亮, 贾宏敏, 全艳玲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

耿 新, 方志刚, 蔡秀亮, 贾宏敏, 全艳玲

(辽宁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探索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融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夯实基础、深挖特色与内涵的理念,以培养特色、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坚持一个方针、调整两个方向、强调三个衔接、促进四项改革”为思路,以“四个层次培养体系”为运作机制开展素质教育,建立一支培养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科技社团; 多维专业实践平台; 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和需要,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规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吸收、巩固、运用理论知识,创新也必然发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1-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多维专业实践平台。高校科技社团是一个吸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群体组织,可在不同专业的实践平台、研究方向和各具特色的专业教师指导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依托多维专业实践平台,围绕校内外的实践与竞赛、实习基地、省和国家级科技竞赛以及各层次科研项目,在多层次、多角度实践学习平台磨炼,逐步培养、建立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 大学生对就业有压力,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高、创新创业意愿高,但创新创业价值取向差异较大。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与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是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障碍。

(3)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与创新创业实践相关的活动最受青睐[3]。

大学生渴望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汲取实践技能,然而设计实践性课程的难度远高于理论性课程,又缺少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创新创业背景的师资不足,单一专业的资金、设施、教学环境的限制,都制约创新教育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应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完善创新教育理论,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重点探索如何建立一套系统化、操作性强的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实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2.1 科技社团与多维专业实践平台融合建设

(1) 科技社团的组织制度建设。构建科技社团的组织架构,吸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成员,建立、完善科技社团的管理、运行制度;实现科技社团与多维专业实践平台的融合与无缝对接;激发社团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提升社团的凝聚力,使参与的学生有耐心和信心坚持[4]。

(2) 完善的多维专业实践平台建设。进行三位一体、多维专业实践平台硬件的建设。完善学院内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及公共大型仪器平台的开放性;促进专业科研团队的专业实践平台的资源共享、教师之间的学科交叉、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巩固并开拓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学生顶岗操作,提升实践能力[5-6]。

2.2 科技社团与多维专业实践平台运作机制建设

(1)科技社团的运作机制建设。围绕多维专业实践平台,以学院内外科技竞赛、实践基地顶岗操作为基础开展创新教育,再逐步深入参加省和国家级科技竞赛,初步形成创新思维;扩展参与多维专业实践平台和专业科研团队的各层次科研项目,树立创新精神[7]。

(2)多维专业实践平台运作机制建设。依据我校“夯实基础、深挖特色与内涵”的办学理念,整合不同专业的实践资源,将科技社团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教师队伍,围绕“培养兴趣、夯实基础、提升技能、拓展能力”4个层次培养体系,构建专业实践平台运作机制,实现专业实践平台的协同运作,推进科技社团的发展[8]。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3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实践,是以培养特色、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坚持“一个方针”、调整“两个方向”、强调“三个衔接”、促进“四项改革”为思路,树立以培养学生“重视能力拓展、参与能力拓展、强化能力拓展”为核心,以“四个层次培养体系”为运作机制开展素质教育,磨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塑造特色人才品牌,完善以科技社团为辐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度及模式,建立一支培养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4,9-10]。

(1) 坚持一个方针。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的原则,完善科技社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化、体系化,夯实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全员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2) 调整两个方向。调整培养模式为共性化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调整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这是科技社团建设与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方向。因此,逐步将科技社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到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将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项目引入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实验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强调三个衔接。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积累与实践能力拓展的衔接、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创新实践的衔接、通识教育与创新训练的衔接。

(4) 促进四项改革。培养模式促进完善科技社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纳入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科特色培训及科研实训内容的改革;促进教学、科研、实训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进科技社团管理模式的改革。

(5) 四个层次培养体系。围绕“培养兴趣、夯实基础、提升技能、拓展能力”4个层次体系构建专业实践平台运作机制,实现专业实践平台的协同运作,培育一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推进科技社团的发展。

3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与效果

3.1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

(1) 加强科技社团的运作。着力将定位不明确、人员管理松散的科技社团建设成富有凝聚力、有共同志向、乐于分享的社团。通过个人兴趣参与多维实践平台和专业团队的科研活动。明确多维实践平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开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理念。

(2) 协调多维实践平台和专业团队的运作。根据多维实践平台和专业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特长提出明确的管理和考核目标,吸引学生进入专业团队,提高多维实践平台利用效率、促进专业团队发展,实现教研相长,提高专业团队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水平。

(3) 立足培养兴趣。该阶段主要以激发创新兴趣为主,以特色实践类系列课程为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在实训课程引导下,吸引学生及早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此阶段实训课程内容不宜过难,注重学生的兴趣如何持续。

(4) 夯实基础。实训阶段着力以夯实科技创新所需基本功积累为切入点。通过该层培训,学生学习掌握4大化学及专业化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技能提升阶段夯实基础。

(5) 强化提升技能。该阶段着重通过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将基础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转化为创新能力,以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第二课堂导师制、各类科技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平台为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注重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融合运用、提高综合实践技能与能力为理念,以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为基础,以突出工程实践意识、独立实践设计、跨专业交叉融合为特征,着力提高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活动根据指导教师的立项项目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总结报告与答辩5个环节运行实施,社团会员也可以从预设的综合设计题目中选择其一进行训练。

(6) 实现拓展能力。该阶段重点推动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升级,提高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的层次,以确立创新实践和培养综合创新素质为教学目标,拓展跨学科交叉,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省级和国家级竞赛,逐步使学生重视能力拓展、参与能力拓展、实现能力拓展。

图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效果

(1) 激发兴趣和夯实实践基础是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出发点。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数量、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组织社团成员参加不同学院间的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问题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参与的信心。例如“焦化废水”全分析所涉及的理论贯穿于大一至大三的课程,每年组织大一至大三社团学生进行实验竞赛,参赛的学生每一次都会对实验内涵有逐步深入的理解,最终在大三阶段具备将所学理论运用于该实验的操作及理论分析,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也逐步夯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强化提升技能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第二课堂的导师制创立学科特色学生团队。社团学生以轮训形式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训练、校级创新实训,实现第一课堂理论与第二课堂实践的对接,给学生足够实践机会提高素质。例如社团学生按个人兴趣和专业分成若干组,分配到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和化学工程等多维专业实践平台和专业科研团队,根据指导教师的立项项目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总结报告与答辩5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实践技能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拓展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通过第二课堂“导师制”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更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社团学生在各自专业平台的指导教师指导下,以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大赛为切入点,着手从选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撰写总结报告全过程进行创新教育,既在做中学知识,也在做中提炼学习思想、思考问题方法。社团学生在各自专业平台已连续5年参加省、国家级的创新大赛和节能减排大赛,获奖人数和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数也是大幅增加。每年有300多名新生参加化工学院科技社团及其协助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占新生比率75%。2015年化工学院获得国家节能减排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化工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等成绩。学生加入社团、参加校内各类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挑战杯”竞赛、“节能减排”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教师的各级科研项目的人数达到最高水平,有力推动创新教育和实践的探索与发展。

4 结语

依托科技社团与多维实践平台,融合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活动,既丰富创新教育模式、健全科技社团的运行机制,也加强各专业平台及人员的融合,提高大型仪器使用率,增强学生、专业教师间的跨学科交流,建立一支具备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实践的兴趣,提高实践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学生社团和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的创新教育水平与创新竞赛成果。

References)

[1] 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3.

[2]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93-95.

[3] 沈剑敏,陈强,管利萍.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素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04-105.

[4] 孙岩,王晓迪,田文志.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85-89.

[5] 赵娟,郝国成,余志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20-22.

[6] 王伞,赵旦峰,刘文智,等.分层次开放型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22-325.

[7] 王生怀,Li Tukunz,徐风华,等.基于科研成果的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2):9-12.

[8] 张瑞,王冬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9-12.

[9] 韦化.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3.

[10] 蒋侃,韦兆文,邓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based on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nd multi-dimension practical platform

Geng Xin, Fang Zhigang, Cai Xiuliang, Jia Hongmin, Quan Yanli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Liaoning, Anshan 114051, China)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re explor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and mult-dimension practice platform. It is persisted for the ideas of consolidating the knowledge foundation and excavating connot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platform is constructed and operated for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The outstanding and innovation talents are trained as the education goal. Some ideas are set up, including keeping one policy, adjusting two directions, emphasizing three linkage and promoting four reformation. Then, the essence of the ability development is grasped. The four level training system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Finally,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group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goal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will be achiev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s;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al platform; innovative talent; innovative ability

10.16791/j.cnki.sjg.2016.11.009

2016-04-19

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884-4-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JGllOB140);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GHYB160138);辽宁科技大学2010标志性成果建设课题(kdjg10—11);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项目(cxcy-2015-08)

耿新(1967—),男,辽宁鞍山,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G642.0

A

1002-4956(2016)11-0033-04

猜你喜欢
社团创新能力科技
缤纷社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K-BOT拼插社团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