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爱 萍
(哈尔滨天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即墨环秀中心幼儿园设计思考
陈 爱 萍
(哈尔滨天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以即墨环秀中心幼儿园工程为例,从场地、空间、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幼儿园的设计思路,并探讨了幼儿园人性化设计方案,旨在创造出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空间环境。
幼儿园,场地,功能空间,建筑表皮,色彩
即墨环秀中心幼儿园为6班幼儿园,位于即墨湘江三路以北,为三角形地块。东临城市绿化带,西北侧为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南侧是湘江三路,路对面为现有民房。设计中,除了需要实现幼儿园功能性要求外,尚需解决与现有住宅区的协调衔接问题,以及在功能之外找寻童趣所在,力求创造儿童喜爱的趣味空间。
由于幼儿园建筑控制线范围是局促的三角形,鉴于面积和层数的控制,需要对场地充分利用才能实现幼儿园的面积要求。如果按照三角形场地直接生成建筑形态,内部空间会形成不好利用的尖角。三角空间对于特殊建筑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视觉冲击效果,如商业建筑可以利用幕墙表皮形成三角形外部形态,而内部空间仍可以保证充分利用。但是,作为童真与质朴的幼儿园建筑,表里如一的三角形空间不利于使用功能的实现。
设计思路上,将三角形场地化整为零,打散为若干实用空间,赋予其规范规定的使用功能,然后让每个功能体块像幼儿搭积木一样,堆砌在一起,形成富于变化的整体。即按照功能要求布置3个独立小体块作为主要功能空间,依次排布在三角形地块长边上,西北侧满铺场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3个体块中,两个立方体体块为3层,作为6间儿童活动室兼寝室,一个不规则体块为1层,作为层高4.2 m的音体活动室,既在局促的三角形场地中满足6班幼儿园需要的功能和面积要求,同时,又在建筑外部形态上较好的回应了三角形地块的场地形态。
童年是人一生中珍贵和美好的阶段。幼儿园建筑实际上是儿童成长依托的平台,这个平台物化后表现之一就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物质空间。在《“稚”序之内,功能之外——基于“轻”功能空间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从类型的角度对幼儿园空间属性进行甄别,可梳理出两类基本的功能要求和相应的功能属性。第1种属性是“可教授的”,包括可控制和可训练的一系列学习程序、可明确记忆的功能(吃穿助学)和空间特性(规范控制的120 m2的单元间);第2种属性是“可激发的”,涵盖目标使用者——幼儿的各种“游戏”性质的行为体验。第1种属性显示出一种规则和秩序之内的逻辑;第2种属性更多属于对空间存在方式的深层意识范畴,空间构成形态上更为轻松、模糊,充满偶然,常常是建筑师好奇和投入热情的领域[1]。
即墨环秀中心幼儿园的主要功能空间布置清晰明了、使用方便简洁,但在局部小空间上体现了空间的趣味性。这些空间设计力求凸显的“童趣”,正是对第2种空间类型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个正常尺度的儿童房内存在一些孩子喜爱的小空间,就像国外那个游戏设计师爸爸花18个月的时间,为女儿打造的如童话般的树屋,或者是市售的儿童帐篷小屋(见图1)。这些小空间只可供幼童随意钻进钻出,有顶盖有适当的维护,与成人世界相隔离,小空间里面堆着孩子们的心爱物件,那是男孩子心中的基地,也是女孩子心中的城堡。这个小空间之所以获得孩子们的广泛青睐,是因为它的尺度适合于儿童,具有亲切感和空间围合感,没有空旷感,满足了儿童的安全感需要;大人无法进入,是儿童的专属空间,满足儿童的领地感需要;空间独立,也易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环秀幼儿园的设计中,我们就创造了这样的童趣小空间。在每个班级活动单元的外墙上挂着的、凸出于外墙的“彩色盒子”就是这样的空间。这些彩色盒子的底面与建筑室内地面同高,凸出于外墙1 200 mm,长度2 000 mm,净高只有1 400 mm,这是一个空间上排斥于成人的、专属儿童的半围护的小空间。窗台高200 mm,可以让儿童一览窗外的春华秋实,方便观察与学习,使孩子们不再需要点起脚尖仰视成人的世界;这个彩色盒子具有一定的空间围护性,幼童可以或躺或坐或站在里面玩耍,在被限定的专属空间里,形成幼童的安全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图2所示)。
城市中,每一项新建的项目都要对城市总体设计作出回应,幼儿园建筑也不例外。
3.1 城市设计理论
建筑师约翰·波特曼认为“无论是巴黎还是意大利的山坡小镇,在那里你都会发现一些明显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在尺度、色彩、材料和建筑形式上都有共同点。各个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城市。建筑单体不要太突出,因为它们只是城市这张大网中的一部分,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用最有意义的方式来编织城市这张大网。”[2]对城市设计负责态度就是使每一项新的建设与改造都融入原有肌理,从而使我们的城市街区保持一定的完整性与延续性。
由美国城市设计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干于1995年提出城市触媒理论,也是引导城市设计的方法论之一。触媒理论重视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这种相互作用产生连锁反应。触媒理论立足于城市现有文脉,利用某种新元素的引入,激发现有元素的活力这是一种局部的设计理论。触媒理论是对要素关联性的应用。由一点带动多点,从而形成联动,进而形成有机的城市空间系统。
3.2 对城市设计的回应
环秀中心幼儿园处于新旧住宅群内,临近湘江三路,属于城市形象的一部分,需对城市设计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负责。
3.2.1 表皮
幼儿园作为以儿童为目标使用者的建筑,其特性决定了其表皮的丰富与艳丽,更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环秀中心幼儿园的建筑表皮采用柔和而又明亮的橘粉色、果绿色、浅蓝色、柠檬黄等彩色涂料,是对儿童心理、视觉、感知的应对方式。
彩色的建筑表皮对于幼儿园建筑是具合理性和常规性的,但是,对于幼儿园周边新旧住宅而言,却形成了环境色彩的强烈突变。新建经济适用房小区建筑风格为时下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总体色彩是稳重成熟的咖啡色系。在沉稳静谧的成人世界中跳脱出一个色彩丰富的儿童建筑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是,相对于直接的色彩冲突,是否可以探寻更多的应对方式,以期创造成人世界与幼儿世界的和谐衔接。我们尝试在表皮外加一道边界。
3.2.2 边界
对于色彩冲突的调和,中国古建筑设计实践中有很多经典的解决方案。《营造法式》对彩画用色有过这样的描述:“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也就是说,红绿等对比色调之间以黑白金等中性色彩加以分隔,衔接对比色,从而形成丰富、和谐的统一体。所以在彩色的幼儿园建筑外加一道边界以调和对比与冲突。围墙是常用的边界形式,正如江南古典园林的白墙青瓦形象,白墙是古为今用的新中式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与东方韵味的表达。似有似无,虚实相间,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所以白墙间或开一道小窗,借景于城市绿化;由于场地限制,局部白墙与建筑外墙合二为一,外墙与围墙时分时合,似有似无,更增加了白墙的虚实变化。
一道虚实相间的白墙作为边界,调和幼儿园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冲突,边界的选择,实现了成人世界与幼儿世界的衔接与对话,同时体现了富于中国意境的含蓄与韵味。这道白墙也是对周边环境作出的积极回应,从而创造出丰富、和谐的城市界面(如图2所示)。
幼儿园的设计过程是建筑师带着成人的思维,探索并创造幼儿童趣所在的艰难思考与热情创作。在设计实践中,探寻幼儿园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从而创造真正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物质空间。我们有意拒绝使用时下流行的新古典立面表现形式,只以一种简单而质朴的表皮表达幼儿园建筑的外形,以更多的热情去找寻幼儿空间的童趣所在,以及对城市界面的友好回应方式。
[1] 孙磊磊,黄志强.“稚”序之内,功能之外——基于“轻”功能空间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5,556(1):63-65.
[2] 李志明.从“协调单元”到“城市编织”——约翰·波特曼城市设计理念的评析与启示[J].新建筑,2004(5):73-75.
[3] 李 诫.《营造法式》译解[M].王海燕,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Consideration on the design of Jimohuanxiu center kindergarten
Chen Aiping
(HarbinTianchenBuildingDesignCo.,Ltd,Harbin150001,China)
Taking Jimohuanxiu center kindergarte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site, space and environment, the thesis describ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kindergarten, and explores its humanization design concept, with a view to create spatial environment fitting to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kindergarten, site, functional space, architectural skin, color
1009-6825(2016)24-0021-03
2016-06-13
陈爱萍(1974- ),女,建筑师
TU24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