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分析

2016-12-05 08:57谭立重
外国语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句法被动词汇

谭立重 易 强

(1.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英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分析

谭立重1,2易 强2

(1.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根据词汇句法界面的事件凸显假设,事件结构中子事件的凸显模式决定了句法结构的特点,这种凸显方式是通过词汇体与句法体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从事件完成的角度看待事件的投射,被动句应该被看作是事件关系V遭受的投射。由于V遭受是V结果与V起始之间的关系组合,V遭受的特点受V结果与V起始的投射方式影响,在事件的起始与发展阶段,动态性比较强,而在事件发展的结束阶段,静态性比较强,所以V遭受事件关系导致被动句呈现出动态差异。

事件结构;被动句; 体

0 引言

对于被动句法结构,无论是传统语法从语态上的分析,还是生成语法从句法层面上的解释,它们都把被动结构看成是主动句的派生,所以只要是及物动词就能使用被动结构(Dirven and Rudden, 1977: 190-191)。但在语言现实中,不是所有的及物动词可以生成被动结构。例如:

(1a)Wanda got a puppy.

(1b)*A puppy was got(ten) by Wanda. (Postal, 2004: 247)

事件语义学的研究者认为被动不是由主动句派生而成,而是事件结构的投射。也就是说,英语中的BE+V-ED被动形式犹如完成时与正在时一样,都是对事件发展状况的描述,因而可看作为一种体的表达形式(Beedham, 2005: 42)。对于被动句,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是由事件体的结果状态投射而成(曹道根, 2009;Gehrke & Grillo, 2010)。Gehrke & Grillo (2010)详尽地分析了被动句中操作算子BECOME对结果状态事件的投射,所以被动的事件结构可以看成是结果子事件向句首的移动。然而可以被动化的动词种类繁多,被动结构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英语的被动句就可以分为动词被动与形容词被动(Beedham, 2005: 34),它们在事件投射上存在差别,如果只是把被动句看成是结果事件的投射,并不符合被动句的实际情况。所以本文拟把认知与事件结构相结合,重新解读英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从事件与句法的关系之上,关心被动句法如何反映事件结构,以更好的解释被动句的事件结构投射。

1 事件体投射

一个事件是指在时间维度上,通过一个凸显主体的性质或状态变化反映时间的发展。虽然每一个事件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客观的时间对于我们在世界中的体验来说,并没有多少帮助。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些客观事件都需要经过人的认知,才能被感知。因为我们强调意识主体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交流,而时间在康德看来是思维的产物,也就是说思维才是事件中时间的源头,所以事件结构的表征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虽然一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是由无数的时间点所构成(Binnick, 1991: 179),但是在这些无形的时间点上,根据事件参与者的性质表现以及在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一个完整的事件可以分为开始、发展与结束。在事件的开始阶段,事件参与者从静态转为动态引发事件,然后事件保持动态发展,最后事件由动态转为静态而结束。正是依据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性质特点,Vendler(1957)把事件分为四类:状态、活动、达成和完结,这四类事件范畴可以看作是对一个完整事件不同阶段的截取。

基于事件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Ramchand(2008: 39)提出了事件的形态句法实现方式,事件结构投射的句法应包括三个部分,施力起始,过程发展,结果状态。如(2)所示:

(2)

Ramchand的理念主要是把事件语义与句法联系起来,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2)把句式表征为:起始(init)、过程(proc)与结果(res)。这种分析方法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所有句子统一在时间的框架下进行解释。由于句法可以看作是动词的内部结构的展示(Hale & Keyser, 1993),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这种事件与句法之间的投射应该是由动词的词汇体(既由词汇编码的事件发展状况)所决定,也就是说,事件结构的投射表现为动词内的词汇体所编码的事件向句法的投射。由于语义表征属于心理表征,基于时间发展的事件体是一种心理上的时间,事件体的时间表征不仅编码在动词里,也蕴含在句法与语言使用者的大脑之中(Jaszczolt, 2009: 96),所以当事件从词汇体向句法投射时,肯定会受到主观认知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之别也会被投射到日常语言之中。

当动词词汇体向句法投射时,由于人类的认知限制,无论是在空间还是时间维度上,一个被认知的物体或事件都无法全部投射到句法之中,而是通过句法体(句法结构与语法形式反映的事件状况)的方式表现出主体对事件的凸显状况。即使是同一个状况,表达形式的不同选择也会反映出主体的视点置放与透视角度的不同(任鹰, 2005:258),所以每一个句型结构反映的是事件的凸显部分投射。对于同一个事件结构,我们不可能在句法中同时凸显其起始与结束的情况。Pustejovsky的中心事件理论也反映了事件结构子事件的凸显情况(Pustejovsky, 1995: 72)。但是他所论述的事件凸显只是从论元的角度关心事件凸显,每一个动词所凸显的子事件与句法没有关系,这种方法与我们的理念并不一致,所以在本文中一些事件结构所凸显的子事件与Pusejovsky的讨论并不相同。我们是从事件与句法的界面角度讨论事件凸显,强调子事件的凸显与动词的句法性质之间的关系。所以事件的凸显不仅从词汇体中的子事件在句法中的投射体现出来,而且在投射过程中,又可能受到语言使用者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句法体的方式体现事件投射。例如,不及物动词run的词汇体中编码的是一个不包含结果状态的事件,词汇体中所凸显的主体事件就是事件的起始,所以它只能投射不带宾语的句型结构。

(3a)He ran.

(3b)*John ran a child.

(3c) *A child ran. (意为: a child finished running.)

在run的词汇体中,从run事件产生开始,其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性质相同,所以只包括唯一的主体事件——起始子事件,投射句式(3a),而包含结果事件的(3b)与(3c)无法成功投射。由于词汇体中也包含了与起始事件性质相同的事件过程,所以也可以在句法中通过采用语法方法,用-ing的形式强调事件的发展过程。例如,

(4)John was running on the street.

从对run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存在体的凸显性,所以每个词汇体都包含一个主体子事件,主体子事件决定了该词的句法结构。主体事件在句法上的投射不仅提供了事件发展的时间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句法形式进一步呈现说话人的事件观点,即强调事件的某一部分信息(Slabakova, 1999: 285)。

2 被动的事件结构

Gehrke在分析被动句的事件结构时,把事件结构中的结果事件移动到主体事件的位置,如(5)所示(Gehrke & Grillo, 2009)。

(5)

按照(5)的投射,被动句法的形成仅仅是依靠凸显结果状态而形成。由于每一个被动句都体现了事件的完结,所以这种解释能够反映被动句法的事件投射特点,但是却未提供结果事件投射的真正原因,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两个问题。首先这种解释只适合于词汇体中包含了结果状态的动词,例如break等,而有的动词词汇体中并不包含明显的结果状态,例如,hit,attack等动词没有编码明显的结果状态,但它们仍然能够被动化。其次,如果只考虑结果状态,忽略事件起始在被动投射所发挥的作用,那么结果状态的移动还是由语态(voice)所导致。这种解释方式与传统的被动生成理念相似,与生成语法对被动结构的解释也没有什么差别,因为这些解释都是把被动句看成是由主动句派生而来。

每一个事件都是以心理时间的发展模式表征于认知之中,结果子事件只是属于事件建构的一部分,它的投射反映了子事件投射时的认知凸显方式,所以从事件投射这个角度看,没有必要把被动句看成是主动句的派生。要了解被动句的事件投射过程,就必须要分析被动事件结构内部的关系特点。由于被动句与主动句都是由二元动词投射而成,说明它们都包含有复杂的事件结构,所以我们先看一下主动句的事件结构。

Dowty(1979: 93)曾把一个主动句的事件结构描述如下:

(6) He sweeps the floor clean.

(7)[[He sweeps the floor] cause [become [the floor is clean]]]

在这个典型的致使结构中,内部时间的先后关系比较明确,先有打扫的行为动作,然后使得地板干净。这两个子事件由致使关系把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所以此句的事件结构可以分析为:V起始—V致使— V结果(此处用V来表示事件结构中的每一个子事件)。如果我们把V起始与V结果看成是时间发展上的一个点,那么一个延续性事件的形成是依靠事件之间的关系才得以成立。正是由于V致使的存在,使得V起始与V结果之间建立了联系,所以整个事件结构的核心应该是V致使。V致使不仅体现了子事件之间的语义功能上的致使关系,而且也表征了事件体内部的时间先后关系。

与主动句的事件结构相似,被动的事件结构中也包含了V起始与V结果子事件。虽然它们在时间上的发展关系并没有改变,但是投射的视觉发生了变化,被动句的事件结构是从事件完成的角度看待事件的投射,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再是V致使,在语义功能上致使关系转变为遭受影响的关系。在被动句的事件结构中,凸显方式的改变导致结果子事件投射到句首位置。对于此投射过程,没有必要把结果子事件的凸显看成是由词汇体中子事件的移动所产生,否则这种事件结构与非宾格的事件结构将没有差异。虽然被动结构与非宾格结构在句法上的解释一致,主语都无法得到格而移动到句首位置,但是它们的事件投射方式却不相同。被动句中的结果子事件仍然显性地处于事件发展的关系之中,与V起始子事件联系在一起,必须把结果子事件的投射看成是时间关系凸显的结果,这儿我们把这种关系命名为V遭受。这儿的V遭受不是语义上的功能关系,而是由于在时间维度上的视觉角度转换导致事件发展关系的颠倒。通过凸显V遭受让词汇体中的结果状态投射到句首位置。例如:

(8)The floor is swept clean.

(9)

被动句(9)的V遭受与主动句(6)的致使关系虽然在事件组合上相同,都包括两个子事件:V起始与V结果,但它们在认知凸显上完全不同,V遭受主要凸显事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时间发展上V遭受与V致使是相反的一个过程。主动结构的致使关系转变为被动句的遭受关系意味着让动词词汇体的结果子事件直接投射到句法的凸显层面。被动句的事件投射方式如(10)所示。

(10)

从(10)中,可以看出,在被动句的事件投射过程中,首先依赖于V起始与V结果的存在,其次才是V遭受的凸显投射。正是事件关系—V遭受的投射使得结果状态子事件发生转移,而不能将结果状态的凸显看成是被动句生成的原因,它只是V遭受投射导致的结果而已,所以投射被动句法的主体事件不是某个具体的子事件,而是事件关系—V遭受。当把事件关系作为被动句事件结构的操作算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使得对被动句法的解释范围变得更广,无论是词汇体中缺少结果状态还是缺失事件的起始过程,这些事件的时间关系永远存在,事件的表征方式不会改变,既依靠心理时间作为引导方式表征事件,然后根据不同的凸显模式投射事件。

当词汇体中没有明显的结果子事件,例如hit等词,事件的终点与事件起始仍然能形成V遭受关系。所以在这类动词的词汇体中虽然没有结果状态,但仍然可以建立V遭受关系,然后投射被动结构。而对于一些致使关系不明显的状态类动词,例如,know、 surround等,它们的词汇体中没有V起始,表征的只是一种状态,没有体现出事件的发展。如果简单地认为状态类动词就缺乏事件的特征,不能按照事件结构的方式投射,这种认识主要把客观事件与语言表征中的心理事件混在了一起。这些动词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在认知上仍然存在事件发展的起点,所以可以投射被动结构。在投射被动结构时,V起始都必须显性地在句法中补充出来。例如:

(11) The answer is known by the pupils.

(12) The city was surrounded by trees.

从事件投射的句式上看,在心理上状态类动词仍然存在事件的开始阶段,所以对于(11)中的know,可以在(13)上凸显其起始阶段,

(13) The pupils begin to know the answer.

在(12)中,虽然trees无法发出动作产生surround,但是surround仍然可以在句法上凸显其起始阶段,如(14):

(14a) The army begins to surround the city.

(14b) The city was surrounded by the army.

正是因为(14)的surround在句法上可以形成时间上的先后发展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句法中的介词短语帮助投射V遭受。虽然状态类动词的词汇体中并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关系,但是在句法中可以通过by短语帮助建立心理时间关系的投射,所以致使关系不明显的事件结构,仍然可以依赖于V起始与V结果的事件发展关系形成V遭受在句法中投射,从而形成被动结构。

3 英语被动事件结构的句法实现形式

英语的被动结构从句法形式上看,典型的英语被动结构一般采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由于动词的过去分词,词缀-ed与形容词的状态特征有许多共同之处(Beedham, 1981: 320),所以被动句式通过词缀-ed的方式显示事件过程的完成,也就是投射事件关系中的结果状态,而V起始被词汇化在动词之中,或者用by引导的介词短语体现出来。虽然事件关系本身在句法中没有形态和语音实现,但在事件的投射过程中,事件关系中的子事件却缺一不可。词缀-ed的作用就是在句法上体现事件的关系发生变化,词缀-ed是V遭受关系中结果状态的落脚之处。如果动词的事件语义中缺乏V结果状态,词缀-ed没有附着的地方, 就无法生成被动句;如果没有V起始,也无法建立V遭受关系。所以英语是通过词缀的方式转移V结果的地位,继而取消V起始的凸显地位,形成了V遭受关系。例如:

(15a) Freddy has broken the doll.

(15b) The doll has been broken by Freddy.

当(15a)的break作为及物动词时,其凸显的V致使关系使得词汇体中使得词汇体中V起始置于句法中的句首位置,而事件关系中的V结果投射于宾语位置。break的词汇体中有V结果与V起始,所以(15b)可以用词缀方式来转移词汇体中的V结果,doll的结果状态与Freddy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对于两类不及物动词,非作格与非宾格动词,它们的词汇体中都是只包含了单个的V起始或V结果状态。单个的子事件无法形成时间关系,无法投射V遭受。例如,不及物动词run的词汇体中不包含结果状态,无法生成被动结构(16)。

(16) *John was run.

由于V遭受事件关系在句法中投射时,结果状态必须由词缀方式体现出来,这就要求V结果必须存在于词汇体中,否则无法与词缀结合在一起。而V起始则处于游离状态,既可以编码于词汇体中,又可以通过句法方式体现出来。正是因为英语动词词汇体所包含的子事件在句法中的投射限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件关系都能投射被动结构。例如:

(17a) John ran away.

(17b) *John wan run away.

虽然在(17a)里,John离开是ran导致的结果,但在投射ran的词汇体时,只能投射动作的起始过程,并不包含结果状态,结果状态存在于句法之中,无法与词缀结合在一起,所以无法投射V遭受,形成被动结构(17b)。

对于状态类动词,因为缺乏V起始,即使通过by短语也无法与词汇体中的状态建立事件发展过程,很难形成V遭受,则无法投射被动结构。例如:

(18a) The book costs five dollars.

(18b) *Five dollars are cost by the book.

(19a) The hat suits Wendy.

(19b) *Wendy is suited by the hat.

因为cost,suit这类动词本身就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没有包含V起始,在(19a)中,book 与dollars都同时属于cost结果状态事件的参与者,而book无法单独引发cost事件,以此形成dollars 结果状态,所以book与dollars之间无法建立事件上的发展关系,不能从dollars的角度看待事件的发展过程。但一些状态类的动词可以通过by短语形成V起始建立事件发展关系投射V遭受,形成合法的被动结构。例如:

(20a) *The house is owned.

(20b) The house is owned by Louise.

(21a) *The answer is believed.

(21b) The answer is believed by the pupils. (Gherk & Grillo, 2010)

(20a)中的own与(21a)的believe的词汇体中只编码了状态,无法直接形成V遭受在句法中投射,而(20b)与(21b)的by短语把状态与V起始之间建立起事件关系。这种事件关系是在句法体中完成,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在句法或语用中提供合适的语境,提供V起始产生V遭受关系,那么这些状态类动词仍然可以被动化。例如:

(22a) ?This was had for two pence at a grocer’s.

(22b) This may be had for two pence at any grocer’s. (Beedham, 2005: 36)

(23a) ?Mary is resembled by Fiona.

(23b) Mary isn’t resembled by any of her children.

(Halliday 1967:68;转引自Huddleston 1971: 94)

在(22a)中have的词汇体里没有一种时间关系,但是时间可以情态化(Jaszczolt, 2009: 32),may可以通过主观上的方法让have表征时间上的发展关系。(23a)的resemble的词汇体虽然无法投射时间关系,但是介词by引导的短语与Mary产生了一种句法上的时间语境。对于所有这些状态类动词,都是因为在句法语境中创建了时间上的关系特点,在句法上满足V遭受的投射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动词的被动是否能够投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事件结构所投射的结果状态,而在于词缀-ed编码的结果状态是否能与事件引发的V起始形成事件的V遭受关系。在事件结构中,如果不凸显V遭受关系,而只是投射结果状态,那么说话人就完全可以通过非宾格结构就可以达到目的,没有必要再通过V遭受关系来投射该结果状态。例如:

(24a) the door closed.

(24b) The door was closed.

在(24a)句中,词汇体中的结果状态在句法中直接用V结果投射出来,也就是直接投射门关上的结果状态,可以表征如(25)。

(25)

而(24b)句中,当词汇体中的事件结构投射时,发生了视觉上的转移,从事件结果的角度看待事件的产生,而非只是聚焦于结果子事件,所以形成了遭受关系,这种遭受关系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时间颠倒关系的投射,所以才有不同的表征,图示如(26):

(26)

被动句与非宾格句在句法上产生了相同的现象,都凸显结果状态。但是句法上的相似现象却是由不同的原因所导致。对于被动句,由于不同的认知凸显,使得V结果与V起始之间产生了V遭受。在投射V遭受时,由于涉及两个子事件的作用,而这两个子事件本身的特点有较大差异。V起始具有动态性,而V结果具备静态性,在从V起始到V结果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存在不同的倾向性,这种认知凸显的差别导致英语的被动结构有不同的语义变化。基于V起始与V结果不同的动态特性,我们认为V遭受的被动投射具有层级性。也就是说,被动句既有可能存在动态特性,也有可能存在静态特质,这主要是依赖于动词词汇体的特性而定。

4 词汇体与V遭受的投射关系

上一节已经提到,当V遭受在句法上投射时,可以看到不同动词的词汇体不是以相同的方式词汇化子事件。有的动词,例如,break,本身就在词汇体中包含了V起始与V结果,所以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直接通过词汇体直接投射到句法之中。由于体不仅局限在词汇之中,句法中的其他成分也可以帮助体的组建,所以当词汇体中只有事件的起始,缺乏事件的结果状态,或者只有事件的结果状态,缺乏事件的起始过程时,也可以在句法中补充形成V遭受。例如,hit的词汇体中只有事件的发起动作,没有动作产生的结果状态,但是由于可以通过受事来帮助投射事件的完成,以此形成V遭受关系。而状态类动词,如know、have等,因为在词汇体中没有事件的引发阶段,本来无法形成V遭受,但是如果语境中可以帮助提供V起始,所以也可以通过类似于by短语的各种形式实现V起始投射被动结构。例如,about、at、 over、 to与with等形式(Quirk et al. 1985: 169;转引自Beedham, 2005: 38)。

以上V遭受的不同投射方式都是从事件完结的角度凸显了事件的发展关系,正是由于它们的投射方式不相同,所以凸显的意义也存在差别。这些采用不同方式投射的V遭受都包含了两个子事件,这两个事件组合在一起,呈现不同的认知凸显,导致关系的差异投射。当词汇体中没有V结果所投射的结果状态时,词汇体就主要由V起始主导V遭受关系,所以V遭受在投射时呈现出动态性。例如:

(27) A white American soldier was intentionally attacked.

(28) The gel was whipped for one hour at 250 RPM agitation.

在(27)中,副词intentionally强调施事的意愿性,所以在此可以修饰V起始。被动的事件结构虽然有终止性(telic)的特点,但是终止性的状态并不一定能够在句法中得到凸显出来。与此相类似,在(28)中,可以用for one hour描述whip的行为过程,而非其结果状态的持续时间。

如果词汇体中同时包含有V起始与V结果,那么在投射V遭受时,动态的过程与静态的结果状态都有可能得到凸显。例如:

(29) The door was closed.

在(29)中,close的词汇体蕴含了关门的动作与关上的结果状态,在投射时,就有可能产生两个意思。当凸显V起始时,表示有人把门关上。这时就可以添加修饰V起始的副词,如(30):

(30)The door was carefully closed。

当凸显V结果时,表示门处于被关的状态。这时在语义上就类似于“the door was close”,不能用副词carefully修饰,因为我们不能说(31):

(31)*the door was carefully close.

当动词的词汇体中只有持续的状态时,无法分辨出V起始与V结果之别,因为它们的关系并不明显,这时无法直接投射V遭受,所以只能在句法中增补V起始来实现V遭受投射,这时V遭受主要呈现状态特征。例如:

(32)*The tomato was feared.

(33) The tomato was feared for 200 years by Europeans who called it ‘poison apple’.

在(32)的fear这种状态类动词中,词汇体只有[+状态]特征,所以在投射被动结构时,只能在(33)中依靠增加V起始形成V遭受。V起始只是帮助形成V遭受的投射,它的凸显程度无法超过词汇体中所投射的结果状态,所以整个V遭受投射还是呈现状态特征,for 200 years描述的就是这个结果状态的持续时间。

综合上述的分析,英语的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在投射V遭受时,受词汇体中的子事件投射模式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差别层级模式。当词汇体中没有蕴含V结果,V起始处于凸显的位置时,V起始对V遭受关系的影响较大,动态性较强。如果词汇体中既有V结果,又有V起始,那么其被动句的动态性依据认知凸显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别。如果词汇体中无V起始,通过句法中的方式补充V起始,则在投射的被动句中,词汇体的V结果所呈现的静态特质较明显。从此项研究中,可以发现V遭受投射的英语被动结构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结果状态的投射,V起始与V结果采用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了不同的V遭受投射,继而使得被动的性质也不一样。也正是因为英语被动的动态层级特点,这造成了二语习得者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习得困难。

Beedham, Christopher.1981.ThepassiveinEnglish,GermanandRussian[J]. Linguistics, 17 (2): 319-327.

Beedham, Christopher.2005.LanguageandMeaning:TheStructuralCreationofReality[M].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Studies in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Linguistics 55).

Binnick, Robert I.1991.TimeandtheVerb:AGuidetoTenseandAspec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Dowty, David R. 1979.WordMeaningandMontagueGrammar[M]. Dordrecht: Reidel.

Dirven, Rene, and Günter Radden. 1977.SemantischeSyntaxdesEnglischen[M]. Wiesbaden: Athenaion.

Gehrke, Berit & Nino Grillo. 2010.Aneventstructureapproachtopassivesanditsimplicationsforacquisition. Presented in Workshop on Morphological Voice and its Grammatical Interfaces: Theoretic Modelling and Psycholinguistic Validation. University of Vienna.

Gehrke, Berit & Nino Grillo.2009. How to Become Passive [G]∥Kleanthes K. Grohmann.ExplorationsofPhaseTheory:Features,Arguments,andInterpretationattheInterfaces. Berlin & New York: de Gruyter: 231-268.

Hale, Kenneth & Samuel Jay Keyser.1993.OnArgumentStructureAndtheLexicalExpressionofSyntacticRelations[G]∥Kenneth Hale and Samuel Jay Keyser.TheViewfromBuilding20:EssaysinLinguisticsinHonorofSylvainBromberger, number 24 in Current Studie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 Ma.: MIT Press:53-109.

Huddleston, R. 1971.TheSentenceinWrittenEnglish:ASyntacticStudyBasedonanAnalysisofScientificTex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szczolt K. M. 2009.RepresentingTime:AnEssayonTemporalityasModalit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stal, Paul M. 2004.SkepticalLinguisticEssay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and New York.

Pustejovsky, J.1995.TheGenerativeLexicon[M]. MIT Press: Cambridge.

Ramchand, Gillian C.2008.VerbMeaningandtheLexicon:afirst-PhaseSyntax[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labakova, Roumyna.1999.TheParameterofAspec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5): 283-317.

Vendler, Zeno. 1957. Verbs and Times[J].PhilosophicalReview56: 143-160.

曹道根. 2009.汉语被动句的事件结构及其形态句法实现[J].现代外语(1):1-12.

任鹰. 2005. 现代汉语非受事宾语句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易强,男,佛山科技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句法语用研究。

责任编校:陈 宁

An Eventu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English Passives

TANLizhongYIQiang

Based on the prominent event hypothesis about the lexicon-syntax interface,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prominent subevent.Such a prominent model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lexical and sentential aspect.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ultant subevent, passiv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projection of eventual relation—Vaffected. As Vaffectedi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Vresultand Vinitial, Vaffectedis affected by how Vresultand Vinitialproject. The initial and process stage implicates dynamicity, whereas the resultant stage stativity. Therefore Vaffectedleads to a dynamic difference among the passives.

eventual structure; passive; aspect

H314.3

A

1674-6414(2016)05-0092-07

2016-09-1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外语专项项目“事件结构视角下的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GD16WZ19)阶段性成果之一

谭立重,男,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佛山科技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句法与语义界面研究。

猜你喜欢
句法被动词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