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海内外期刊闪耀荆楚
——2016年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纪实

2016-12-05 10:22本刊编辑部
河南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徽商博会跨界

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海内外期刊闪耀荆楚
——2016年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纪实

2016年9 月23 日,2016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讲话,湖北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宣布开幕,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致辞,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主持开幕式。

如今迎来4周岁生日的刊博会已成为中外期刊展示展销平台、关联产品交易平台、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产业发展研讨平台,对推动中国期刊业的繁荣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届刊博会以“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向读者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海内外期刊、图书、音像制品、数据库及衍生产品等。

特色展馆:为融合发展搭桥

本届刊博会开设了一些特色主题展馆,如海外期刊体验区、印刷设备展、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教育读物及装备展等。据刊博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刊博会的主题为“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特色展馆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增加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期刊业融合发展。

在教育读物及装备展区,人气最旺的要数亿童文教公司的户外游戏。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搭建起高射炮台、摩天轮、小房子等。6岁的童童也搭建起一辆小汽车。据童童妈妈张女士介绍:“路过这个游戏区,童童就玩开了,这些自由搭配游戏的材料的确适合小孩子,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我打算给家里买一套。”

家住武昌区的夏红每年都要来刊博会逛逛,在她看来,今年最大的特色,是新增了读者活动交流区,不仅可以观看专业的书刊交流活动,还可以在展场买杯现磨咖啡,再来份巧克力豆饼干,“有点像在家或书店的感觉,不慌不忙,沉下心来交流,展会更加人性化了。”

走进设备展示区,记者发现,华为的形象展示车也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华为还用其开发的视讯设备实现远程实时互动,将万里之外的场景还原在消费者眼前。华

为武汉办工作人员郑铁军说,借用“大篷车”这一被民间广为接受的方式,让市民看到整个华为消费产品的协同展示,让用户走近华为。

在印刷设备展区,武汉华柯峰图文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朝辉忙得不亦乐乎:向观众介绍最新的打印设备,与前来咨询的客户进行合作交流……记者看到,该公司约100平方米的展馆内,摆放了多台专业印刷设备。“这些设备代表了行业的较高水平,一天内便有上百位客户过来了解情况。”王朝辉说,这是公司第一次参加刊博会,希望通过活动展示品牌形象,同时,希望找到印刷行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深度交流。

据刊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外期刊体验区也是刊博会首次创办,该区除了有千余册流行类海外期刊供读者阅读之外,还有海外的文化延伸品相关展示。“这些期刊和文创产品,揭示了当地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交流价值。”该负责人表示。

期刊跨界:正开启多元未来

9月23 日上午,伴着广西壮族民歌《打油茶》,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占地100余平方米的广西展区,向来宾送上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饮品——广西油茶。三天里来往的参观者都忍不住尝上一口广西油茶。

对于期刊社来说,这是一种创新性思维,以地方文化特色吸引参展观众,来展台一坐,继而关注广西期刊。而这种创新性思维不仅用于展示自我上,期刊界还开启了利用多种媒体介质、多元跨界的经营思路。

互联网时代,曾经刻板面孔的党刊加速了跨界的步伐,甚至还成为行业的典范。

党建杂志社的跨界步子就非常大,基于纸质刊物内容的基础上,他们在影视制作和图书出版上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党建杂志社为了回应不同受众的需求,制作了《政德的力量》电视教育片,策划推出了《毛泽东的人民观》《根据地——冀鲁豫的中国故事》《抗日根据地的杰出共产党员》《我家的抗战故事》《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和《思想中国》等图书。这些视频制作和书籍出版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已取得较为客观的经济收益。

当代贵州杂志社则比较早地介入了会展经济、媒体公共关系、高品质画册定制等品牌经营领域。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副总编辑李筑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承接的高品质画册、广告宣传册等业务,利润可达几百万元。而在会展方面,从2012年承办贵州金融博览会开始,他们逐步积累起丰富的办展经验。“现在,我们几个人就可以办规模不等的

展会。2014年的孔学堂图博会也是我们承办的,业内反响还不错。”李筑说,“我们并没有觉得党刊就要板着面孔,我们觉得在坚持导向不变的宗旨下,以一个媒体经营的思路办事情,就可以经营好期刊。”

当期刊社不再仅仅提供优质内容时,作为读者的你还能想到他们会提供什么?期刊社或者期刊集团还会有怎样的不同?

读者出版集团的跨界,让所有的读者意想不到。通过“读者·书房”这个自建的APP客户端,将在未来5年为中国人提供家居用品的软硬件。据该集团所属的北京读者天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进介绍,“读者·书房”项目的定位是中国人家庭文化用品的重要供应商。“我们现在通过筛选与对比,给我们的读者也就是用户推荐、销售好物。”目前,李进的大量工作是去全世界发现创意,开发定制款原创设计产品。他说,因为很多好的设计和创意自身没有量产,所以不为人知,而读者出版集团所做的就是发现这些好的设计和创意并产业化,同时放在“读者·书房”上展示和销售。

《徽商》自2009年3月创刊以来,以“国际视野、中国角度、安徽观点”深刻影响徽商群体,其独家策划的大型品牌活动,如“徽商奥斯卡全球年度盛典”“寻找徽商最佳投资区域”“徽商互联网金融峰会”“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等均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在已举办三届的徽商奥斯卡大会上推出的各大榜单不仅已经成为徽商企业和徽商经济发展的年轮,也成为风向标。与此同时,作为徽商传媒的资源对接平台,徽商全球理事会、徽商名媛荟等也为多元发展、跨界经营提供了思路。

由此可见,期刊社或者集团的跨界可以成为文化用品的经销商,也可以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信息资讯供应商,甚至还可以成为教育培训传媒集团。只要创意无限,一切皆有可能。期刊的跨界正在开启更多元的未来。

精英聚首:共谋期刊业未来

“期刊业的希望犹在。”24日,在武汉参加2016刊博会的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在论坛上指出:“纸媒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接触期刊的读者是多了,而不是少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数字化传播的经济效益,这可能有一个过程。”

本届刊博会密集举行了20余场专业论坛和访谈。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华中国际版权高峰论坛、中国报刊发行高峰论坛、国际数字出版高峰论坛……海内外业界精英聚首江城,共同谋划期刊业的未来。

国内多家著名期刊目前发行量仍达到几百万册,石峰为之感到欣喜。“这些数字说明,期刊作为重要的媒体,社会仍有需求,是不可能被轻易代替,也不可能很快消失的。”他说,过去我们视互联网为竞争对手、洪水猛兽,实际上它也为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这几年许多杂志都在利用互联网尝试期刊平台化经营,有的已尝到了甜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介绍,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产值达到4 403.85亿元,占中国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0.3%,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0.2%,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率在新闻出版

业类别中均位居第一。数字教育和网络文学是近年特别是过去一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的两大领域。

面对数字出版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刘永坚教授建议,出版融合发展要形成内容、服务、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通过云计算技术、数字出版关键技术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内容服务体系,彻底脱离目前的以成册成套的数字出版物为主的内容提供方式。他说:“从历史来看,终究是内容提供商占据主导地位,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先后时间,则决定了企业在变革中是否占得先机。”

网络技术革命与版权制度变革,是著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教授近年关注的重点。“版权问题是网络产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吴汉东认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版权制度实现了从“印刷版权”“电子版权”到“网络版权”的转变,为应对其中出现的新问题,除了继续完善网络版权制度的设计外,还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网络版权司法保护。

期刊转型:珍视传统功能

“真的没想到,非常震撼……”刊博会现场,第一次来展会的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道出了他的感受。

徐炯的“没想到”与“震撼”,一方面源自期刊业所处的发展现状。在期刊本身受到很大冲击、外界唱衰不断的情况下,刊博会的成果展示让人们看到了积极的一面,对于提振行业信心、提升士气有很好的效果。

每当说到阅读碎片化的时候,很多人都持批评或者消极的态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期刊上的文字,相对于书籍来讲,同样也是碎片化。比如,在手机阅读还没有流行的时候,人们在地铁、公交上读报纸翻阅期刊也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不同的是,优秀报纸、期刊上的文章,应该被称为有质量的碎片。毕竟,由于空间所限,所刊载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的,而且报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普遍较高,大多经过专业训练。

所谓碎片化阅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候车、坐车等空隙时间的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另一种就是把原本大块的时间,人为切割开来的碎片化阅读。他认为,如果能把优秀报刊上高质量的文章碎片搬到电子阅读载体上,对于提升碎片化阅读原材料的质量,自然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人为碎片化阅读,社会应当给予科学引导与引领。

因此,期刊转型会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各界应该支持传统期刊的发展。一方面要支持期刊的积极转型;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它稳住阵脚,守好阵地。否则,传统期刊很多优质功能就会在转型中丢失。比如,在科技期刊转型中,要注意科研成果的流失。现在科研成果的发布不是以月为周期,而是每周、每天都可能有新成果诞生。很多科研成果为了争得首发,往往通过网络先发表,竞争激烈。因此,在支持科技期刊转型的过程中,就要通过科学、创新的手段,在出版环节给予支持。通过为科技期刊搭建通用的公共平台,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水平的把关,而不是在文字和编排上耗费心力。

当下的期刊业要创新也要传承,要在期刊转型中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承担起期刊应有的职责。

(本刊编辑部辑)

猜你喜欢
徽商博会跨界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论“新徽商”的定义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
跨界设计
徽商回归
跨界通平台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