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钩沉
——张寿臣先生评书曲目珍贵档案

2016-12-05 02:44佀童强
曲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张老评书剧场

文 佀童强

故纸钩沉
——张寿臣先生评书曲目珍贵档案

文佀童强

张寿臣老先生是中国相声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1950年代,天津市文化局、市曲艺团、曲协天津分会、曲艺研究室等单位就已分别着手整理张老以单口相声为主的代表作品。天津百花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他的《单口相声选集》,作为相声历史上第一部单口相声选集,至今仍然是演员、研究者、爱好者们参考的珍贵资料。遗憾的是张老更多的口述资料毁于“文革”,无迹可寻了。

张老曾在1940年代中后期至1955年左右的近十年间以说评书为生,并拜在评书前辈名家张诚润门下,蒙赐评书谱名“豫华”。张老的公子张立林撰写的《张寿臣传》中对这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录(文摘见附录)。

张寿臣

我本人自少年时代就酷爱曲艺,尤其热衷于曲艺资料的蒐集。收藏中有一页1960年代初天津市文化局的手写件,是张老口述节目的目录,记录着他的代表作和演出时长,这份资料为研究张寿臣先生的评书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现将这一手写件原文誊录于此。原件字迹较潦草,有别字、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体字(见附图),补足和更正均用楷体字以示区别。原文曲目分行书写,连排后加了标点。

市团计划记录张寿臣经验

笑话:

山西信(山西家信),十二个属星(相),仙人跳;

评书:

《水浒》:《武十回》、《宋十回》、《林十回》、《卢十回》、《石秀》、杜(祝)家庄、高唐州、翠屏山(4个月);

《三国》:屯土山约三事—定西川完(三个月)、每日二小时;

《清宫秘史》:零段、同治喝凉水、逛窑子、宰安德海、赛金花、光绪瀛台恨、珍妃跳井。

中篇大八棍(八大棍):

1、《白宗巍跳楼》三小时

2、《刘汉臣》二小时

3、 姚家井(已录)

4、 何蓝声审奇案(应为何兰馨)

5、 解学士诗

6、 满汉斗

7、 神力王(达穆索华)

8、 四霸天(两霸天夺灯案、晃杆李)

上世纪1950年代初期,天津文化局曾经录制、整理了一批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笑话,并且集结出版,这些资料如《单口相声选集》、《吃西瓜》、《小神仙》等,至今我们也不难找到。而这张手写曲目目录中的内容除了《姚家井》之外,均不见于其他著录,明显为张先生第二批口述曲目的目录,其中以评书、八大棍为主。

《张寿臣传》中记述了张寿臣先生的五部评书代表作《水浒》、《三国》、《清宫秘史》、《白宗巍跳楼》、《刘汉臣》。他的这些书目都曾先后在多家商业电台、书场、茶楼演说,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讲,遗憾的是没有留下更多的、系统的录音与口述稿,今天仅存一些断简残篇。而这份手写件为我们透露了某些信息。

据刘立福先生述,张寿臣先生的这两部书他并没有听过,他的本子是由师弟张立川口述的。1950年代后期上演,经几十年的不断修改,使这两个小中篇成为能连续演说一个多月的“大活”。

《水浒》、《三国》、《清宫秘史》这三部长篇是张老继承前人并加入自己丰富人生阅历所立意、创演的;《白宗巍跳楼》、《刘汉臣》这两部中篇评书是张老根据天津实事和讲报艺人谢鸣义的讲述改编上演的。从时间长度看,张老的《水浒》能说四个月,《三国》说三个月,《刘汉臣》能说两小时,《白宗巍跳楼》能说三小时。可以认为这个时长是1960年代张老为记录书目演说所用的时间。

现在大家熟悉的《刘汉臣》、《白宗巍》都是刘立福先生的演出本。据刘立福先生述,张寿臣先生的这两部书他并没有听过,他的本子是由师弟张立川口述的。1950年代后期上演,经几十年的不断修改,使这两个小中篇成为能连续演说一个多月的“大活”。这两部评书通过广播与网络已经成为“津味评书”的经典书目,天津、北京众多的评书、相声演员都曾经演出,影响深远。

至于这份目录中的八大棍,像《解学士》、《满汉斗》、《四霸天》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其他演员的演出本,而像《何兰馨审奇案》、《神力王》等节目的内容就无从查考了。今天我与朋友们分享这份目录,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张寿臣先生的艺术,同时也有抛砖引玉的意思,请研究相声、评书的同好、专家给予补充指正。

(作者: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曲艺编辑)(责任编辑/杜佳)

附录:

1947年秋,张寿臣离开了为他争来辉煌和成就也为之付出四十春秋年华和心血的相声舞台,改行去说评书。

而当他第一次露演于天津北马路的宝和轩剧场时,他惊喜地发现,他改说评书的更大的基础却是热爱他、熟悉他的天津观众!

张寿臣说评书从师张诚润,张诚润为张寿臣所起的艺名叫张豫华。家有家法、行有行规,张寿臣在说评书时必须启用张豫华的评书艺名,而不准再用原来的名字张寿臣。可是天津观众只知张寿臣却不知张豫华为何许人,当写有张豫华三个醒目大字的招牌立在门前时,观众却视而不见,纷纷从广告牌前走过,不进入剧场,开业头几天,观众寥寥、业务很不好,当张寿臣心中着急时,一位天津观众为他解了难,就在剧场休息时,一位听众在台下喊道:“张先生,您为嘛非写张豫华哪!要不是我往(剧场)里探头,看见是您,我也不进来呀!改,改,改写张寿臣。”

张寿臣为难地说:“不行,行有行规,岂能乱来。”

观众是个大嗓门,“嗬”地拉了一声长声,然后说:“您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在张豫华旁边再添上张寿臣三个小字,不就得了嘛,不就不犯规矩了嘛!”

张寿臣一想有理呀!和剧场商议后,将招牌做了改动,改动后果然见效。业务之火爆竟超过了鸟市几位说《混混论》的评书大将。当时,有几位评书演员不无妒忌地说:“真是‘蔓’(名气)大压死人啊!”

(摘自《张寿臣传》)

猜你喜欢
张老评书剧场
“把身体当地种”——评书泰斗袁阔成的养生故事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欢乐剧场
骂鸭记
蒙养山房评书法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论《日出》的剧场性
福安评书弹指间道尽千年事
开心剧场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