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研究述评

2016-12-05 05:45:23于远涛李长海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特质焦虑特质个体

于远涛,李长海,陶 毅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运动的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研究述评

于远涛,李长海,陶 毅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本文分析关于特质及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理论研究成果,在运动训练中有目的地将注意更多地指向积极性信息,以提高竞赛特质自信,规避和降低特质焦虑,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

特质;特质自信;特质焦虑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只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水平是远远不够的,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在心理素质中是不可忽略的决定成败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在心理素质中的比重最大,并对心理素质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对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从理论层次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力求为进一步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能力、促进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提供参考。

1 相关概念

1.1 特质的概念

所谓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出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它表现一个人人格特点的行为倾向。首创人格特质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个体众多行为中最稳定的部分,从行为中可以预示人的特质,但必须根据以下3个标准:(1)行为发生的频率;(2)行为发生的情景;(3)行为发生的强度。

1.2 特质自信的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自信”这个词语,尤其在成就活动中,使用的频率更高。从字源上看,“自”就是“自己,己身”,“信”就是“信从、信任”,“自信 ”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关于自信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孔子就曾说过:“我心信其可成,则无坚不摧。我心信其不可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英文中的“Confid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Confidentia”,是指“信赖、相信”“感到有把握的状态”;“Self-Confidence”则是个体信赖自己或自己处境的一种情绪或自觉。关于自信的定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焦宇峰认为,自信是心理状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坚持不懈地完成你的目的是最佳的自信状态。吕呈杰认为,自信心(Self-Confidence),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车丽萍在综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具有整合性的定义: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客观评价、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

1.3 特质焦虑的概念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焦虑水平日渐上升,对焦虑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对焦虑的认知有不同的看法。朱智贤1989年在《心理学大辞典》中解释:“焦虑是指在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的状态下,致使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增加了失败感和内疚感,形成了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状态。心理上表现出慌张、忧虑、焦急、紧张和恐惧等情绪体验。”拉扎勒斯(Lazarus)于2000年提出:焦虑是情绪的一部分,是面临不确定的、持续的威胁时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2003年,张力为在《体育心理学》一书中定义为:“焦虑指人在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状态。”2005年,邓成涛认为,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焦虑在心理上表现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惊慌或担忧,在生理上则伴有唤醒水平的升高。焦虑状态含有3种主要成分,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2010年,潘宁武解释:焦虑在形成过程中是指向一定对象,但焦虑一旦形成,其对象就会泛化,也使焦虑从最初的紧张、忧虑不安的情绪反应演变为持续的紧张、忧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其中有些情绪状态时过境迁,自动消退,而有些情绪状态则会残留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中,前者可以称之为状态焦虑,是一种暂时性的波动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其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变化的即时反应;后者是特质焦虑,是个体人格中较为固定的焦虑倾向,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特质焦虑在决定个体焦虑倾向时起作用,特质焦虑的水平会影响焦虑状态的反应。

2 运动过程中的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

2.1 运动过程中的特质自信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运动过程中自信心分为2种,分别为特质自信心和状态自信心。卢川认为,特质自信心是指认为自己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在运动上能够成功的信念或确定程度。状态自信心是指在某一

特定时刻认为自己具有在运动上能够成功的能力信念或确定程度。 Vealey对运动自信心(Sport Confidence)的分类和解释与卢川对运动自信心的分类和定义相同,并根据心理学领域将自信心归入人格特质一部分的传统,进一步确定运动自信心就是具有倾向性的特质运动自信心(SC-trait)和状态性的状态运动自信心(SC-state)。解文跃认为,运动自信心是运动员赛场上竞技表现的主要内在载体,而特质自信心和状态自信心是这个载体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特质自信心是平日里积累的自信心水平,是运动员内在的自我评价,也是在综合情景下的自我定位。

投稿日期:2016-07-01

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大部分学者的看法也是一致的。Vealey所提出来的运动自信心(Sport Confidence)定义影响比较广泛,强调了成功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成就定向对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她提出的运动自信心是个体其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的概念影响深远。琳达安·巴木普认为,运动信心是指运动员具有在竞赛中取得成功的能力的相信和认可程度。马腾斯和邦普提出,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确信即运动中的自信心,正确的自信心是运动员对她们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功有一个客观的期望,是他们在达到各种目标过程中的个体经验的积累,是运动员人格特征的一部分。

2.2 运动过程中的特质焦虑

卡特尔等人最早提出了的运动焦虑分为特质与状态这一概念,特质焦虑是指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状态焦虑是指在强度上有变化及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的不良情绪反应,如忧虑、恐惧、紧张和神经过敏,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大部分是短暂性的。并通过研究证明,特质焦虑低的比高的在同等情境下不容易产生焦虑,同时表现出的状态焦虑水平低于高特质焦虑的人。另一位学者温伯格的研究也证明了,一个运动员在竞赛情景中,比赛前与比赛中的焦虑反应均共同受到状态和特质焦虑的影响。国内学者陈小林认为,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的倾向,就是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和行为倾向。高特质焦虑的个体倾向于将更多客观上不具有危险性的情境知觉看作危险,或对客观上具有危险性的情境做出不适宜的过高的状态焦虑反应;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忧虑、恐慌、心神不宁等心理体验及相应的胜利和行为反应。张赫男同样认为,形成焦虑过程中是指向一定对象,但若产生,对象就会乏化,并使最初焦躁不安和紧张的情绪反应,形成为持续的焦躁不安和紧张的情绪状态。其中,有些情绪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退,而有些情绪状态则会保存在个体的人格结构中,第1种就是状态焦虑,是个体对其身体状态及所在环境更替的即时反应,是暂时性波动的情绪状态;第2种就是特质焦虑, 在决定个体倾向性焦虑时发挥作用,是个体人格中比较稳固的焦虑倾向,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有紧密的联系。同时,特质焦虑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状态焦虑的反应。潘宁武认为,状态焦虑是一在强度上发生变化、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特质焦虑是不同个体在倾向性焦虑方面所展现出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质部分,通过状态焦虑来实现特质焦虑对情绪或行为产生的影响。在同等反应下,特质焦虑高的个体更加容易造成比较高的状态焦虑,就是这些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强,具有引起焦虑反应的内在动力。

3 特质自信与特质焦虑对运动的影响

在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影响的领域普遍认为,自信心对运动有一定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运动自信心与成绩表现呈显著正相关,且运动自信心可以达到成绩表现之解释变异量的44%。张力为认为,在高竞争、高成就和高应激的竞技体育领域中,运动自信心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自信心水平是区别运动员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1986年,Vealey提出,个体特质运动自信心和比赛定向的差异,影响运动员在特定运动情境中的感受,从而产生在这一情景中特定水平的状态运动自信心,而状态运动信心会影响主体的行为反应,行为反应进一步又会影响主体反应。归因、成功感和成绩表现的满意感等是主体反应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特质运动自信心和比赛定向会影响主体反应,同时二者之间也会产生影响。特质运动自信心的强、弱与积极的主体反应和消极的主体反应成正比。图1描述了各个因素之间关系。

图1 特质运动自信心与主体反应的关系

在运动中,焦虑对运动成绩同样有着较大的影响。张力为在《体育心理学》一书中把运动焦虑的定义为:“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威胁情境产生的倾向。表现出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差,使得技战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比赛成绩欠佳。”陈玲认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质量。训练成功的关键是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运动员调整到更高的技术水准,挖掘本身的更大潜力,造成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技术失误往往是因为过度紧张的情绪造成的。学者马斯顿在斯皮尔伯格的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理论基础上,在自己的相关文章中进行了定义:个体在运动或训练中,把运动情景作为威胁,情景反应为恐惧和紧张感,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威胁产生的担忧倾向称为运动焦虑。芬兹在研究中发现, 跳伞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同,则跳伞前瞬间焦虑水平也不同,技术娴熟的跳伞员表现出的焦虑水平也较低,而技术不娴熟的跳伞员表现出的焦虑水平极高,在摔跤、网球、篮球等项目中该研究结论也得到充分证实,然而在体操运动项目中的研究却发现,缺乏经验的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比有经验的运动员则高。因此,在相同时间段,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表现出的焦虑水平也存在差异。

[ 1 ]刘戌忠.军人心理训练重要问题介绍[ J ].大众商务月刊,2010(1).

[ 2 ]李学锋,刘景辉.试论飞行心理学在地面跳伞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26(6).

[ 3 ]冯正直,汪涛,杨国愉,等.心理素质训练对军人应对方式的影响[ J ].医学争鸣,2006(4).

G80

A

1674-151X(2016)08-011-02

于远涛(1983—),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06

猜你喜欢
特质焦虑特质个体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2022年1期)2022-01-21 02:48:48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高特质焦虑个体情绪注意偏向的脑网络研究
高技术通讯(2021年4期)2021-07-20 07:53:36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8
状态焦虑、刺激呈现时间、特质焦虑水平对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
特质焦虑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