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凸显学术 教师提升素质教学提高质量
有研究表明,教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普遍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研究工作的内容有很多,通常包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实践研究,对课程标准及其教材的适应性研究,对课程改革的验证性研究,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测评研究,对教学经验、教改经验的推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研究等。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内容同样也不外乎这些,这些内容的研究在教学研究的实践操作中,除了以课题为载体实施之外,看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形式一直以来是落实这些研究内容时最为常用的载体之一。因此,中小学体育看课、评课这种教学研究方式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效果乃至整个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无论是哪个组织层面,采用看课、评课的形式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是所有层面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必选项之一。存在必有价值!但仔细观察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中的看课、评课,不难发现形式大于内容、流程掩盖细节的现状,特别是以下两个问题尤为突出。
形式化的看课、评课麻木了参与教师的思考神经 对于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使用看课、评课形式,就组织者而言,许多时候思考更多的是要完成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能够利用课堂教学展示把要研究的内容呈现出来。同时,任何一次看课、评课活动必定会植入一些功利化的元素(这是当下教师评价体制中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客观条件即活动时长的限制,每当一次教学研究的看课结束也就意味着评课也即将结束。当这种客观存在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重复操作使用后,慢慢地就变成了所有参与看课、评课者一种默认的习惯。而由于在这种环境和状态下的看课、评课,并不能给予看课教师充足的表达思想的机会,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想学习、交流思考结果的教师而言,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参加次数的增加,逐渐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和意愿。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本就抱着“混时间”思想的参与者而言,这样的形式和环境压力是最小的,没有负担,也就从心里默认了。由此,形式化的看评课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一种常态,看课者的思考神经处于麻木和休眠状态也就不足为奇了。
专家主导的看课、评课堵塞了参与教师的话语通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了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许多教学理念,更是成就了一大批课程改革的专家。正是由于这些上到参与课程标准制订,下到全程主动积极参与课程标准实践研究的专家们,掌握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话语权,在有他们参与的各层次中小学体育看课、评课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导者也就无可厚非,参与者也更多地是抱着想聆听这些专家的发言而去的。就落实体育课程改革、解答改革中的相关疑问而言,在看课、评课过程中专家们的评课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很多时候由于看课教师与专家们理解角度的不同、看课后所思考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专家们所言的观点和结论并不能完全解释看课教师所产生的疑问,有的甚至根本未能涉及一线教师所思考的问题。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看课教师把疑问表达出来,但问题是专家主导的看课、评课,一方面因时间限制并没有机会提供给看课教师表达,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经历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的教师们从心理上已经产生了表达疑问的畏惧感,哪怕心里真有疑问也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表达出来,以免引来别人的异样眼神。专家主导、时间限制、心理受阻基本堵塞了表达看课所思考问题的通道。
改变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形式化、流程化,还原教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特性,是各层次教学研究活动组织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教学研究活动中凸显学术性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真正体现教学研究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意义。2016年6月,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小学组第七届研讨活动,设计了“以单元研究为基础的专题式看评课”研讨活动,就是基于凸显教学研究活动学术性的思考,根据于素梅博士《看课的门道》中提出的不同看课视角作为每个参加活动团队的看课专题,并在前一届初中专题式看评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元课时练习方法集中连续展示环节,培养教师对体育教材内容的系统化思考和深入研究课堂中具体问题的习惯,从而强化学术研究的意识。
教研凸显学术有利于教研团队建设 经历就是财富,合作就是力量。某个团队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个专题进行观察研究,必定需要对该专题加以前置的学习讨论,并详细确定看课细节、量表等观察工具,然后分工合作实施,再到采集相关数据信息、汇总、交流、讨论、整理成稿等一系列流程,团队每个成员都真实地体验了整个过程,在相互之间的配合中获得了信任,这些对于教研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教研凸显学术有利于个体研究专注度的提升 带着问题和任务看课,心静易达。当看课的个体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看课并思考,再也不会出现随意离开、人在心不在、高谈阔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等现象。同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的个体无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会因某个专题任务做相应的准备、思考和总结,从而保证研究的专注。
教研凸显学术有利于提升成果文本转化效率 专题式看评课最大的改变就是,每位看课的教师都事先有一个研究的主题,在客观上,研究成果转化成文本的可能性增加。有一个研究主题的看课、评课相比笼统地看课、评课,会表现出研究切题较小的特点,这样一方面容易深入研究,相对容易寻找论据,获取体育教学有关策略和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更符合一线体育教师写作特征,使其觉得有内容可写。
教研凸显学术有利于研究性思维和习惯的养成 体育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师傅带徒弟式的学练模式影响,简单粗放的教学过程占据主导,体育教师很少进行理性思考。通过主题式看课、评课这种带有明显学术要求的研究活动,可以促使体育教师理性思考教学中的现象,进而培养研究性思维,逐步养成用研究的方式对待教学中各种行为、问题、现象的习惯。
教研凸显学术有利于减轻授课者的精神负担 体育课堂教学永远是“生产遗憾的工厂”,承担公开课的教师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心理上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是常态。而采用主题式看课、评课时,研究的对象是教学行为,是一个个具体的现象、问题等“事物”,授课教师并不是研究对象。因此,所有研究的结果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是依据研究对象即教学行为得出的,也就避免了直接面对承担上课任务教师的尴尬,从而减轻授课教师的精神压力。
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凸显学术,对于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就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下三点思路与策略值得各层次活动组织者关注。
参与人员相对固定 既然是具备一定学术要求的教学研究活动,大多情况下并非一次性就结束,往往需要做连续的持续研究,因此,每次参与的人员应该相对稳定,对研究的主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在以往的看课、评课中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参与者除了那些真有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师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福利享受”的受益者,这在不讲究教学研究活动学术性的前提下,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但如果是有学术要求的活动,参与的教师不系统地跟进,研究活动的效益将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快速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从而会影响区域教学研究团队建设质量。
主题设计关注学术 主题式教学研究活动并不少见,但主题的选择和设计关注学术的却不是很多,主要表现在主题碎片式出现的现状大量存在。从学术的角度考察,通常一项研究会有系统化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学研究实践中选定适合的主题,而且最好是从已经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如上述采用的专题式看课、评课主题,就是依据于素梅博士的研究成果《看课的门道》而选定的,同时结合《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核心问题即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展开系统地研究,从而引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用学术性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进行实践。
过程呈现体现学术 整个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过程通常包括“准备—实施—交流—成果”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体现学术。教学研究活动的前期准备必须布置相关任务,相当于完成文献阅读、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研究活动实施时做好分工合作、观察和收集研究现场的各种信息,等到现场活动结束以后,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组内分析、交流、总结,形成报告;教学研究活动交流阶段,要把各组的报告通过成果报告形式,向参加活动的其他成员汇报;教学研究活动结束之后,每个成员要按照各自承担的问题完成文本材料,上交组织者进行遴选,推荐发表或集册出版等。
余立峰
2016年8月1日
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