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活动”。 教师在写作之前,要多思考如何设计新颖、有趣、真实的“微活动”。如我在设计《春天来了》习作指导教学时,就充分考虑了如何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春天的足迹,寻找春天的美。在课前,我让学生双休日到田野乡村、公园、社区用自己的相机或手机拍摄春天到来的图片;让家长陪学生放风筝、划船;让学生自己观察花草、动物、人们的变化;还结合学校的“种植节”活动,让学生自己亲手种下一棵棵植物或庄稼的种子,观察它们的发芽、长叶等。通过这一系列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自然,从而观察到春天到来的足迹。
二、“微积累”。要想让学生完成质量上乘的习作,离不开学生平时生活的积累、词汇和语言的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做好自己平时阅读中的“微积累”。在具体的教学中,遇到教材中的好词好句,我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理解运用,用几个好词好句练习写片段。在课外阅读中,我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要写批注、写感悟、写读后感,每天还有一定量的摘抄任务,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自然就会丰富起来。
三、“微阅读”。 “微阅读”着重解决的就是学生能够从优秀范文、名家名著中学习借鉴、潜移默化、谋篇布局、独立构思的问题。“微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必须每天坚持的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读各种各样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如我在执教《春天来了》时,就安排了“主题微阅读”任务。布置学生阅读《阅读空间》第一单元的10篇文章,除了积累好词好句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心揣摩作者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着重思考作者如何写好某一处景物,如何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让学生阅读了《春》《三月桃花水》等一系列与春天有关的名篇名作,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习作的技巧、感受文字的魅力。
(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小学 陆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