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赛宁诗歌中色彩的运用

2016-12-03 19:34刘卓涵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叶赛宁色彩运用情感表达

摘要:色彩是传递美感与享受的最直接的形式。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借助色彩传达思想和情感。丰富色彩的使用是叶赛宁诗中的一大特色,与其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人通过使用色彩或描绘有色彩之物传达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而同一种色彩,又由于诗人本身世界观、所处环境、心态发生转变等因素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本文分别研究了白、蓝、金三色,每种颜色又从其普遍象征意,在叶赛宁诗中涵义和所传达情感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在撰写过程中,又将诗中涵义和情感分成正面情感与负面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色彩使用的妙处。最后探讨了色彩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研究目的为探讨色彩在叶赛宁诗歌中的具体涵义、所传达的内心情感及使用色彩的意义和作用。使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色彩传达情感的不同,更深入探讨了叶赛宁的内心情感世界。这对学者们了解俄罗斯文化和语言国情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叶赛宁;色彩运用;象征意义;情感表达;意义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O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17 -03

一、叶诗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及其色彩的使用

叶赛宁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最受读者喜爱的抒情诗人之一,新农民诗派代表人物。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璀璨的诗篇,或青春洋溢,或柔情似水,或徘徊迷茫,或悲痛感伤。至今,人们仍为他的才华所折服。高尔基曾说,叶赛宁不仅仅作为人,而更是祖国伟大的大自然所创造的机体。对世界上所有生命体的爱和慈悲造就了他。

叶赛宁是俄罗斯大自然的诗人,他将自然作为诗歌创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歌唱并赞美俄罗斯美丽辽阔的国土。当然,描绘自然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叶赛宁作为意象派诗人,更重视情感抒发的方式方法,在诗中大量使用色彩表达情感正是其表情达意的技巧。色彩是传递美感最直接的形式,读者正是通过这种视觉感体会诗人内心情感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临其境。而选择色彩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并非偶然,它源于诗人本身的世界观,对祖国的情感和自身性格特点。

蓝、白、红、黄、金五种颜色在叶诗中应用较为广泛。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白色常代表纯洁、真理、高贵、喜悦和希望。对诗人叶赛宁来说,白色是屋顶的月光,平静的河川,雪白的翅膀,是童年的色彩。蓝色是天空、大海、双眸的颜色,是高贵、忠贞、永恒的象征。叶赛宁在诗中将蓝色比作祖国,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金色代表太阳、光明、富裕、智慧和权威,诗人将金色视作使命的指示,赋予其神圣的色彩。

读者们被叶赛宁诗中鲜活的形象和生动的色彩所吸引,就像伊利亚·谢尔文斯基说的那样:“我还从未见过如此丰富的画面。”叶赛宁给我们留下了传奇而又宝贵的诗作,从他的诗歌中,我们能体会出其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下面将分别介绍蓝、白、金三色。

二、白色普遍象征意及其在叶赛宁诗中意

通常意义上来讲,白色代表着善良的青年,快乐的情绪。在古代,白色象征“透明”,“明亮”。例如,Очи белы 代表明亮的双眸;Белый свет 是人世间、世界。由于白天会给人带来光明、温暖,于是,白色便渐渐有了高贵、纯洁美好、永恒、和平等的象征意。也正因如此,新娘的嫁衣通常为白色。安德烈·别雷在《神圣的色彩》一文中写到,白色是天人合一的象征。Белый храм 指教堂,белый ангел 指天使。除此之外,白色还代表未知、自由、公开。例如,俄罗斯童话中的主人公常努力寻找“白色的光”(белый свет),即寻找未知的世界;белая земля 代表开放的土地。Белые воротнички(白领)是知识分子的象征,白色礼服、轿车、衬衫、装饰等象征了贵族阶层。然而,白色还有消极意义,如死亡、痛苦、恐惧、投降、冷漠等。斯拉夫人为死去的人穿上白色的衣服,并罩上白色的布。在非洲和澳洲,人们会在逝去亲人的遗体上涂上白色的染料。在中国,白色是葬礼的颜色。

在叶赛宁诗歌中,白色积极意颇为广泛。白色象征纯洁、真诚、静谧、牺牲和高贵。它常让人联想起冬天、白雪、严寒、动植物、自然现象等。例如,叶赛宁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一片白雪覆盖大地”、“白天鹅游去了”、“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树”等,以及一些短语:白色原野、白色雾霭、白玫瑰等。

在《白桦》一诗中,诗人写到: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在这首诗中,白桦表达喜悦、愉快的心情,象征故乡、纯净、新生活的开始,也代表了诗人美好而难忘的童年。叶赛宁于1913年写下此诗,那时,他刚满18岁,青春洋溢,对新生活充满希望。白桦本身为白色,象征新一天的开始,更象征新生活的开始。而由于搬到莫斯科,也有着怀念遥远故乡、逝去童年的情绪。对诗人来说,白桦树是故乡的代表,童年的回忆,是生命中最为欢乐而幸福的时光。诗中虽描绘的是寒冷的冬晨,但读起来却感到热情、温暖,充满能量。

1917年,叶赛宁写下《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在诗中,他将白色比作梦想、幸福:

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

心潮迸涌如初绽的铃兰。

黄昏在我道路上空,

点起了星星的蓝色烛焰。

……

啊,多美,这洁白的雪布!

微寒使我热血腾起,

多么想把白桦袒露的胸脯,

紧紧贴住我的躯体。……

初雪会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让人有所期待。正如诗人叶赛宁看到初雪后想象未来一样。未来会发生什么?是希望还是迷茫?他独自走在雪中沉思着。看到夜幕降临,洁白明亮的雪布上,诗人不禁感叹:啊,多美!此时的他一定找到了答案:不论前方是光明还是黑暗,都会相信未来,相信前方的幸福,燃起热血,一路向前。

白色在叶诗中大多带有积极意义,但也同样有着消极色彩,特别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诗人的心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彷徨、踌躇。

1925年,诗人写下《冬天》一诗,表达了自己无比悲伤的情感:

茫茫的雪原,苍白的月亮,

殓衣盖住了这块大地。

穿孝的白桦哭遍了整座树林。

这儿谁死了?谁?莫不是我自己?

这是一首有着悲剧色彩的诗,雪原、月亮的色彩已从鲜亮变成苍白、灰暗。白色的殓衣象征无法逃离死亡,表达诗人无比沉痛悲伤的感情。运用拟人艺术手法,借白桦哭泣增强表现力和悲剧效果。用问句结束整首诗,让读者在思索的同时又瞬间得到答案:此人正是诗人自己。让人们与诗人一道感受悲痛、无助和无奈的情感,增强表达效果和悲剧色彩。

三、蓝色普遍象征意及其在叶赛宁诗中意

蓝色象征意来源于湛蓝、晴朗无云的天空,在神话传说中,天空是上帝、众神、天使居住的地方,因而蓝色最重要的象征意是神圣。与之相关的象征意有神秘、触不可及、高尚、纯洁、忠贞等。例如,голубое утро 指晴朗无云的早晨,голубая кровь 指出身高贵,голубые мечты 指秘藏的,无法实现的梦想。在古代,蓝色象征忠诚、守信。如果一个种族的标志是蓝色,那么这个种族就有着真诚守信的品格。这也是贵族阶层所必备的品格。再如,一些童话中恶魔为了欺骗他人,会将皮毛变成蓝色。在中世纪的欧洲,愿意向妻子证明忠贞不渝的骑士会身穿蓝色制服。在英国和俄罗斯,勋章和奖章的绸带为蓝色,如嘉德勋章(英国爵士最高级别勋章)、赛马奖章等,代表英勇、优胜。蓝色亦为大海的颜色,因而象征平静、永恒。在现代社会,蓝色仍象征沉着冷静、智慧、信任。除此之外,蓝色还有消极意义。在古埃及,蓝色象征哀悼。法国人将灾难称为“蓝色恐惧”。斯拉夫人认为蓝色象征悲伤、痛苦,是魔鬼的世界,代表死亡、罪恶。

蓝色在叶诗中运用最为广泛。俄罗斯诗人斯达尼斯拉夫·古纳耶夫说;“蓝色是一切纯洁、高贵、神圣的象征。”叶赛宁将蓝色比作祖国,歌颂并赞美广袤的大地。他的诗中有“蓝色的山脉”、“蓝色的港湾”、“蓝莹莹的乡间”等。在《罗斯,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诗人写到:“广袤的大地不见边际,只见深蓝一片。”在《啊,故乡!》中,他写到:“我漫步在蓝莹莹的乡间,这里的景色竟如此迷人,我满怀欣喜,如醉如狂,但我完全像你呵,母亲。”心情愉悦时,夜晚是蓝色的,黎明是蓝色的,风是蓝色的;充满温情和爱意时,情人的眼睛是蓝色的。

对叶赛宁来说,蓝色是祖国富饶的国土,是一切的来源。他在诗中写到:

富饶与和平是您的馈赠,

我们唱着蓝色的歌,

给予一切的

是您,无边的疆土!

这首诗中,蓝色象征造物主一样的神圣、善良、无私和高尚,给予人们所需要的一切。人们又唱着赞美诗感恩大地。诗人抒发了对祖国广袤国土无限钦佩、赞美和热爱之感,并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早期作品中,叶赛宁诗歌里的蓝色主要体现了他对祖国的诚挚的爱,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和经历发生了变化,蓝色变成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变得忧郁了。在《蓝色的雾霭,无边的雪原》一诗中,诗人借用蓝色抒发悲伤与思念的情怀。

蓝色的雾霭,无边的雪原,

月色苍白昏暗。

回忆童年,

心中无限伤感。

……

我没哭,

只笑心中再无热情,

台阶上趴着狗的小屋,

仍是别离时的模样。

这首诗中,诗人将趋向死亡的意识传达了出来。诗歌创作于1925年九月末,这期间,诗人无数次提到死亡。蓝色的雾霭描绘了寒冷刺骨的冬夜,此时此刻,诗人回到曾经居住的小屋,回想起离开故乡时的情景。时光飞逝,生命中的亲人和朋友一个个离去。他在小屋前驻足,凝神思索着过去和未来,试图弄清生命的意义。叶赛宁出生在农村,其小生产者意识使他不能完全理解革命,在前期,他对革命充满热情,但“庄稼汉天堂”梦想破灭后,他开始对未来产生迷茫,认为前景灰暗。再加上爱情不如意,使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忧郁的情感。蓝色代表了诗人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爱,而之中又掺杂着浓重的忧郁情绪。

四、金色普遍象征意及其在叶赛宁诗中意

金色是太阳的颜色,象征光明、富贵、荣耀、胜利和智慧。在古埃及,金色象征太阳神。在印度尼西亚,金色象征真理和文明。在希腊,金色代表永恒和智慧。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剪下羊毛,投到含金的河中,山羊的毛皮上就会沾上一层金砂,人们将这样的毛皮称为“金羊毛”,它价值连城,非常珍贵。金色象征能量、丰收,常用于神圣的仪式。心理学家认为,金色是心灵的颜色,因为在古代金色就象征勇敢、善良、乐观等一系列品格。金色给人以温暖而欢快的印象,但它又是秋天树叶枯黄的色彩,因而又有恐惧、忧伤、失望、痛苦、死亡之意。

金色在叶赛宁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与金色象征光明、神圣、真理等是分不开的。诗人用金色象征阳光、东正教文化、自然风光等。例如,“阳光明亮”、“太阳,太阳,如此金黄”、“依偎着金色的圣像是多么美好”等。金色在叶诗中也作为形象出现,例如,月亮、俄罗斯、抒情主人公及他的情人、诗作等,这些都与诗人自身生活相关。

《狗之歌》一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一切生命的爱和恻隐之心。例如,诗中有“金灿灿的蒲席”、“棕黄色小狗”、“金色的星辰”等。他将诗中很多东西都饰以暖色系,不仅让形象更加鲜明,也让读者得到审美愉悦,给人感觉亲切、可爱。再如《日出》中,“金色的彩带”、“朝阳的万道金箭”、“金色的山泉”等景物都为金黄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心中无比愉悦之情。

1917年,叶赛宁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迎接十月革命,将革命称为“尊敬的客人”,并写下《啊,这就是幸福……》一诗:

金色的俄罗斯,高唱吧,高唱,

急切的风不停地把歌声送向四方!

欢乐的人沉浸在喜悦中,

书写你那牧人痛苦的篇章。

金色的俄罗斯,高唱吧,高唱。

革命期间,诗人满怀激情投身革命,发表诗作、编写颂词、电影脚本,对革命、对未来充满信心,并积极歌颂革命人民。诗中,叶赛宁将祖国描绘成金色,我们看到,祖国大地一片金色,洋溢着革命热情,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金色在叶诗中也有着忧郁色彩,在《金色丛林不再说话》一诗中,诗人抒发了相思之愁:

金色丛林不再说话,

白桦的挽留亲切而清晰,

可那飞雁凄然离去,

心中没有留恋和惋惜。

……

独自伫立在荒凉大地,

鹤群迎风消失在天际,

想起多少青春欢乐时光,

已没有往事值得我叹息。

本诗第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助白桦林的喑哑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感。白桦是故乡的象征,有什么能让故乡为之动容的呢?那便是诗人别离故乡了。大雁和鹤群代指诗人自己,“凄然离去”和“消失在天际”包含着诗人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有家而归不得的凄凉之情。借景抒情,读来感人肺腑。

再如《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诗中,金色象征枯萎和忧伤: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

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间的薄雾

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

我已再不是青春少年。

这首诗写于1921年,诗人26岁。在经历十月革命的浪潮后,诗人内心已发生转变,不再像前期那样单纯向往革命了。他意识到,由于经历和思想发生了转变,自己已不再是青春年少了。诗中流露出诗人对青春的怀恋和与青春挥手告别的忧伤之情。

五、色彩运用的意义

在诗中运用色彩是传递思想、表达感情的最直接的方式,诗人可以借助色彩描绘物体、事件,传达情感、表现内心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属新农民诗派诗人叶赛宁了。俄罗斯诗人亚历山大·布洛克在《色彩与词汇》一文中写到,俄罗斯诗坛中出现了一位借助大自然瑰丽色彩传递情感的诗人——他就是叶赛宁。叶赛宁借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描绘色彩鲜艳的大自然,这些词语不仅表现颜色之美,更传递诗中具体思想感情。

叶诗中的色彩非常丰富,同一种颜色又有好几个层面,例如,蓝色有深蓝、蔚蓝、蓝莹莹、浅蓝等。这些略有差异的颜色使诗中形象更加鲜明,更具浪漫色彩,也更表现了诗人心情之变化,内心情感之细腻。这有助于读者理解诗中情感,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此外,读者在读诗过程中,能通过作者描绘之景想象俄罗斯大自然风光,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俄罗斯语言与文化。

参考文献:

[1]谭林.俄语语言国情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2]岳风麟,顾蕴璞.叶赛宁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Юрьев Ф.И.Цвет в искусстве книги.Киев,1987

作者简介:刘卓涵(1993-),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在读研究生,吉林大学,研究方向:俄语语言与文化方向。

猜你喜欢
叶赛宁色彩运用情感表达
安格列捷尔酒店5号客房
人间无地著相思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舞台美术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研究
色彩运用在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上邪》:一首关于诗人的诗——陈希我小说研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