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英式教育

2016-12-03 15:14淡蓝
中华家教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体罚英国人读书

淡蓝

自从BBC播放了著名的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后,引起两国教育界的热议。对于英国的教育,虽说人们褒贬不一,存在各种质疑,但有一点至少可以肯定,那就是英国在教育上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让开心的阅读温暖孩子一生

在许多英国人的童年记忆里,睡前亲子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他们的经典睡前程序就是:洗澡- 故事- 亲吻-睡觉。在英国,不管是学校、家里还是社区都有浓厚的阅读氛围。

小学里的走廊、拐角,见缝插针地安放着大大小小的书架,书架上的书可以在校内随便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班主任发给家长的信中涉及学习的内容,大多和阅读有关,社区图书馆更是大人和孩子重要的活动场所。

此外,英国还是全世界第一个面向学龄前儿童免费赠书的国家。在这样的高调引导下,孩子不形成读书习惯好像反而不容易了。

在选书上英国人也有自己的思维,在选书时只遵循一条原则:孩子看着开心!他们认为,童书的最大功能不是教育,而是引导,引导孩子爱阅读、享受阅读。如果以教育为目的,必然会影响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体会阅读的快乐,功利性强的读书最终只会让孩子远离读书。

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受罚

英国教育标准局强调,学生的家长应该抽出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读书,否则应受到惩罚。“如果家长没来学校,没来参加家长会,没有和孩子一起阅读,不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我就会告诉他们‘你们是坏父母”。例如对无法保证孩子在16岁之前按时到校上课的学生家长,会开出60英镑的罚单。

培养孩子的绅士品质

那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他们其实有相似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此外,英国法律明确规定:允许父母体罚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形成孩子独立性格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保留体罚,正是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英国有一句俗语:“父母对孩子只有责任,没有权利。”所以英国人很少把“孝顺”二字挂在嘴边。同样的,在国家层面,他们没有爱国主义教育,因为他们认为爱国也应该是天性。

猜你喜欢
体罚英国人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读书为了什么
谈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