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开别样红,莲动你我他

2016-12-03 11:43吴品云
江西教育B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教材

吴品云

广昌一中,植根于美丽的莲乡。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净。哪怕它出于淤泥,哪怕它处于尘世,也要保持内心独有的安静与干净,这就是莲的独特性。校本课程,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拓展。哪怕它是属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哪怕它是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发,也要拥有校本课程的原创与实用,这就是校本课程的独创性。

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课题组不跟风,不盲从,深思考,精提炼,挖掘教师智慧,立足莲乡本土,彰显实用特色。以“莲”为主题,挖掘莲的内涵,弘扬莲的精神,追求莲的境界。历经四年的前期工作、四年的研究工作,在校本课程开发之校本教材方面取得了骄人成果。

下面,笔者就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从“课题的提出、目标的确立、过程的坚持、方法的探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的思考”六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

一、课题的提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新课改还未开始的2007年底,笔者就接受了省教研室的任务,担任《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五部分“积极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编写工作。为了写好这小小的一部分内容,笔者翻看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记录了大量的相关笔记,激发了笔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趣与思考,校本课程开发蓝图亦在笔者心中酝酿勾画。2008年秋季,新课改一开始,笔者就同步开始了校本课程的摸索与研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在“应用·拓展”方面获得发展,开阔知识视野,增强文化意识,拓展学习范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标准”与“纲要”的精神,我们参悟到:课程的个性化、教材的个性化、教法的个性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别重要。因材选教、因材施教、因材拓教是块肥沃的土地,值得我们去开垦。

于是,在拥有了4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11月我们申报的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了。

“课题的提出”启示我们:课题研究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并找准一个契机,从实际出发,就可以在课题研究中大显身手,在教材教法上大胆变革。

二、目标的确立

诗虽然在远方,但路还得从脚下走起。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立足新课改精神,立足乡情校情学情,立足本校校训三风,钩玄提要,博观约取,从而提炼切实可行、特色鲜明的研究目标。

本校的校训是:明德厚生,启智立人。校训,明辨德行,这是我们向上的基石;厚爱生命,这是我们向美的翅膀;启迪智慧,这是我们求静的脊梁;立正人格,这是我们求和的方向。我校的三风是:校风,求静求和、向上向美;教风,志洁行廉、乐教善教;学风,中通外直、博学笃行。校风,蓄莲之静雅;教风,养莲之高洁;学风,育莲之秉直。“三风”之宗旨,清人心静人气励人志,外饰其形内修其性。

以乡情校情学情为土壤,以校训三风为圭臬,我们确立了自己独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三激发目标:激发学生向善的情感,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激发学生向美的情感。

(二)四着眼目标: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学生的素质培养,着眼教师的专业提高,着眼教师的特长发挥。

(三)五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敢于担当,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目标的确立,让课题研究的灯塔亮了起来,让课题研究的方向明了起来,使得所有的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目标的确立”启示我们:课题研究只要定位准确,切实可行,就有目标可依,就可以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深为浅。

三、过程的坚持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和研发阶段,碰到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最难解决的还是思想认识问题:高中教师的劳动强度有目共睹,哪还有多余的精力搞课题研究?规定的教材都担心上不完,哪还有时间去另开课程?上上课还行,编写教材根本就是门外汉,你能不能换别人去搞?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为何还要庸人自扰?……

面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坚持了该坚持的,大方向不变,调整了可调整的,小方向可微调。这样,逐步使课题研究跟课堂教学同步,做到教学教研两不误。

如研发《与语文同行》的时候,课题组对语文教师成员提出要求:一是对语文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二是对作文教学下笔成文,三是对语文活动率先垂范,四是对教学对象观察笔录。所有的研发任务紧扣课堂教学展开,节省了时间,保证了精力,深化了教学,做到了实用。在教学《雨巷》的时候,根据对作品的感悟,对意象的思考,课题组成员写了四篇文章《雨巷对话版》《泪中雨巷》《邂逅雨巷》《走过人生的雨巷》,以此作为课文的有效拓展。这样,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课文的范本,还让教师在写作中获得了成长,效果非常好。《与语文同行》在江西省校本教材展示交流会暨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笔者受邀在全国及省内外作的名师观摩课、高考讲座、语文讲座中,均使用了校本教材《与语文同行》中的数篇文章。外省教师在讲授史铁生的文章时,也运用到了《与语文同行》中的文章《走进地坛》。

课题组历经8年,共研发提升了11本校本教材,它们分别是:原创语文类校本教材《与语文同行》《作文经营之道》《诗影词踪》,原创音乐类校本教材《莲乡歌韵》,原创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楷书书写训练》,原创综合类校本教材《美丽“莲”漪》,汇编综合类校本教材《家乡荷香》《走进莲乡》,汇编地理类校本教材《中考地理考点及分析》《中学区域地理高考考点汇编》,汇编计算机类校本教材《网络德育》。在江西省校本教材展示交流会中,本课题组先后选送了5本参评,3本获得一等奖,1本获二等奖,1本获三等奖。

“过程的坚持”启示我们: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问题压垮;课题难做不会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考不学习。只要紧扣课堂紧扣教学紧扣校园文化,只要依靠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只要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就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endprint

四、方法的探究

在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力、观察力、分析力、整合力、实验力,不断被碰撞,不断被考验,不断被提升。尤其是我们的研究力,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长足的成长。

课题研究前期,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通过图书馆、报刊检索、网络检索等途径,搜集整理中外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导性。先后派出课题组成员参加省培国培及华东师大培训,更新理念,掌握方法,增强自信。订阅基础教育课程新发展的专业期刊《基础教育课程》,了解前沿资讯,增强研究靶向。这个阶段我们运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师资培训法。

课题研究中期,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教据测量等方式,收集各种事实资料并分析处理,总结出我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调动广大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源和可供操作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目前所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研究。已研发的校本教材及时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阶段我们运用的是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数据分析法。

课题研究后期,对课题研究信息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比较分析和矛盾分析。对课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阶段我们运用的是系统整理法。

2011年12月,在江西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学·新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课题组作了“广昌一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经验分享。2012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的主论文“挖掘教师智慧,立足本土资源,彰显实用特色”获“江西省第二届新课改校长课程领导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发表在《江西教研》2013年第一期上。2015年3月,在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班上,课题组作了“荷风莲韵款款来,静品雅质徐徐染——广昌一中享受着高中课改过程的完美结果的灿烂”的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经验分享。

“方法的探究”启示我们:方法来源于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教学实践。理论层面的方法是死的,只有实践层面的方法才是活的。只要坚定地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一个又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方法,自然会扑面而来,不断激活你的课题研究。

五、成果的应用

2015年12月,我们的课题终于结题了。经过前后八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三从”课题研究之路:从课堂到课题再到课程,从校本文化到校本教材再到校本课程,从课堂中来再到课堂中去。在这条路上,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创编了11本校本教材,创立了3个特色课程“语文拓展课”“莲文化濡染课”“莲乡歌韵欣赏课”,开设了2个讲座式的校本课程“书法教室”“三立讲坛”,创办了1个校园文化品牌大赛“荷风莲韵”系列大赛,形成了1个夏令营历届“红色之旅”。下面笔者摘要介绍。

语文拓展课,使用校本教材《与语文同行》,拉近课文距离,丰富课堂内容。《与语文同行》中的72篇文章,都是由语文教师自己写的,发挥了教师特长,吸纳了教师智慧,具有原创性。它来源于教学实践,紧扣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它使用起来方便,不需另行开课,只要融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即可,时间上有保障,具有实用性。2012年8月,笔者受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参加“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文学作品解读与教学观摩研讨会”,与余映潮、程翔、王君一起为大会做名师观摩课,教学拓展部分就运用了校本教材《与语文同行》中的文章,受到与会作家赵丽宏、彭学明的高度赞誉。

莲文化濡染课,使用校本教材《美丽“莲”漪》,教学对象为初一高一起始年级新生。广昌是著名的白莲之乡,莲文化极为丰富。莲乡儿女有必要有责任系统了解白莲,催生白莲情怀,使之更加热爱莲乡。该课程是校园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配套的还有莲文化校园电视、莲文化宣传墙、莲文化景观柱、廉(莲)洁教育基地等。

莲乡歌韵欣赏课,使用校本教材《莲乡歌韵》,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莲乡特色音乐文化。一共八课时,分两学年完成。该课程的开设,填补了乡土音乐教学的空白,深受学生欢迎。2010年,在江西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课题组作了“管理七到位,实验出实效”的主题发言,反响热烈。

书法教室,是专门进行书法教学的教室,配有专职教师,配用校本教材《硬笔楷书书写训练》,从各年级发现书法爱好者集中培养。此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汉字规范化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书法好苗子,在省市书法竞赛中屡获佳绩。我校的书法教室,深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吸引了许多兄弟学校参观效仿。2011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成为江西省最早获得此称号的学校。2014年5月,我校书法教室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市“书法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进行宣讲展示,深受学员好评。

三立讲坛,邀请省内外知名学者专家来我校讲学,激发师生立德立功立言。从2010年创立以来,开讲15次,师生从这些高规格的讲学中收获颇多,反思颇多,改进颇多。“荷风莲韵”系列大赛,紧扣校园莲文化,先后开展了师生诵读大赛、师生书画大赛、教师歌唱大赛、学生征文大赛等,激活了师生特长,丰富了校园生活。“红色之旅”夏令营,每届高一部分新生开启井冈山、瑞金、广昌驿前高虎脑“红色之旅”,激发学生热爱传统,勇于担当的精神。

“成果的应用”启示我们:任何一个课题研究,有用才是硬道理,成长才是真功夫。

六、问题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的推进过程中,在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中,课题组碰到了几组矛盾,这几组矛盾从主观上制约了课题的深研究与广推广。

第一组矛盾,变与不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年轻教师与年老教师差异性上。年轻教师积极求变,主动参与实践;年老教师热情不够,被动参与实践。对教研成果的推广,年轻教师实施效果好,年老教师实施效果差些。这组矛盾如何调动?

第二组矛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对教育时间的争夺上。素质教育需要很多活动来支撑,这必定需要大量的时间;应试教育的强化需要题海战术,这也必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更多是通过高考成绩来衡量的。所以,应试教育成了堵在素质教育面前的一座大山,一时半会平衡不了。这组矛盾如何协调?

第三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校本课程的开设,本是为着解决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实施起来却发现,学生的共性好协调,个性难满足。这组矛盾如何改善?

第四组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纵然学校的校本课程实践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可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这组矛盾如何化解?

“问题的思考”启示我们:搞课题研究,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因为问题存在,才需要课题研究去变革创新,这才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广昌一中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像一支嫩莲,既已生根、抽叶,开花、结果,就有可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既然出发了,就会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一中)

□责任编辑 徐 凡

E-mail:330228323@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