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腐病的发生防治技术

2016-12-02 17:58才布加·乌兰克文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根腐病轮作侵染

才布加·乌兰克文

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2小麦根腐病

2.1症状

此病自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有发生,可侵害植株的各个部位,因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及症状差别,也有斑点病、黑胚病、青死病等名称,在我县多引起根腐和茎基腐。幼苗感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生长衰弱,重者也可造成枯死,病株分蘖增多,但多不成穗,种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及茎基部受害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并逐渐坏死,上被黑色霉状物,根系腐烂,可造成死株,生长后期死亡的病株,易于拔起,病穗枯白色,直立于田间,极易辨认。茎部受害,可出现褐色病斑,严重时造成茎杆弯曲或折断。叶片上的病斑,初为黑褐色,梭形,中间稍淡,扩大后成椭圆形、长椭圆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叶鞘上病斑较大,长椭圆形,近长方形,灰色,边缘不明显,叶鞘上的病斑还可以引起茎节发病。种子受侵染,胚尖呈黑色,重者整个胚变成黑色。

2.2病原

小麦根腐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平脐蠕孢属。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旋孢腔菌属。

2.3侵染循环

小麦根腐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病菌可以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夏、越冬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以苗期根腐为主的病区,种子和土壤病残体是主要侵染来源,种子上的病菌可以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也可以休眠菌丝在种皮和胚内越夏、越冬,种子内休眠菌丝最少能活5年以上。以叶斑为主的病区则以病残体为主要侵染来源,但病残体内的菌丝寿命则取决于病残体腐解速度,病残体分解后,病原菌也就很快死亡。病原菌可借种子作远距离传播。

2.4发病条件

2.4.1温湿度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很大,气温8~28之间,从20起,逐渐加重,到24~28时,叶斑的发生迅速上升,以28时更严重。气温在25~30时,特别有利于穗枯发生。如果气温在25,有12小时的结露或小雨,则会引起田间的严重发病。

2.4.2菌量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与种子带菌率的高低、轮作倒茬有密切关系,种子带黑胚率高者发病重,感病10%的种子,苗腐13%,小麦连作年限长者发病重,在病害常发区连种3年的发病率44%以上。连作时间愈长,遗留在田间的带病残茬愈多,由于侵染源数量大而传病的机率亦愈高。

2.4.3耕作情况 耕作粗放,土壤干燥者,麦苗生长细弱,则发病重。

2.5防治技术

2.5.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严禁连作,宜实行小麦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特别是和豆科作物轮作,其次是马铃薯、甜菜、向日葵等。提高播种质量,还要控制播种量。播种量过大则田间群体过密,植株细弱,抗病抗逆能力差,小麦生长中、后期田间密闭不透气,麦穗小,易倒伏,遇到降雨较多的年份发病就重。合理施肥,以使用农家肥为主,均衡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锌肥、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控制氮肥使用量。提倡秋翻,施足基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麦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5.2化学防治 用种子重量0.3%的克菌丹、退菌特、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拌种,或用50%退菌特溶液浸种24h,或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1:500(药:种)比例进行包衣,均能有效地减轻苗期根腐病的发生。小麦出苗后,生长弱的麦苗可叶面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和内吸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已发生根腐病的田块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合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洒,可适当减轻病害的发生。对成株期的叶枯和穗枯,可在小麦初花和灌浆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0倍液各喷1次。

猜你喜欢
根腐病轮作侵染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饲用南瓜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番茄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