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
根腐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比较流行,也难以从根本上进行防治,对其进行控制是最主要的方法。根腐病常发生于大豆的种植区,一旦发病,很容易造成严重影响。因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因此容易使得整株植物的生长状态都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1根腐病概述
根腐病是由于植物根部腐烂所致,在根部腐烂的情况下,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死亡。通常发病于3~4月份,到5月时进入发病盛期。根腐病通常危害幼苗,有时成年植株也有可能发病。在发病之初,有少量根须染病,然后会缓慢扩散至主根。一旦主根染病,植株就会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不良现象。随着植株主根的腐烂程度逐渐加剧,植株也会因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而变得越来越虚弱。该病的发作机理与沤根症状相似,都是真菌类病害。根腐病的病菌能够在土壤和大豆残骸中度过冬天,至3月温度转暖后开始繁殖。该病与气候的关系较大,当缺乏光照时,该病就会迅速蔓延。另外,土壤的环境也决定着该病的活跃程度,土壤越具有粘性、易板结,越容易引发该病。还有,当土壤中的害虫侵蚀大豆根部导致根部出现伤口后,该病菌也更容易侵蚀植株。
2表现症状
该病系由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等多种病原菌混合侵蚀造成,从植株种子发芽期间开始发作。发病初期,植株根部开始呈现黑褐色的斑点,然后逐步扩大,由斑状发展成梭形、长形和不规则的大斑。而后,整个植株的主根开始变成黑褐色或红褐色,植株根部的皮层开始腐烂,植株根部病变处逐渐萎缩,根须消失,最后变成一根细长且失去生机的秃根。发病期间,植株的地面以上部分表现为整株植物发黄,严重时极度枯萎。发病时,根皮变为褐色或黑褐色并与髓部分离,植株整体矮小,容易落花并落荚,豆粒细小干瘪且产量很低。最终的结果为植株死亡。该病一旦蔓延,可能造成此地区大豆减产10%~50%,严重时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的惨状。
3防治方法
该病由真菌引起,多为土壤习居菌,寄生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大豆,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容易染此病,因此防治起来较困难。通过研究发现,防治此病的最有效方法为重点保护大豆的主根或幼苗,只要大豆的主根没有受到病菌的严重困扰,或者在植株幼苗期内病菌未严重感染植株,基本可以做到推迟感染[1],对于保证产量、减小损失起到重要作用,但发病之后要想根除此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几乎不可能,因此防范与缓解病情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好大豆的幼苗和主根,使大豆能够正常生长度过幼苗期,顺利进入成株期,此时大豆的抗病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对病害的防治能力也会相应加强,大豆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抵御不利的自然条件,这时候,根腐病对大豆植株的影响就会减小,不会对大豆植株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从而就能够保证大豆的产量。可以看出,对大豆幼苗期的保护是防治此病最有效的要点,而防治根腐病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两种方式。
3.1农业防治方法
根腐病是土壤习居菌,能够在土壤中生存,因此,如果能够在种植大豆之前对土壤中的病菌予以严重破坏,那么就能有效防治此病。深翻是破坏根腐病生存环境的有效方法,深翻能够破坏它们的繁殖条件,减少土壤中根腐病菌类的基数。并且,通过深翻疏松土壤,使土壤的透气性得到加强,也能达到破坏根腐病菌生存环境的目的。将大豆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利用其它不受次病菌侵扰的植物抑制根腐病的繁殖和发展[2]。根腐病菌在没有大豆或其它寄主植物的情况下,其基数会越来越少,对大豆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采用降温、降湿的方法可以减轻大豆受根腐病的影响,增加磷肥和钾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则可以有效提升幼苗的抗病能力。
3.2药物防治方法
使用适当的药剂进行拌种可有效延缓感染期或减小幼苗的感染率,但普通的大豆种衣剂对于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搞,而且毒性较高,因此应尽量选择毒性较低并且具有更高广谱性的种衣剂[3]。按照1:250的比例包衣,或使用浓度在2.5%左右的时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照1:500的比例包衣。在播种大豆时,使用大豆根宝军颗粒剂,按照每公顷35公斤的量与种肥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魏巍,许艳丽,张思佳等.大豆根腐病原镰孢菌种群多样性DGGE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3,43(5):500-508.
[2] 米娜瓦尔·艾买提,刘利群.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264-6267.
[3] 姜威,郭国富,周为民等.种衣剂及肥料对大豆根腐病、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