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活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2016-12-02 02:24陈慧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探究环境艺术

陈慧真

(厦门市乐安中学,福建厦门361001)

绿活艺术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陈慧真

(厦门市乐安中学,福建厦门361001)

“绿活”是一种绿色生活的概念,“绿活艺术”教育是以在地美学为起点,以艺术创作为手段,激发学生对周遭环境的认知与感知,亲近生活中的自然与人文的艺术教育。绿活艺术课程在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突出体现了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课程特点而且突显综合课程的性质。文章着重谈谈对绿活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绿活艺术;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综合实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碳等重要环境议题被人们持续关注,绿色生活概念再次受到重视,而其推动尤其深具意义。国际环境教育正走向促进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的观念、提高有效参与的技能的新阶段。1992年中国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有力推动了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桥梁和纽带。2010年8月和2011年7月,台湾东华大学艺术创意产业学系暨视觉艺术教育研究所教授、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校长徐秀菊教授前来厦门市开展绿活艺术师资培训,从而在厦门吹起一股绿活热潮,厦门一大批美术教育探索者积极地投入到绿活艺术课题实践研究中。笔者在近年来进行的绿活艺术课程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不仅在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突出体现了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课程特点,而且凸显综合课程的性质,在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就以下内容谈谈对绿活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一、绿活艺术课程理念

“绿活”是一种绿色生活的概念,“绿”是指对环境与文化的关怀与保护,“活”是指对生活与生命的感知与尊重(徐秀菊,2011)[1]。“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绿活艺术”教育是以在地美学为起点,以艺术创作为手段来发现生活环境里人、事、物的感动,将环境教育、生命教育与艺术教育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周遭环境的认知与感知,亲近生活中的自然与人文,多一份关怀与爱护[2]。透过绿活艺术,可以增强师生对生活环境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提高环境意识,从而产生对环境更多的关心和维护,进而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乐于以科学、绿色、健康的方式生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美术综合实践课程顺应改革的潮流应运而生,综合性学习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选择绿活艺术作为多元文化学习的主题主要是因为它的综合性以及注重环境艺术教育之议题,透过绿活艺术综合课程的研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绿活艺术教学,能够精进教师艺术课程的设计及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以绿活艺术表现形式的

独特魅力传承优秀地方文化,有效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的政策及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理念。

二、绿活艺术课程架构

绿活艺术课程综合自然、人文、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是独具多元文化特点的美术综合实践课程。其目的在于推动环境艺术教育,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探究实践等一系列的综合活动,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课程贯穿艺术生态理念,关注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的文化性,即艺术教育的审美性、教育性和文化性的多元融合的特征。课程实践中可以考虑以人文主题为显线,以学科本体知识技能为隐线设置单元内容,突出绿活艺术的人文价值和课程的综合探索特点。以下以“家”为主题的课程为例诠释绿活理念,课程架构如下:

单元一“我爱我家”,以学生探究学习、实践创作的方式积极参与我爱我家的学习活动,掌握相关的绘画技能,了解和关爱自己的家人,关注家庭环境,弘扬家文化,倡导绿色生活。

单元二“恋恋校园”,探究和了解校园环境,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创造表现,装饰和美化校园,讲述校园故事,关爱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弘扬绿色校园文化。

单元三:“魅力乡村”,走进乡村,进行调查了解和搜集资料,发现美丽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并用绿活图等形式表达对美丽家乡的热爱,关爱和美化生活,热爱家乡本土文化。

单元四:“欢乐家园”,走进社区,开展系列社区绿活活动,策划一次大型的绿活活动,以绿活的形式,关爱社区环境,发展更大的绿活能量。

三、绿活艺术课程特点

绿活艺术是多元文化的主题,绿活艺术课程在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独特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特点,使之在实践课堂中所呈现的教育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都有别于一般课程,它使学生更加懂得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热爱生活,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乃至个人全面的素养方面都有独到的地方。剖析绿活艺术课程,其呈现如下特点:

(一)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课标指出“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绿活艺术课程所倡导的珍爱生命、珍惜环境,建立绿色生活态度与习惯的理念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特点,上述课程围绕“家”的主题文化,从家园、校园、乡村(家乡)、社区几个主题构建绿活文化,倡导关爱环境、绿色生活的观念。其课程结构是开放的,多学科综合的,打破固有的美术知识体系,从人文主题出发,涵盖美术知识技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实践等内容,构建综合性知识体系。结合环境艺术教育的学生对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探索与发现;融入生命教育的学生对己身周围人、事、物的了解、感知和关爱;结合文化教育的艺术创作与表现,都被很好的结合在这绿活艺术课程里面。关注绿活,你会发现艺术教育的审美性、教育性和文化性的多元融合的特征,在绿活艺术课程设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

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在绿活艺术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已走出固有的讲解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在绿活课程的每个单元主题实践过程中教学方式呈现几个方面的特征:1.创设有效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调查探究家园、校园、乡村等自然和人文环境,从中发现和感悟生命、感受生活;2.整合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表达和分享对环境对生活的感悟,在积极的思辩中形成健康的绿色生活态度和价值观;3.设置有效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和动手实践,以各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创造绿活艺术作品。

例如,《靓丽校园我来扮——装饰校园》一课以“小魔术师”创设有效情境,围绕探究和美化校园的主题,设置有效探究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感悟校园的美,并且通过讨论、探究的形式发现校园美中不足的

地方,进而以装饰画或者立体摆件等创作形式进行装饰和美化校园。其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对校园环境的感悟以及探究实践,即绿色生活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绿活艺术课程的教学场地还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关心家人、关爱家庭、关爱社区、探究校园环境、寻找美丽乡村,家、学校、社区、乡村,都可以是学生探究和实践的场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绿活课堂呈现出教学形式意义上的绿活,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绿活理念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创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绿活艺术创作是以各种表现主题的特色来构思的,其目的是要唤起人们对环境、文化以及生命的重视和爱护。绿活艺术创作的材料并没有多大的限制它可以是一般的美术材料,也可以是周围随意废旧的材料、环保的材料,如:树叶、纸皮、碎布等等。在创作表现形式上也呈现多样化,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手工制作、雕塑、版画,甚至是野外的某个涂鸦墙,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设计或者影像等等。《美丽家园》这个课程设计有Q版漫画、剪贴画、DIY手工设计、绘本、刻字、绿活图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每一件绿活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创造性的充满创意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在《我是改造王》一课中有一个过程是请学生们找出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思考应该如何进行改造,并且描绘社区改造图。最后,学生在作业反馈的时候,解说自己描画的社区改造地图,学生们有的说为了给爷爷奶奶们增加运动休闲设施;有的说绿化太少啦;有的说要垃圾分类;有的说要给小白鹭在树上做个窝……每一个故事都是学生对周遭环境的体会与感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体验,透过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的直接的接触和互动而产生的发至心灵深处的创造与感动,它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环境、生命之议题在这扎下绿色生活的种子,以艺术形态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环境、生命的关爱,再用实际行动履行对环境和生命的关怀。

(四)学习活动的综合性

美术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考察、参观、访问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绿活艺术课程在关爱环境、关注生活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例如,“魅力乡村”单元课程设计,先是引导学生自发的组织学习小组,设计制定调查路线规划,进行相应的分工,接着就走进乡村,进行调查、了解、收集资料,探究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然后,根据收集的资源进行整理、构思,设计绿活Icon,以图标的形式记录对周围人、事、物的感动,最后再集体绘制绿活地图,呈现对美丽乡村的认识以及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经历分析、思考、策划、分组分工以及调查、访谈、拍摄、记录和绘画创作等过程,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的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绿活艺术是发展性的,它透过自然与人文环境课程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建立学生关怀实践的态度,关注生命,关心和关爱家人,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与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绿活艺术课程是综合性的也是多元性的。绿活艺术课程具有多元学习的价值,其注重真实环境中的土地、人、生活与环境的紧密结合,它不只是艺术教育,也是环境教育与生命教育议题融入创意的生态艺术教育。[1]透过绿活艺术教育,深入研究丰富的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挖掘学校美术教育的地域特色。通过绿活艺术课程的实践探索促使师生对环境的关爱,增强学生热爱本土文化艺术与环境资源的情感,进而促成校园成为绿色生活的摇篮,通过绿活艺术的创作,面向社区面向生活拓展,以期能集结众多的个人绿活,发展更大的绿活能量,促进环境教育与生命教育之长远发展。

[1]徐秀菊.感知与关怀动感创意的绿活艺术教师培育[A]//杨奇瑞.智性·融通(下)[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

[2]徐秀菊.全球化与在地化:建构在地美学的绿活艺术教育[R]//陈翠.同根同源传承民族文化两岸研讨美术课程[N].现代教育报,2012-3-23.

G622.3

A

1673-9884(2016)09-0090-03

2016-08-11

陈慧真(1973-),女,福建厦门人,厦门市乐安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探究环境艺术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纸的艺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