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市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俞正强
浙江金华市江滨小学 章颖
聚合内生,快乐成长——俞正强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思与行
浙江金华市金华师范附属小学俞正强
浙江金华市江滨小学章颖
俞正强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数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第二届明远教育奖(教育实践类)获得者,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
在近30年的教学、管理中思考、践行“种子教育”。其成长经历和教学思想访谈录《俞正强:低头找幸福》于2007年出版,获中国版协青年读物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第二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奖。其专著《种子课》于2013年出版,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优秀数学教育图书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俞正强名师工作室”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市特级教师协会的指导下,本着以“从经师走向人师,从研修走向研究,从共创走向共赢”为理念,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使工作室成员有所发展,并在金华市小学数学教学领域有效地发挥了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许是倦了,许是累了,从教11年,已经没有了刚上讲台时的那份激情,想奋进却总是原地踏步,想超越却又停滞不前。当我听说有机会加入俞正强老师的工作室时,我激动万分。因为俞正强是我仰慕的一位名师,我渴望近距离地接触、聆听他的教诲,为自己的成长加油。”一位学员如是说。
进入职业倦怠期的教师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基于自主发展的高度与质量需求,基于寻觅数学教育真谛与唤醒课堂教学潜能,一群数学教育寻梦者,汇聚俞正强名师工作室,开始了自觉的嬗变之旅。
1.静心读书,滋养心灵
人的心灵就像土地一样,也需要不断地施肥、灌溉,以增加营养,否则就会干涸、贫瘠。当然,给心灵增加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读书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俞正强老师提倡要会读书,读有观点的书,读有思考的书,读有人的书,这样才具备生长的力量,如同种子,把它播进心里,才能生根发芽。活动中,俞正强老师经常跟我们讲《道德经》,似乎在给学员开启那一扇“众妙之门”,引领我们走进“道”的世界,让我们静下心来聊读书、谈教学,从他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他投身于教育的幸福。正如一位学员所说:我们选择来这里参加培训,跟有的人选择去打牌、打麻将一样,都只是为了开心。没有人会拒绝开心的!无论你当初抱着怎样的目标,最终只有感觉到开心,才能心有所向,才能坚持,才能有走向远方的力量。
2.交流分享,丰富思想
每次活动,总有工作室成员安排到讲座任务,从开始的战战兢兢,到最后的挥洒自如,工作室中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方面汲取着前行的力量,研究的激情不断得到碰撞和激发。团队成员的心声或许能说明这一点:“在两年的研修历程中,我们从幸运地融入快乐地修行,最后到欣喜地收获。作为充满教育梦想的我,心灵被染上绚烂的一抹色彩,这色彩中有一种火样的红,就是在俞老师带领下我所拥的那份对教育改革的热情。”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在激扬奋进的探索中,俞正强工作室的成员从富于挑战性的实践研究中寻找光亮、动力、点位,开展合作研修,在主题沙龙、课例研究、学习交流等平台上,创享教育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智慧与情感力量。
1.课例研究,引领课堂升级
工作室的成员思想活跃,观念前卫,这些思想和理念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展示、表达,也需要在相互碰撞、融合中不断发展。工作室在前行的过程中逐步创造了多种载体,思想理念与研究实践实现了有机共生。
课例研究是工作室每月都要举行的常规活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们,要让专业真正专起来,那就要会上课,会写文章,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土地上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因此学员们的重点是研究课,研究怎样上好课。两年来,我们重点研究了种子课、概念课和复习课。通过研究,大家更加理解了俞正强老师说的:知识是有类型的,教学也是有样式的;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启发,有些是一种规定,如《认识更大的数》中的认识数级,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是一种规定,是不需要理由的,可直接阅读或告知;而有一条贯穿始终的规则“满十进一”却非常重要,需要老师给学生以支撑。
课例研究的形式主要采用搭档合作的形式。分组合作,呈现个性探索:四名成员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起决定研究内容,一起讨论各家的设计思路,再增加自己的理解,从中寻求更有效的教学之路。一般两名学员上课,一名学员讲座,一名学员主持,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体悟,既有经典分析又有草根突破,从一节课实现到一类课的理解和突破。互评互议,名师点拨:工作室成员相互观课之后评课,评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聚焦核心话题,二是名师不时地调整、小结和追问,将话题引向深入。
如颜君敏、戴云霞、郭骥与章颖合作研讨《植树问题》,上午先由一名老师执教第一课时,用直观图理解一一间隔排列”规律,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分析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第二名老师执教第二课时,让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挂灯笼、锯木头、植树等实际问题,并能沟通不同情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植树、锯木头等实际问题都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能够运用总结出的思想、方法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接着,由一名老师对植树问题定位、困难谈起,再通过几个经典对比分析达成共识,最后谈到了他们自己对植树的整个教学设想和实施情况分析。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前没有对该课进行过研究的教师,也不至于对植树问题一无所知,而是能带着感悟来听课,能带着思想来辩课。下午,俞正强老师同课异构《植树问题》,现场展示,对比分析。俞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植树问题的渊源是什么?正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以及俞老师的解说,结合读传统教学,到学员们的演绎再到俞老师的课堂,使大家对植树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一次研讨课后,大家都要进行真诚、热烈的议论与发言,在共同探究中感悟新的想法、新的理念。在“观课议教”活动中,大家更懂得了怎样去设计、评价一节数学课,怎么去全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怎么去悟“道”。
2.资源统整,构筑智慧高地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借助专家指导,赢得智慧引领,名师工作室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聚集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俞正强工作室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汇聚了一批来自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形成了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合力。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振新院长和他的研究生全程参与了工作室的研讨活动,从理论层面上给学员指引。从张院长的口中,学员们听到了“皮连生”“加涅”“奥苏贝尔”“布鲁纳”,这些只在师范学校里听到过的久违的教育家又一次来指导教学实践。有了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成员们,确实比之前更多地认识到了理论的力量,使大家在思考时又多了一个角度。
还有金华东苑小学夏美丝特级教师、丽水景宁民族实验小学柳敏敏特级教师、资深小学数学编辑陈洪杰等先后来工作室进行指导。多方力量介入,为工作室打开了国内前沿研究、专业发展的宽广视角,构筑了一个导引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智慧高地。专家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素养,为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提供了近距离可触摸的方向指针和力量引擎。
3.拓展空间,见证团队成长
名师工作室建在金师附小里,但是工作室的目光并不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我们的自我要求也并不局限于学校层面的优秀,不断拓展工作室的展示空间和影响力,同时也让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寻获互动与碰撞,得到更多升级的机会。两年来,我们在学校内部开展活动的同时,先后在金华市、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武义县展示教学20多节次,开展讲座10余次,省级活动3次,全国交流研讨2次。
2014年6月,祝红芳和郑霞两位老师在吴志坚老师的带领下,在永康“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研讨活动中作了两节有关运算律的展示课。第一课时从运算的本质含义出发,让学生明白:运算是对事情发生程序的数学记录,符号+数字,符号是方向,也是事件的性质,数字是数量,也是事件的程度(我们可以称其为“向量”),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改变事件发生的序,但是绝对不能改变事件发生的方向和数量,表现在记录上就是带着符号一起移动。第二课时中我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对接,让学生明白:相同的事可以合并做,相反的事可以抵消做。这样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参会老师的一致认同和赞许。2015年11月,俞正强老师携弟子吴志坚、马珏参加浙派名师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受到近千与会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平时学员们及时整理自己的想法、做法,通过写文章输出成果,分享思想,因此,为了让学员们写好论文,工作室专门组织了两次论文指导。第一次是俞正强老师指导大家如何看一篇论文,从“看题目”“看内容”“怎么改”三个方面对一位学员的论文进行了实例剖析,让我们心服口服。第二次针对学员提供的样本,让我们大家你说我说,然后回去修改,下次集中时再来评价第二稿。就这样让学员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悟,渐渐地悟出写文章的门道。两年中,我们团队成员在《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科研》《小学数学》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
“是水的载歌载舞,才有了鹅卵石如此的美轮美奂。”五年时间里,工作室走过了一段充实而快乐的历程。它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大家的教学生活与教学追求。这一路的风景让学员们收获着智慧,学会了从容。朝闻道,尚不足矣!愿大家在俞正强老师的指引下闻道着、成长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