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

2016-12-02 05:31邵浩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8期
关键词:莎剧汤显祖莎士比亚

文/邵浩

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

文/邵浩

抚州市向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赠送了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青铜塑像,放置在莎士比亚故居

一位是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文豪,一位是明朝末年的中国戏剧家,时光跨越400年,当中西方两位戏剧大师的灵感交汇在一起,将会碰撞出怎样绚丽的火花?

莎士比亚走进来 汤显祖走出去

2016年是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去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曾在演讲中提议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为响应号召,各地都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

中国出版集团以“共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作为参加2016伦敦书展的主题,还带去了《牡丹亭》、《邯郸记》、《莎士比亚全集》、《威尼斯商人》等与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关的主题图书。书展现场上,中国出版集团还组织表演用6种语言诵读十四行诗的活动,并邀请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用中文朗读十四行诗。

国家大剧院则特别策划了“东西对话·戏剧传奇——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系列活动,邀请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莎翁名剧《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与此同时,“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暨‘抚州文化活动周’活动”,于4月22日在莎翁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隆重举行。

“抚州文化活动周”活动期间,来自抚州市和省赣剧院的演员们在莎士比亚故居花园表演了汤显祖经典剧目《牡丹亭》和《紫钗记》选段,展示了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傩舞、金溪手摇狮,同时在斯特拉福德图书馆进行了汤翁图片展,介绍汤翁的生平、艺术成就和汤翁故里抚州的概况,给当地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英国文化协会的支持下,由英国壁虎剧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将汤显祖的梦幻剧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结合,编排出新作品《惊梦》,将在金秋十月于上海首演。

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

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临川四梦》享誉世界,特别是他的作品《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在主题上异曲同工。而改编自《仲夏夜之梦》的《惊梦》则是在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惊人想象力的启发下,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英国壁虎剧团联合呈现的一出舞台剧。壁虎剧团是一个多次获奖且在国际上备受赞誉的英国代表性剧团,该剧团已先后推出了5部颇受好评的作品,并在20多个国家上演。

《惊梦》导演里奇·鲁斯克称,该剧灵感来自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结合中国创作团队融入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元素。这样的“融合”拓展了传统戏曲的表现范围,中西“碰撞”也能为观众带来一些意外的享受。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也是《惊梦》戏剧构作的喻荣军对这次中西合作予以了肯定。“这次与英国壁虎剧团的合作尝试,其实跟具体创作项目有关,因为壁虎剧团是一个以全戏剧为工作方法的剧团,他们的创作是集体创作,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然后发散开进行创作,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我们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里找到共同的主题——主要是爱与梦——以此来进行创作。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我们的素材与来源,《惊梦》将会是一个全新的中西创作,合作过程也很有意思,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自然的融合。”

中式浪漫VS英式悲情

作为同一时期本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皆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两位艺术巨擘虽非同年而生,却是同年而逝,因此世人也常常将两位大师加以比较。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辜正坤教授和喻荣军分别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

您怎么看待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如何评价两位大师的作品?

辜正坤:晚明的汤显祖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虽身怀救世大梦,最终却不得不从炙手可热的官场流落为剧院伶人,因救世之梦破碎转而为文学中的情场儿女圆梦。由盛而衰的际遇使汤显祖阅尽人世的炎凉,他遂以诗以剧的形式描绘出勾魂摄魄的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伊丽莎白王朝的莎士比亚,则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困顿,不得不远走谋生,寄人篱下,靠伶场献技而鹊起文坛。英王詹姆斯一世即位时,莎士比亚已经名利双收。由衰而盛的际遇也使莎士比亚阅尽人世的炎凉。他的诗和剧逼真地映现出惊世骇俗的现实世界。

两位文学巨人都擅长于诗歌与戏剧写作,但是各自的写作理念却大不相同。汤显祖追求的是情真、情至,莎士比亚追求的是理真、事真。换句话说,汤显祖重在言情,莎士比亚重在写真;汤显祖重主观,莎士比亚重客观。莎士比亚的戏剧虽然是用诗体写成,其着力点却最终落在叙事说理上,显示、叙述现实人生的浮生百态。

喻荣军: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加丰富、更加写实、更加揭示人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也更加容易被接受与理解;而汤显祖的作品,则具有东方的哲思与意韵,与音乐和文化背景相依相存,因此难以被翻译与推介,其戏曲的样式与古诗词体也难以被现代观众接受与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才能欣赏,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如莎士比亚的作品通俗。

莎剧作品在题材、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广泛,有喜剧、悲剧、历史剧和罗马剧,还有后来的传奇剧等;而汤显祖的作品比较少,因为是传统的戏曲样式,其对白和诗现在较少使用,其作品的翻译与国外搬演也较少,只有一出《牡丹亭》演出较多。

模特Kovaleva Olga表现的哈姆雷特的恋人奥菲莉娅(Ophelia),摄影:Ann Galkina,供图: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北京办公室

中国文化走出去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的文化符号,在世界的知名度已经超过了伊丽莎白女王和球星贝克汉姆,面对英国人在向世界推广莎士比亚方面的作为,我们该如何借鉴?

喻荣军:关键要找到他们的剧作与当今时代的联系。我们要找到经典与现代社会问题和精神状貌的结合点,那么演出和推广就变得自然而然了。不过,在莎剧的推广方面,英国确实是有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在全球范围内的“莎剧舞台本翻译计划”,就是把莎翁《第一对开本》的36个剧本重新进行翻译,使之更加适合于排练演出而不只是为了出版和阅读,这是一个很好的推广莎剧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另外,英国把莎剧推广到中小学教学里的做法也是不错的。

辜正坤:其实汤显祖并不比莎士比亚差,汤显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丰碑,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地位,应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三千年来的文学史可以说主要是以诗歌为最高成就的。中国戏剧成就的高峰在元朝,元曲、明曲本身就是与诗歌联姻的,是诗话的语言。但可译度与语言的诗化程度成反比,与叙事、说理程度成正比。要对外推出诗歌类戏剧作品,从翻译的难度来讲,最难的是王实甫,之后是关汉卿、汤显祖等作家的作品,然后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文化走出去归根结底还是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有关,只有国家强大,国民自信,才能用中国的文化去普惠全球。

在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萍也曾表示,“我们应该借这个机会开展多种纪念活动,这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

“如果不设立一个‘戏剧日’,别说汤显祖,连梅兰芳以后都没有人知道了。”因此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由孙萍、蔡武等40余位跨界别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将每年5月18日设为“中国戏剧日”。

孙萍说,每年的“戏剧日”可以设立年度主题,开展一系列与戏剧文化有关的演出、研讨、讲座、出版等活动,并考虑由各省戏剧家协会通过年度轮值的方式展开。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宣传推广,传统戏剧艺术这一民族文化的精华,才有可能为世界人民所共享。”孙萍说。

猜你喜欢
莎剧汤显祖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邯郸记》的喜剧色彩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为戏成痴
论莎剧复译对本土自然语言资源的吸收——以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为例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