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欣
梧州国民学堂师生参加黄花岗起义
陆 欣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当年,梧州国民学堂有四位师生参加了黄花岗起义,他们是老师胡汉民、刘崛、陆爱唐,学生李炳辉。其中,胡汉民是带领梧州国民学堂师生参加辛亥革命的引路人,又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策划、组织者之一。
当时,梧州国民学堂的部分师生一直跟着胡汉民,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一些师生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一些师生到新加坡的晚晴园,多次为中国同盟会筹款。学生李炳辉在新加坡参加敢死队,在黄花岗起义当天,追随指挥长黄兴进攻两广督署,在冲锋陷阵中牺牲,年仅21岁。
梧州国民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这所学堂由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陆宠廷、陆爱唐、陆德纯等人创办,是当时广西第一所新式民办学堂。
清末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智未开,世界列强不断侵略瓜分,很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清政府推行新式教育,培养人才,以教育救国。一些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还以创办实业来振兴中国。梧州府容县石寨乡陆家,是广西最早从事西江运输业和对外贸易的桂商。当年陆家当家人中的陆宠廷、陆爱唐、陆德纯三兄弟,都是清朝国子监生。他们亲眼看到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屈辱史,深深感到如果不改革旧式学制,推广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式教育,国家难以中兴,民族就会灭亡。因此,他们三兄弟下决心在梧州府创办一所新式学堂,为广西培养新式人才。三兄弟分头回到容县卖掉部分田地,卖掉位于梧州府的商铺,卖掉囤积在仓库里的洋货,发动族人踊跃捐资助学,为创办新式学堂筹集资金。
为了办好新式学堂,陆宠廷三兄弟邀请一批有新思想,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到学堂当教员,“聚百里之志士,开风气于一方”,创办了广西第一家民办新式学堂——梧州国民学堂。陆宠廷专门请来日本留学生胡汉民、黄兴到学校传授革命新思想,校内的学生因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反清情绪高涨。
梧州国民学堂的教育改革,招来了清朝官吏的忌恨。清朝官府多次到学堂搜查革命党人,在学堂上指学生为通匪对象,还勒令国民学堂解散。
虽然梧州国民学堂在梧州开办仅两年(后陆宠廷把梧州国民学堂搬到容县继续办学),但已成为梧州府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志士。其中,部分教员与学生远渡重洋,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留学,学成回国后,成为辛亥革命中的栋梁之才。梧州府第一批到日本留学的陆更存、陆涉川、陆书蕉、陆菱绢等三十多位师生,都是梧州府第一批加入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梧州国民学堂人才辈出,如中国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刘崛、广西代理省长杨愿公、广西大学校长盘珠祁、梧州首任市长蒙经、黄花岗烈士李炳辉,都是从梧州国民学堂走出来的人才。
1910年7月,孙中山第七次到新加坡,转道赴马来西亚,召开著名的“槟城会议”,表示要发动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参加会议的同盟会重要骨干有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认真总结了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认真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
孙中山在起义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成立各个筹备组。会议决定挑选800名以“必死的决心争取革命胜利”的志士组成“敢死队”,从海内外向广州集结,计划起义成功占领广州后,由黄兴率领一支军队入湖南,赵声率领一支军队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挺进北伐,直捣北京,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国,最终推翻清王朝。
当年,孙中山得知东南亚的华侨中,梧州府容县的华侨比较多,马上从日本派刘崛、陆涉川,又从香港派陆爱唐,到位于新加坡的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总基地——晚晴园,协助胡汉民在东南亚开展筹款工作。陆宠廷在容县遭到清朝政府的通缉后,也带着梧州国民学堂的部分师生来到新加坡。他们以新加坡为中心,发动华侨捐款,足迹遍布南洋各地。当时,已在新加坡教会学校当老师的李炳辉,也加入恩师们的筹饷、运械等工作。
广州黄花岗起义前,胡汉民抱着“誓死必得款相助”的决心,多次开展募款活动,梧州国民学堂的部分师生也跟着胡汉民全力以赴地投入筹款工作。当时,南洋各埠富人受到保皇党的欺骗和恐吓,大都不愿与革命党人接近,因此很难筹到大笔钱款。胡汉民在新加坡召开筹款会议时,很少富人来参加。胡汉民他们到富商家发动募捐,许多时候也收效甚微。有一次,胡汉民他们到一户富商家里做工作,整整两个小时的劝说后,只得到20元。但是,胡汉民他们没有气馁,在两个月时间里,他们马不停蹄跑遍马来西亚的16个城市,沿门劝捐。胡汉民在日记中记录下当时的行程:“周历南洋,东讲西说,劝捐募款,常数日数十日不归。”
幸好,不少南洋华侨对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持支持的态度。梧州府容县的华侨,看到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觉得格外亲切,他们更是踊跃捐款,支持国内开展革命,有的甚至捐出一两个月的薪水。胡汉民说:“华侨中最热心革命的分子不是大资本家,中等阶级的人总算能够接受革命,小商人和一般工人都是热心革命的分子。”
期间,胡汉民授命陆爱唐多次往返南洋与中国,运送募集到的现金,用来购买同盟会起义急需的军用物资,并冒着生命危险分期分批把起义物资送回香港、广州。不少南洋华侨不仅出钱出力,还亲身参与历次战斗,甚至牺牲生命,可以说是全身心参与国内革命斗争。
1911年1月,黄兴、赵声、胡汉民在香港成立黄花岗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下设出纳、秘书、储备、调度、交通、编制、调查、总务八课,各司其职,并在当时的香港屯门青山农场策划起义。
4月初,中国同盟会在香港的统筹部迁到广州甘家巷继续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广东省城内外革命党人大体部署基本就绪。统筹部各课分别派人进入广州开展活动,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同时,又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为起义作充分准备。由南洋华侨革命青年以及国内各省抽调的革命党人组成的“先锋队”(敢死队)800人,也陆续集结到广州周边。
统筹部领导人鉴于以前一个机关被破获,往往牵连全局,所以这次设立机关,规定各机关之间不相互联系,所做事情,互不相问,互不相告。各机关在城内城外分头租赁房屋,以供各地来广州的同志居住、接洽各路军队及贮存枪械。当时,租赁房屋必须有人担保,租房的人还必须携带家属。于是,统筹部便在广州海滂西街和育贤坊开设两个米店,为租房时提供担保。同时,米店运送大米时,还可以将枪械藏在米包内运送。革命党人租房时,凡有姐妹妻女的人,都可以作为家属携带,没有妻女的同志,则由女革命党人假装家属,以掩人耳目。
当时,陆爱唐负责从香港运送武器到广州。陆爱唐在城外租房贮存枪械和生活物资,就经常让女儿陆书蕉和陆家在广州做生意的人,把来往的货物运到出租屋做掩护。
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当时,广州革命党人决定于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起义。但是,由于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未到齐,临近起义前,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温生才又刺杀了清政府在广州的将军孚琦,使广州城内形势迅速变化。同时,两广总督兼任广州将军张鸣岐,获得同盟会即将在广州举行起义的情报后,立即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会商,抽调军队进城,加强巡查,四处搜罗革命党人,广州城内一片风声鹤唳。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上午,黄兴在形势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义的情况下,毅然率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起义,广州革命党人170余人齐集小东门机关部。黄兴将进军队伍分为四路,但是,后来情况有变,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队伍参加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指挥参加起义的革命党人在手臂上缠上作为起义标志的白布,脚穿黑色橡胶鞋,从如今广州越华路的小东营指挥部出发,一直攻入两广总督署。
黄兴率领队伍攻入总督署后,打算活捉两广总督张鸣岐,迫使他号令两广清军反正。但狡猾的张鸣岐丢下老父妻妾,翻墙越屋逃至水师公所,革命党人遂放火焚烧总督署后退出。此后黄兴和喻培伦所率领的革命党人分成几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惊魂未定的张鸣岐躲到水师行台后,立即命令李准率部进行镇压,现场指挥清军反扑,双方的战斗异常惨烈。
在战斗中,黄兴右手断两指,仍在指挥战斗,林文、李炳辉、阮德山英勇战死在巷战中,林觉民等43人被捕后,也绝不投降。丧心病狂的张鸣岐下令泼油烧街,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十几位革命党人或被活活烧死,或在烟火中被击毙,有的在攀墙退逃中被捕。黄兴在群众的掩护下,化装逃出广州城。
在黄花岗起义中,梧州国民学堂的四位师生和广西同盟会各个支部,带头组织敢死队,有近百名勇士冒着生命危险赶到广州参加起义。
1911年4月初,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之时,为了给黄花岗起义做准备,梧州国民学堂的三位老师胡汉民、刘崛、陆爱唐,广西籍同盟会骨干刘古香、施正甫、李德山、柯汉资、钱权等人参加了起义的筹备工作。香港会议后,胡汉民分派他们回广西组织敢死队。
桂平县、平南县是广西同盟会的革命根据地,刘崛、刘古香马上分头进村入户,发动同盟会会员和有武术功底的群众参加敢死队。当时的广西省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里,有远近闻名的“五虎将军”,他们是韦统铃、韦统淮、韦树模、韦荣初、林盛初。他们的前辈曾参加太平军,因作战有功被授军职。前辈们后来回归故里,常常向后辈们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让他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会做人要讲正义。“五虎将军”深受父辈们的影响,从小养成爱打抱不平的性格。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刘古香奉孙中山的命令回广西成立同盟会分会,他来到广西平南县丹竹镇都兴村,动员“五虎将军”参加中国同盟会。
“五虎将军”中的韦统淮虽然是个杀猪佬,但他却粗通文墨,可将《千字文》、《朱子家训》等蒙学读物倒背如流,身材也长得魁梧壮实,自己就能把一头两百斤重的大肥猪掀翻在肉案上,故人称“大力士”。
“五虎将军”中的韦统铃虽一目失明,但健目视力异于常人,夜行快捷,人称“独眼龙”,他身躯伟岸,力大无穷,能挑两百斤的担子,可将碾禾的石磙双手举起。
当时,“五虎将军”发动了28名有武功的群众积极参加敢死队,组成一支精英队伍。
刘崛、刘古香让“五虎将军”带领敢死队员,分两批随李德山先赶到广州,他们继续在广西各地发动更多的同盟会会员参加敢死队,支援起义。
1911年4月27日午后,小东营五号大公馆布置得好像办喜事的样子,许多革命党人打扮成贺喜的客人,陆续到来集合。喻培伦、方声洞、李炳辉、林文等人忙着分配炸弹、短刀枪支。一屋里有各省口音的人,广东人中以花县人最多,几乎全姓徐。会员徐维扬与何克夫私议说,应该由广东部队打先锋。接着,徐维扬向省外的同志说:“我们是本地人,熟悉街道情况,应做先锋。”李德山激动地说:“我们广西人是惯于打仗的,广西这一组应做尖兵。”李炳辉从南洋带来的华侨组成的炸弹队,表示愿意同广西同志一起担任尖兵,湖南、福建、四川的同志也纷纷表示要做先头部队。黄兴见同志们这样团结勇敢,高兴地说:“各队应互相掩护前进,胆要大,心要细,听从号令冲锋。”
在当天的战斗中,清军把敢死队员围堵在高阳里源盛米店四周,敢死队员用米袋垒成防护墙,忍饥挨饿与清兵作殊死战斗。韦树模、韦统铃、韦统淮不幸中弹牺牲。起义勇士们虽然弹尽援绝,仍与清兵相持两天,清军久攻不下,张鸣岐下令清兵纵火焚烧米店,韦荣初等28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林盛初、韦云卿两人突围后也被清军抓捕,并惨遭杀害。
胡汉民从香港带来的起义队伍,以及刘崛、陆爱唐从广西带来的第三批敢死队员赶到广州时,城门已经关闭,无法支援城内黄兴的起义部队。他们眼睁睁地在广州城外,看着广州起义失败了。
如今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里,安葬着起义中牺牲的72位烈士。在烈士纪念碑上,李炳辉烈士名列第一排第二位。曾任国民党中央主席的胡汉民,专门为他的学生李炳辉的墓碑写了近五百字的题词。李炳辉牺牲当天,正是他21岁的生日。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