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为何与革命对立

2014-02-11 11:52邱捷
百家讲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电文辛亥革命商界

邱捷

1917年11月19日,上海《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一篇上海商人联合发给孙中山的电文,主题是希望南北停战。对孙中山来说,这不过是他收到的众多电文中的一封。从1913年以后,上海、广州等地的商人给他发了数封电函,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愈发激烈。其中,以上海商界的电函较为典型。再翻开1912年前后的电文,对比可见,那种对新生政权的欣喜期盼之情已经荡然无存。商人们对待革命党人的态度从辛亥革命前的积极出钱出力,到“二次革命”后的极力拒绝,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呢?

商界参与辛亥革命,眼前的要求是避免动乱,使他们得以安心经营,长远的要求是希望中国独立富强,摆脱外国的控制和压制,政府制定和实行保护、扶持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辛亥革命高潮过后,商人们发觉他们的希望远未达到,由于社会不安定等因素,有些地方的经营环境甚至恶化,长远的利益更没有保证。一开始他们大都对革命充满期望,甚至曾给予大力支持,但是革命成功后,他们觉得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对革命逐渐失望了。

教科书中的经典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一大局限是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际上,革命党人不仅没有发动工人、农民,也未能发动商人。革命党人的纲领、主张,从根本上看代表了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但他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稳定局势,让商界安心营业,好好赚钱。

不仅是革命党人,商人身上也有种种缺陷。当时中国的资本家多数缺乏远见,革命党人和他们又缺乏深入的合作和密切的联系,多数商人并不理解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党的纲领。所以,因眼前利益受损而对革命党疏远、抱怨,對革命党的态度终于由支持转向反对。

尤其是曾在清末爱国运动中有过出色表现的广东商界,进入民国后却在政治上日趋保守。从总体来看,广东商界的经济状况较之清末没有根本的变化,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大体维持在清末的水平,在民国初年广东的社会变革、政治革命中,商人的保守性有时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确实值得革命党人深思。

编辑 楚月

猜你喜欢
电文辛亥革命商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致意《商界》25年
1994:创刊
小侦探,显神威
商界求生
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