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修订教材一年级上册变化探微

2016-12-02 15:50严仍江郭立琴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字写字识字

严仍江 郭立琴

一、版式装帧

开本。教材开本由大32开改为16开,页面由139页变为133页。大开本更显大气,便于编排,适应课后增加练习内容等需要;将课题、原版教材中偏小的文字放大,有助于学生保护视力。

字体。从一年级开始,描红由印刷体改为手写体字,这是教材和教学的重大改变,与书写实际、中高年级书写要求保持一致,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手写体,有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将汉字写美观。课题字号加大,并变宋体为黑体,与正文楷体相区别。

封面。画面更有时代感、动感和儿童情趣;孩子由两男一女变为两女一男,孩子刚入学没有戴红领巾更符合实际;不在鲜花丛中奔跑,更符合秋季学期的特征和环保要求,不挂钥匙在胸前,更符合安全要求。

二、前言

变对教师说的“编写说明”为对学生说的“前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趣味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习。与教材叙述角度统一,充分发挥教材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习惯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保留《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删除《爱惜学习用品》;第二页删除所有读书图片,突出写字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这一重点,强调正确的读写姿势很重要;落实从《课标》“重视书写”“重视运用”“重视实践”等要求。教材调整后,简化内容,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正确的读写姿势一目了然。

四、汉语拼音

《ɑ o e》 (1)第二部分将表音图与拼音字母靠近编排;(2)将单韵母与四声韵母集合在钥匙框编排;(3)底部四线格放大,范写字母变大;(4)增加了课题,并加底色,变得醒目;(5)课题号从情境图中删去,便于图与字母对照,降低认知难度。新版教材便于字母书写练习;便于课文查找;情境图更加直观,避免不必要的认知干扰。

《b p m f》 (1)情境图更换,删去了大喇叭、大佛的情境图,人物由5个变为2个,“b”对应孩子波波,“f”对应波波扶着婆婆,“m”对应婆婆摸波波的小脸蛋,顶部增加一树红叶,表明是秋天。(2)拼读的表意图由中间改放左边。新版教材的情境图更符合时令,画面更加简洁,避免过多信息对教学的干扰;体现了重阳登高、敬老文化;避免产生佛教文化问题。拼读图文排版调整,更合理、更清晰,便于教学。

五、认一认

《认一认1》 课型图标由两个小朋友在地上探究,改为大人正在指导小朋友识字,与教学内容贴合,告知我们这类识字课在上学不久、拼音尚未学会的情况下,认一认需要大人辅导。

《认一认2》 第二行“犬龟鹿”换成“狗猫兔”,第三行“丝麻毛皮”,换成“瓜果麦豆”。“瓜果麦豆”为原版教材《认一认5》前置文字。所认汉字更为常用,所对应事物更常见、更亲切,便教利学。这是本次“认一认”这类课文修订的一大特点。

《认一认3》 将“衣食住行”一行换成“兄弟姐妹”,对每行汉字对应的事物进行整合,从而成为情境图。情境图比单幅图更具有情趣,更具有文化含量,更具有教育价值,提高了学习的综合性。

《认一认4》 “衣食住行”“马牛车舟”“花红草青”“春种秋收”全部为新组合。一组汉字对应一幅情境图。“衣食住行”为原版教材《认一认3》下移文字,“马牛车舟”为《认一认5》前置文字。本课每组都是常见的汉字,每幅画面都具有文化含量和教育价值。

《认一认5》 每两组汉字对应一幅情境图。“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为原版《认一认4》下移,“坐立跑走”根据原版《认一认4》中“坐卧立走”修改。删去原版教材“刀戈弓矢”“羽角齿革”。本课所列生字更为常用,生字与对应事物进一步整合成情境图,有利于提高综合性,便于学生认识生字,辨识方位,感知行为顺序。

六、识字

新版识字8课。(1)识字课比原版教材增加2课,识字总量由71个增加到108个,净增37个,其中,只认识的生字由31个增加到59个净增28个,会认会写的生字由31个增加到39个,净增8个;(2)每课会认会写的生字由5-7个,调整为5-6个,只识不写的字由3-7个,增加为7-8个;(3)每课识字量、写字量略有增加;(4)笔画名称出现次序有所变化,前4课由13种增加到14种,后4课由2种减为1种;(5)原版教材保留5课,删除“识字6”一课,新增3课儿童诗,调整后每个单元儿童诗、词串各2课;(6)将田字格描红全部移进后面单元练习中,生字描红都由印刷体改为手写体。

《识字2 万片荷叶》新编课文。(1)配以整幅与韵文内容对应的荷塘情景画面;(2)识写“万、千、百、小、个”,认识“荷叶”等7个常用汉字;(3)随会写的字“万、小”介绍“横折钩”和“竖钩”。与第一课识字形式相呼应,寓识字于读韵文、看图画之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7 马 羊 犬 牧》新编课文。(1)课文由“看图会意识字”(马、羊、犬、牧)、相关韵文和韵文情境图巧妙组成;(2)识写“羊、犬、牧、竹、草、地”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意识字将事物与汉字演变过程相结合,让学生感知汉字古老特性,提高识字兴趣和识记效果。

《识字8 鸟 鸡 鸭 鹅 鸦》新编课文。(1)课文由“归类识字”(鸟 鸡鸭鹅鸦)、相关韵文和韵文情境图巧妙组成;(2)识写“鸡、鸭、鹅、鸦、日、长”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用小火车中的汉字“乘客”归类识字,将事物与汉字演变过程相结合,感知汉字形近字、形声字的魅力,提高识字兴趣和识记效果。(3)随后会写生字“长”,介绍笔画“竖提”。

七、课文

概况:1. 变化。(1)原版教材13篇课文,删除或移用于他册6篇(《江南》《我叫<神舟号>》《东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冰花》),存留7篇。新版12篇课文分在4个单元中,其中,新编入3篇《秋姑娘》《给刘洋阿姨的信》《河里的月亮》。一年级下册提用一篇(《雨点》),重拾2001年版第一册一篇(《小雪花》)。(2)课文后练习完善成“描红临写”“积累运用”“朗读理解”三个模块,将写字调为第一题,增加了“积累运用”的板块,不仅提供文中的关键词句,供学生积累及灵活运用,还略微拓展,呈现汉语构词的特点,以及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比如,词序的变化、量词的活用等,以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增加了理解类题目。(3)对课文配图进行了完善。(4)对部分保留课文进行了文字修改。(5)所有课文后面的生字描红,都由印刷体改为手写体。

2. 探因。(1)选文的调整、配图的变化等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适应低年级学生的认知、阅读特点,教材每单元3篇课文更为均衡;(2)课后练习秉持“削枝强干”的理念,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与运用等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方法,体现“便教利学”理念;(3)识字写字继续贯彻“多认少写”原则,写字位次的提升,使之地位更加凸显;(4)修改后的课文文字表达更加简明、准确,体现文字的规范性、示范性。

《河里的月亮》此课为新增课文。(1)课文主体由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诗歌和一幅图组成。画面与文字契合,为天上一轮明月,地面两位小朋友在小溪边看水中圆月,一条小鱼正游过来。安排8个要认识的生字,7个要会识写的生字。课后练习安排读“滚圆”“晶亮”及由它们变化成的叠词、组成的短语;另背一首写月亮的诗;(2)课文图文并茂,颇有意境,富有情趣,易于阅读理解,体会美感;要求会写生字的安排贯彻多识少写原则,有利于写好汉字;课后练习有利于生字的复习巩固,拓展积累词语、诗文,有利于拓展认识事物,促进对课文和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

《怀素写字》(1)此课配图无变化,文字有修改。课文第1自然段将“古时候”改为“唐代”,将“喜爱写字”改为“喜欢写字”,删掉“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课文第2自然段将“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改为“再按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将“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调到最后,与原文最后一段“怀素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整合为最后一段,“怀素写字进步很快,后来成了有名的书法家”。课文将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合并修改,将“传说当时纸贵”,改为“那个时候纸比较贵”,在“他写呀写呀”前面加上“相传”,在“木板竟被写穿了”中,加了个“他”字,为“木板竟被他写穿了”。文章由4个自然段简化为3个自然段。改写后的课文,文字表达更为清楚、准确、通顺,文章段落更加简明、逻辑性更强、表述更符合事理。(2)文后练习中增加:读一读生字“画”“书”以及由它们各组成的两个词;读一读课文中写怀素写字的句子;说说怀素为什么能成为书法家?课后练习,有利于生字的复习巩固、拓展积累词语、诗文,有利于拓展学生认识事物,促进对课文和词语的理解,有利于指导学生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学习做人。(3)认识字安排8个,比原版教材增加2个;会写的字安排7个,与原版教材字数相同。要求会写生字的安排贯彻多识少写原则,有利于减负和写好汉字。

八、单元练习

概况:1. 变化。(1)在数量和结构上,新版和原版教材单元练习次数不变,每个练习的模块、结构大致不变,只是对模块的名称、功用等进行了完善和提升。“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模块名称不变,原版教材“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分别上升为“学和用”“写字有方”。(2)在内容上,每个单元练习之间,根据课文内容变化和练习难易,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前后调整,每个单元练习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行相应调整,“读读背背”增加古代经典诗文,撤下部分现代儿童诗。(3)在形式上,强调方法指导,加强综合性、互动性。(4)每个练习模块的小图标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与练习内容相契合。

2. 探因。(1)延续原有设计理念,不搞繁琐的练习,注重单元所学内容的巩固与适度拓展,注重整合与情境的设置,体现综合性、简洁性;(2)紧扣练习课型和小语学科特点,立足语用,致力语基,强调积累,以练习为主,凸显语言实践;(3)将“学用字词句”提升为“学和用”,使模块更具涵盖力,外延更为广泛;将“写好铅笔字”上升为“写字有方”,不仅提高了模块的涵盖力,还重视了方法指导,提高了写字的直观性、趣味性;(4)图文相得益彰,易于激趣,便于理解;(5)练习之间的题目根据先易后难原则,进行前后调整,更加便教利学;(6)“读读背背”内容的调整,提升了诵读的经典性和传统文化内涵。

《练习4》 1.变化。(1)模块1“按笔顺写字”:将本单元4课识字中所要求会写生字描红,按照书写的难易,均匀分成4份,编在生字的笔顺下面,要求描写;(2)模块2“学和用”:移用原版教材“练习1”第2模块“学用字词句”,图文未动;(3)模块3“写字有方”:要写的汉字由3个变为4个,每个字由描2个临3个,变为描2个临2个;增加对共有笔画“丿”的书写演示、口诀指导、画面象征;(4)模块4“做做读读”:原题图画没有改变,文字基本没有改变,将原版“再请家长帮忙做几张动物的拼音卡片”改为“再做几张”,括号备注:“可以请家长帮忙”;将同学之间“相互抽读”,改为“交换读读”;(5)模块5“读读背背”:用《咏鹅》图文替代《古朗月行》。

2. 探因。(1)“按笔顺写字”,强调书写实践,将原版教材由观察笔顺发展到书写,既对生字字形进行了记忆,又巩固了笔顺观察效果;(2)“学和用”拓展对动物的认识,练习识字识词、说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综合性学习;(3)“做做读读”的文字调整为强调自己动手动脑,但不排斥在此基础上请别人帮忙,合作学习;(4)“读读背背”调整后的古诗更加浅近,梯度合理,体现由易到难的变化轨迹。

《练习5》 1. 变化。(1)模块1“学和用”:移用原版教材“练习6”模块1“学用字词句”题目,3个小题连环。第1小题图无变化,只是图中田字格更大、更靠近相应的事物;第2小题将“你一定能写得很漂亮”删去;(2)模块3“说说写写”:移用原版教材后面“练习6”相应题目,图文未变;(3)模块4“读读背背”:删去现代儿童诗,移用原“练习4”相应模块的《古朗月行》图文,将古诗句从画面中移出并单独排列;(4)模块5“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就5幅握笔图、坐姿图,进行判断说话,替换原版教材讨论过马路交通安全问题。

2. 探因。(1)“学和用”改版后表述更准确,更便教利学,同时,降低了书写要求;(2)“读读背背”将《古朗月行》由前后移到此,体现由易到难原则,文字移出画面,使画面变得简洁;(3)“口语交际”与学期初“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相呼应,学生熟悉画面内容,人人有话可说。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教学研究室、六安市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生字写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