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6-12-02 15:36张雪荣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张雪荣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本学期新人教版六上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中,一开始我便紧紧围绕单元教材编排的目的——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首先,我讲述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个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此时,我紧接着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建这些东西呢?”以此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我再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当地人把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修建的。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你想知道其中的答案吗?其答案与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有关,学完之后,看看谁能结合这个单元的特点推想出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侦探”。

二、 引导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

有些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开始时由学生提出来,教师稍加点拨后,形成一个具体目标。这种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形成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它能牢牢牵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思维积极性。我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在设疑导入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推想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什么?是记事,还是写人?或者状物?谁家的马?那是一匹什么样的马?接着,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要求。经过学生反复讨论,最后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由于学有导向,学生便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

三、 创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敢于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提问是一种需要,是思维前行的标杆;其次,教师也应该指点学生提问的方法。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又是他们最想解决的,因此,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当中。例如,教学《穷人》一文时,在初步预习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先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交互问答,最后由我集中梳理将问题归纳,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其中的问题有:① 桑娜、渔夫那么勤快,为什么还那么穷?② 为什么西蒙会死?③ 为什么渔夫要冒着风暴出海打鱼?④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一定非得抱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我和学生一起解答了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后,紧紧抓住第④个问题,以此切入课文重难点开展教学,学生经过多次思维碰撞之后,逐渐体会出了穷人“善良”的美好心灵。

四、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语文能力,每一篇具体的课文都不过是个例子,因此,阅读教学必然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结构必然要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尊重他们的独特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特立的内容选择,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将学习内容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但又不是搞“一刀切”。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即介绍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在教学中,我打破一贯的按课文行文顺序进行教学的习惯,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概括内容。在三方面内容理解上,我放手让学生提前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头查找相关的资料,如有的同学专门查找了地球大小相关的信息资料;有的喜欢介绍自然资源的内容,搜集了有关地球资源分布及含量的信息资料;有的感兴趣有关移居太空的内容,便找了一些行星的资料。通过每一部分自主搜寻的资料介绍和学习,教师再将所有资料整合利用,所有的学生都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情感,受到深刻教育。

五、 自主得出学习结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提高,过程自然重要,但每一次学习都应当学有所获,并归纳总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主旨的把握是始终隐含在学习过程中的,它的最终抵达是分散在一次次、一个个小问题、小结论的形成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得出的结论,感受是最深的,也是最容易记住的。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能动地利用为他提供的各种条件,完成内化吸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草虫的村落》一文的学习中,作者是将视角放在一只小甲虫身上,以它爬行的路径作为行文的线索,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当作一只甲虫?是他喜欢甲虫,还是他喜欢小昆虫?学生要想很快触及文本中作者、编者的意图并不容易,需要教师一步步由点到面地点拨,才能把握文本的终极意图,在一点点地感悟体会中进入草虫世界,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比直接由教师说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