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茜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一直以来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开端,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呢?可以简单做一下讨论,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氛围
一、把握创新的内涵,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一味追求教学的进度和学生考试的分数,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教学存在着很大危害,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只会吸收教师所教的知识,但是并不能自己思考和创新,因此,教师要抛弃这种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内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进行创新。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课文《找春天》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课文中说的“小草、小花、树木、小溪”这些之外,还有哪些可以体现出春天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积极开动思维,有的学生会说:“各种小昆虫开始飞起来了。”有的学生会说:“我们的衣服越来越薄了。”有的学生会说:“路边卖烤红薯的爷爷不见了”等,这都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正地理解创新教学的内涵,使我们的教学变得越来越有效果,越来越能锻炼我们学生的能力。
二、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创新教学氛围
要想进行创新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让学生敢说,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处于一个说一不二的地位上,学生没有自己的发言权,也不敢反驳老师,就更不用说让他们自由发言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学生做朋友。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有的小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小蝌蚪第一次碰见鲤鱼阿姨的时候没有认为这是它们的妈妈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发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的进度和分数,反而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做朋友,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由教师决定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学生需要记住什么,什么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前进,丝毫没有自己独立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进行创新教学呢?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定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学生预习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开发思维,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创新的能力自然也就能够有所提高,创新教学也会更有效果。
四、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联想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学生如果没有联想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创新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进行《乌鸦与狐狸》的教学时,学生都知道是因为乌鸦愿意听别人的奉承导致自己的肉被狐狸吃掉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去展开联想,在同样的情境下,是不是还可以有不同的故事,倘若乌鸦的肉没有被狐狸吃掉,大家可以联想一下这个故事怎么进行,倘若乌鸦的肉被狐狸吃掉了,是不是还可以有别的故事发生,教师以这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开展联想,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去进行联想,创新的能力自然也能够从中得到提升。
五、运用求异法实现课堂教学
求异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满足已知的结论,也不拘泥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原则,运用不同的思维提出另一种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效的。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求异法来进行教学,课本上写的是“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老师可以这样说“其实我并不觉得小狗的爪子像一朵梅花,它更像是几个小圈拼在一起的。”大家觉得像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热烈地讨论起来,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新教育自然也就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总之,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一个创新的意识,以上几点仅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参考建议,希望能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碧珠.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9(15).
[2]李晶.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之我见[J].神州旬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