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我出生在教师之家,父亲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热爱他的工作胜于一切。为此他把所有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他那些全校“闻名”的学生。在我考学时竟然自作主张把我的志愿改成了师范。由于性格腼腆,我自认为不适合做教师,所以当时很不情愿,也很窝心。
回想起参加工作之初,是在爸爸的鼓励、教导下,在无数张渴求知识的笑脸的感召下,我逐渐意识到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崇高与伟大,也深深感受到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那时父亲常常跟我讲,教育是份良心活,要用心去做,否则你会对不起懵懂的学生,对不起众多家长的期盼,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社会赋予的责任。也许会因你工作中的一丝懈怠与无为,断送了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可能打碎一个家庭的梦想。为此我牢记在心,二十几年来,我一直在默默地用心去做我的良心事业,不敢有半点马虎与懈怠。于是我自己创造机会外出学习或买书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不敢说多么有模有样,但可以说任课教师上课从来不用维持秩序,走进教室只管讲课,学生课业成绩也名列学校榜首。课间、自习无半点声响,如无人一般,各项活动我在与不在一样有序。教学中,我的学生宋××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铜牌奖。
在教学中发现PPT很有帮助,2000年我带着六岁的女儿来到省教育学院报名参加了成人自学考试,选择了信息技术专业,开始了当时比较时髦的课件教学。由于工作需要,2000年,我有机会回归到自己的本专业教学,班主任依旧。由于刚刚改换学科,同行又少,多年没教的本专业略显生疏。且是初三毕业班,来不得半点疏忽,一时间内很多事情和问题一同涌现。教学中遇到问题,我经常与教研员探讨,班级管理靠身体力行和适时的理念做支撑。经过努力,中考物理学科全县区第二名,班级成绩远远超出实验班。这时一连串的工作都接踵而至,除班主任、任四个毕业班的物理课教学外,还兼任物理实验员、县区西片协作区物理学科组长、理化生教研组长等。也正因如此,我连续几年获得年末考核综合优秀。十年后由于爱人工作调动的原因,恰好十中缺物理教师,2010年初来到此校工作,正逢学校施行“先学后教、打造高效课堂”的教改时期,自己在不断学习追赶着。我在政教检查工作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个活动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必要时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偶尔有时看到学生在楼梯上系鞋带、下楼时东张西望等细节问题,及时把学生教到缓台上,指出其行为的不正确及可能引发的危害或后果,告诉学生如何避免不安全事故发生。发现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耐心引导学生,通过表扬鼓励的办法,促进学生自愿改正。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信任每个学生,真心关爱学生。我始终都坚信这样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了解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用真心、真爱去感化他们, 用真诚、信任去鞭策他们,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熏陶他们,一定会有人因此而改变,你的教育也就有了收获。当然,也有比较顽皮不改的学生,感化、引导、激励教育不会起太大的作用,那你就要先善意沟通,严慈相济。对有转变的学生时不时地谈心,以聊天的形式了解他,时刻把好他的脉搏,以便抓好时机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他们的认知和品味,让学生觉得到你在不断地关注着他、关心着他、鞭策着他、“心中有他”,这样他会逐渐对你拥有一颗感激乃至信任之心。有了信任工作就好做多了。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有几名较顽皮的学生改变很大。走起路来不再摇摇晃晃,课间的走廊里也不再撕疯打闹,遇到不文明现象会主动站出来制止等等,改变了他们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学生本人也满怀信心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的前行着。见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我觉得很欣慰。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其实教育并不那么难,难的是你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精彩的瞬间,只是我们做教师的没能及时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和爱好,只是我们没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每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就看你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无需额外的装饰与凝练。至美人生,自然、朴实、恬淡、静雅。至尚教育,简单、纯真、自然。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不是打造,而是激发、是唤醒、是启示、是引领、是推动。尊重生命,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质量;尊重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潜能和生命能量,努力让每个生命都能主动地释放个性的光彩。生命是唯我的属性,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可替代另一个生命个体。
这是一个尊重个体生命的时代,教育要营造尊重生命、激发潜能、促其成才和成功的生态场、能量场、能量感应场。教育就是帮助个体美观生命价值,创造生命活力。教育让生命之流最终在生活世界中融合、迸发、绵延向前。
参考文献:
[1]陶晓燕.教育应从尊重学生开始[J].甘肃教育,2008.
[2]韩会军.教育要有爱,尊重是基础[J].中国学校体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