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珮瑜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而广泛传播。由于流行音乐所具备的文化特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成为初中生最喜爱的音乐类型。但是对流行音乐如此喜爱的初中生来说,音乐课却兴趣平平,不喜爱教材的歌曲。难道就因为没有流行音乐歌曲,学生就不愿意上课了吗?针对这个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产生的缘由、解决的方式和教材的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音乐教学中可以融入的流行元素,让音乐课堂更丰富,更受学生喜爱。
关键词:流行音乐;课堂;情境
一、“春的脚步”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流行音乐传播十分广泛,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便捷的。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担心流行音乐进校园,干扰了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正常实施和民族音乐教育等。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成为我们首要的目标。所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流行音乐作品逐渐走进初中音乐课堂,春天的脚步终于来临了!
二、“风的声音”流行音乐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
微微的暖风划过音乐的课堂,在新教材的改革、创新下出现了流行音乐作品。如,江苏少年儿童2011版教材中出现了好几首流行作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热爱流行音乐,学习流行音乐的能力比教师强很多,教师授课中仅仅停留在教的基础上,忽略了歌曲情感中的价值,这样与课堂融入流行音乐作品就背道而驰了。流行音乐学习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了解音乐的要素、乐曲的基本特征、歌词的含义等。
三、“秋的喜悦”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让流行音乐不在浮于表面
新课程改革下,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兴趣、能力需要出发。带领初中生从音乐课堂中感受多样的音乐文化,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积极地引导,正确地对待流行音乐,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通过课堂实践,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为丰富和充实音乐课堂可加入流行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情曲”的学习中,对藏族、蒙古族音乐特点进行介绍、欣赏时可适当补充流行音乐作品,如,云丹久美的《水中月亮》、杭盖乐队的《乌兰巴托之夜》。这些流行歌曲以其特有的民族旋律线条,表现出对民族、对音乐的赞美。通过加入流行音乐作品,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藏族、蒙古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特点。但流行音乐不是盲目地加入,要把握好层次,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结合,作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二)开设流行音乐的第二课堂
例如,电影音乐的赏析、动漫音乐的赏析、说唱音乐的赏析等流行音乐专题课程,通过对流行音乐作品的历史、类型、音乐风格及相关音乐特点的分析和鉴赏,掌握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在课内举办歌手的“流行音乐会”
在班级中积极尝试开设以“某个流行歌手”或“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级音乐会,通过搭建展示的平台,不断地去体验表演的乐趣,为今后课堂的即兴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雨的滋润”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实施的具体实例分析
“流行音乐”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孕育和产生的音乐类型,所以在音乐课堂素材中运用流行音乐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方向。为此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流行音乐作品。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恩的心》中出现了《感谢你》《亲亲我的宝贝》两首作品。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补充欣赏:
课前创设情境:
可适当加入《老师说》《好大一棵树》的欣赏,让学生在走进课堂前感受音乐的魅力。
课堂学唱和欣赏:
课堂中补充欣赏张艾嘉的《希望》、李宗盛的《心甘情愿》、张学友的《摇摇》等。品味对儿时的追忆和对宝宝的爱,在学唱欣赏中进一步体验演唱时的快乐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课堂体验活动:
创编表演活动,利用所学的歌曲《亲亲我的宝贝》,进行歌词的再创作,把原有的情感与体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感受。在创编中学生各抒己见,如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情、对学校的感恩、对同学的祝福等。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流行音乐融入音乐课堂已是必然趋势。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传授流行音乐的文化知识,提供视听享受,并且给学生提供流行音乐创作、演唱(或演奏)的机会,才是我们要做的。音乐课堂是一个文化集合体;在了解流行音乐的同时不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质,也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安国.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