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飞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辅助教学,既是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进而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成为目前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提出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还没有掌握一套正确的方法,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这样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我们都知道,数学问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问题的本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大部分学生的共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优势加以利用,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了几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哪些三角形是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然后我为学生动态地展示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的关系,即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与其他三角形重合,如果可以完全重合,则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没有完全重合,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不是全等的。通过这样动态的演示过程,学生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充满了兴趣,十分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在热烈而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将抽象内容形象具体化
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十分难学的课程,并且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他们对于一些数学知识的本质还难以理解透彻,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动态内容,让学生在受到视觉的冲击时不断思考,在大脑中构建出相应的模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便首先利用多媒体着重播放一些学生熟悉的规则的立体图形,如铅笔、灯座圆台、公共汽车等,让学生一边观看图形一边思考,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分别是什么样的图形。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疑问时,我便将这个立体图形进行旋转,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这个面的形状,从而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地展示出来。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后,我便开始为学生播放一些复杂的图形,如课桌、房子、帽子等。这样逐步深入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循序渐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黑板来写板书、写例题,这不仅浪费了课堂的时间,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造成“多投入、少产出”的教学现象。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还可以为学生展示重点类型题的讲解、归纳梳理教学内容,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网上的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画图功能,首先出示一个函数,让学生明白画图的原理后利用多媒体将函数图象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函数图象。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加具有针对性,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我又为学生绘制了其他几个不同函数的图象,并引导学生将二次函数中的各个项的系数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的系数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在多次的实验与观察中,学生经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经过这样的探索实践,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四、总结
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其发挥出优势,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调动起来,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溯.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陈玉真.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