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课堂 大作功夫

2016-12-01 09:00郑复赟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情感化数学课堂教学

郑复赟

摘 要:“小立课堂,大作功夫”,即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精简,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总结、归纳。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化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组织者,那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在上课时就要把握好上课的进度及讨论问题的方向;作为合作者,则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共同体验数学活动的喜、哀、乐。朱熹曾经说过:“小立课堂,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精简,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少学多。事实上,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学习潜能,教多学少。

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弊端

1.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在课改实验中,“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强引灌输,学生消极接受。

2.空洞的“热闹”

新课标给数学课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热闹的课堂是否等于丰硕的收获?

如,在公开课或教学研讨课上,一些教师往往要上演“借班上课”的精彩节目。在完全陌生的教室,面对难以驾驭的学生,教师从容不迫,有板有眼地开始上课,或讲解,或提问,或讨论,或指导。师生之间以短平快的问答为主,一切顺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推进,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老师身上,全神贯注于娴熟的教学技艺表演上。在一片掌声和赞叹声中,大家却忽略了课堂的主体——学生。

二、“小立课堂,大作功夫”势在必行

1.让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火种就是一个个具有排战性的问题,是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的一串问号……让学生学会思考,对其终身有益。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思考过程中,虽然处于一种不适的困境,但不是令人绝望的深渊,只是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过后就是豁然开朗,就是茅塞顿开,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有发展,才能真正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

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比如,在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这节课时,让学生动手折纸猜测并发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再在纸上标出字母,要求学生进一步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弧,并尝试通过轴对称说明和归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动手实践,让学生“从做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学习交流的工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问题和表达观点,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也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学生的语言可能不规范,表达欠严谨,但那是他们通过数学活动体验后进行思维概括的产物,是自己的东西,比老师直接将概念拿出来要好。

3.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

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自己最不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某个定理证明中用了数学中的什么方法?等等。通过本节课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堂教学情感化

不会赞美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赞美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教师要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激”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整节课处处显示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民主、情感共振。教师也可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

总之,数学课“教少学多”使学生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激荡。“小立课堂,大作功夫”要求教师对自我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对教学有新的了解,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对新课标有更多的感悟。我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善策.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试论[J].教育,2014(7).

[2]杨春泉.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浅谈新课标下初级中学数学的教与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猜你喜欢
情感化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