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造假 是一种恶吗

2016-12-01 20:01
南方周末 2016-12-01
关键词:李东电影票房正方

截至11月13日,2016年中国内地总票房突破400亿元大关,比去年破400亿元提前了19天。但对国产电影票房注水的质疑一直没有断过。11月27日,新华社报道《专家表示:“票房注水”现象呈“常态化”,应深化体制改革促良性竞争》,再一次引用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副主任李东的判断。今年4月19日,李东下了一个惊人的判断:“目前在热映的所有票房比较高的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有票房注水。”那么,国产电影票房造假有多猖獗?应该打击吗?

正方:

相信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副主任李东的判断是有根据的。今年3月,影片《叶问3》上映之后,票房数据走势喜人,但有关票房注水的质疑声汹涌而来,大家认为该片存在大量“幽灵场”,即在某些中小影院午夜场、早场等冷门时段,该片上座率爆满。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调查发现,该片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不过,大家都票房造假,谁也占不了便宜,纯属瞎忙,在实际效果上与大家都不造假是一样的。

反方:

在今年4月19日李东的言论放出来之后,反响很大。4月30日,《中国电影报》发布了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主任姜涛的访谈。姜涛否认了李东的判断,称“这是一个极不准确的说法,也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最近产生的票房注水现象只是近来极个别影片的不正当行为,电影主管部门已经对其做出了严肃处理。绝不能毫无事实依据地将极个别行为推及其他影片,特别是殃及所有高票房电影”。所以,媒体不要炒冷饭,试图搞个大新闻了。票房造假现象是存在的,但说大家都造假太夸张。当然,票房造假的影片对不造假的影片构成不正当竞争。

正方:

票房造假相当于吹牛,但这吹牛是要上税的。据新影联院线前副总经理高军介绍,去刷票房的话,要出一个5%的电影专项基金,一个3.3%的流转税,然后再交一个2%到3%的数字设备费,加起来需要10%左右的费用。造假成本本身对造假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票房造假是为了营造人气爆棚的氛围,其实也谈不上有什么危害。就像网店刷单有必要打击吗?

反方:

没有那么简单。票房造假有多重目的:使用“幽灵场”等手段营造人气爆棚假象,让普通观众误以为影片很卖座,有利用羊群效应欺骗普通观众之嫌;发行方与影院院线的利益勾连,会挤压同档期其他影片的排片率,这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如果影片是上市公司出品的,做高票房还可以刷公司业绩,影响股价,内部人可以将本来不值那么多钱的股票拉高出货,割普通股民的韭菜。所以对票房造假应该严厉打击,鼓励出品方进行影片质量比拼的良性竞争。

正方:

出品发行方要搞大量“幽灵场”,或者是自掏腰包、自购票房,或者是允诺真实票房让院线享有更高的分账比例,都是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向院线让渡利益的。即便如此,额外增加的票房收入也未必能覆盖造假成本。通过羊群效应能骗几个观众入场?只有票房收入真的因此额外增加了,才有可能拉升出品发行公司的股价。如果涉嫌操纵股价监管机构岂是吃素的?

反方:

对票房造假,单单靠市场自净机制是不够的,还是需要监管与打击。2016年10月底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禁止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主体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虚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对违法者将根据情节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与吊销许可证等处罚。很有必要,相信能把电影票房的水分给挤出来。

【点评者说】根据不久前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票房造假的处罚很严厉: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极大提升了造假的代价。

猜你喜欢
李东电影票房正方
7月全国电影票房32.21亿元
Mosquitoes: Annoying but Amazing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减肥秘方
数字骰子
一季度3省市票房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