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文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各地政府对教育事业也加大了管理力度,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小学校。其师资力量远远不如发达地区的学校,再加上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交通运输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职教师基本都是以民办教师为主,不仅流动性较大,文化素质也较为偏弱,使得大部分山区小学在专业教育管理人才方面都是极其缺乏。本文也会对边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边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变化,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全国大范围内展开新课改革政策,并针对那些偏远山区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制定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因为大部分山区小学师资力量都十分偏弱,主体教师几乎都是当地民办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偏低,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上都极其传统和落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的贯彻落实。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尽快完善这种落后的现状,加大培养山区教师队伍的重视度,提升政府资金扶持,为加强山区小学的教育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
1 边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1.1 山区教师队伍的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偏远山区学校分布都比较分散,且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复杂,交通不是很便利,致使教学点覆盖范围十分狭窄。部分小学师生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小学教育属于基础阶段,大部分学校的年级分配都是十分全面,这就导致学生总数有所降低,如若按师生比例去分配教师,则教师总数也会减少,甚至还会出现一名教师带几个年级的现象。而要是按年级来划分教师,则教师人数就会增加,不仅浪费了现有的教师资源,也使总体资源出现严重的不足。另外山区小学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其交通运输十分闭塞,无法获取新鲜的信息喜讯,再加上经济效益的薄弱,使得各小学校难以引进专业的教师人才,而部分在职教师由于受不了条件的艰苦,经常出现辞职、转岗的现象,致使其所在学校的教师资源分配十分困难,也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
1.2 山区教师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偏远山区的学校,基本都是以民办教师为主要工作者,而且一般都是以工作时间较长的当地老教师作为村小和教学点的骨干力量,即使部分学校有年轻教师,也是寥寥无几,使得整体教师结构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管当地老年教师具备丰富的山村教学经验,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边远贫困山区,缺少进修、培训的学习条件,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明显不符合新时期的课改政策,致使当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继续教育工程的大力实行,山区教师也获得了这一教育改革的优势,主动点的参与到进修培训活动中,以求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但由于工作负担较重,只能抽出有限的时间,或通过函授和自考来完善学业。同时少数在职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知识面,但所学专业与实际教学不符,又处在支教或试用期间,所以其在工作岗位中也是人在心不在,瞻前顾后,无法将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此外边远山区大都是原著居民,民族差异较大,低年级小学生需要教师使用“双语”来进行教学,致使很多年轻教师,尤其是外地来的助教根本无法胜任,因此只能由当地具有丰富山村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
1.3 山区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由于边远山区小学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其管理制度也是极为松懈,再加上激励政策不到位,致使很多教师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总是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长期发展。另外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偏弱,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家庭由于子女较多,家庭条件十分恶劣,为了忙于生计,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文化教育。甚至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些家长只让男孩读书,女孩则在家里务农、做家务,这些严重的现象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逃课、流失的情况十分明显,不仅降低教学效果,也使教师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抵消了其原有的工作热情,使得课堂教学秩序陷入混乱、散漫的局面。
2 针对偏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提出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山区教师队伍的管理合理配置教师
由于大部分山区小学师生比例存在很大的矛盾,教师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分配,所以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山区教师队伍的整合力度,规定其在教学中坚持“依法治教”的教学理念,秉着公平、公正、民主的管理原则,对整体山区教师进行规范化的配置,调动山区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历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全面掌握山村双语教学的艰巨任务。同时充分体现条件优越学校的领头作用,使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山村教学活动中,增强其不怕艰苦、不怕困难的工作意识。另外引进专业的教育人才,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可对师范院校毕业生或其他在职教师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评优制度及评先制度等措施。如教师或学生到边远山区历练支教两年,则可直接晋升到研究生级别或评为先进教师代表,这样不仅壮大了山区小学教师队伍,也提高了山区教师的管理水平。
2.2 加大政府对山区小学教师的培训学习力度
近年来我国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很多制约的因素,无法使其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其教师培训学习的力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优先政策,规定每一位山区教师都可以进行现代化的进修学习,让其全面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为山区小学教育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和义务。其次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使政府及社会企业单位都能认识到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改善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并在各学校建立专门的进修培训课程,解决山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为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帮助各学校留住高水平、高能力的专业教育人才,使其放松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和主体人物,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引导者和开扩者。因此国家应提高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度,尤其是处在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大相关部门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力度,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提高山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使之成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能力、高质量的山区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周旭,袁罡.简析边远山区小学教师队伍现状[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2015(12):110-112.
[2]范胜林.郴州市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2016(6):73-75.
[3]颜杰.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及管理调查研究——以凤凰县教师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2015(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