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条件下边境地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2016-12-01 16:12韦炜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2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管理工作信息化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和边境管控形势,本文认为必须以信息有效应用为基础,以有效防控为目标,实现社会治安和边境管控各类信息准确搜集、整合、研判,达到警力动态合理科学布控、各类案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才能实现警务实战效能的最大化,才能不断推动边境地区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 信息化 边境地区 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韦炜,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边境管理系边防业务教研室,助理讲师。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46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动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安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公安部在《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四项建设”,强调警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更是提高公安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动力之源。公安边防部门要深入推进“四项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牢把握公安边防工作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做实做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

一、信息化社会形势下边境地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果说外部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和制约是一部份原因,那么公安边防工作本身的滞后性也给信息化警务带来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 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基层边防单位对边境辖区的“人、地、事、物、组织”五要素等主要项目的采集准确率不高,信息数据的“质”和“量”不高;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数据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分析研判指导不够。

(二) 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边防辖区重点单位、区域、路段、场所及边境辖区重点通外山口、要道监控、报警设施等防范预警体系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立体式、网格化防控网络的硬件设施尚待加强。

(三) 民警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民警信息化警务技能不强,部分民警网上执法执勤操作程序不熟练,警务装备利用率不高。

(四)网格化巡控落实还存在问题

部分地区存在治安防控的盲区,警力分布还不平衡,技术装备的差距,民警整体配合作战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的差别,都使巡逻覆盖率和快速反应能力还未达到动态化警务的要求。

二、信息化社会形势下边境地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要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边防治安管理工作,要紧紧抓住“信息警务”和“动态警务”两个关键环节。

(一)狠抓信息化基础工作,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锤炼“数字警察”,打造“动态边防”,促进信息技术在边防执法执勤工作中的广泛深度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1.提高源头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强化民警执勤装备的使用力度,充分利用现有4G网络网速优势为驻村民警开通笔记本电脑无线登录公安网加密通道,保证民警将涉及到 “人、地、事、物、组织”五要素等项目信息逐一录入数据平台。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要求,层层落实采集责任,实现警务信息资源全面、高质量、高时效性和高共享度,以服务现实斗争。

2.强化培训,提升民警信息化素质。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主动将边防基层单位警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公安机关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培训,定期邀请公安机关业务骨干进行辅导授课、答疑解惑,通过专题授课、视频辅导、岗位自学、学习实践、竞赛比赛等方式,全面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为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提供必要的民警素质保障。

3.培养和加强对群防群治队伍发现、研判和上报敏感信息的能力。对于部分群防群治力量对敌社情信息的敏锐性、敏感性不强,不会主动搜集分析研判信息的这部分人,通过民警定期培训和指导,完善报酬奖励和惩处机制、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切实使群防群治组织人力资源情报成为信息情报的有力补充。

4.构建以情报信息为引领,以研判应用为核心,以警务综合平台为支撑的全警网上研判、网上作战新机制。一是深入挖掘整合各级指挥中心(室)探索形成情报信息应用中心“大平台”,制定统一的警情信息采集、传递、识别、处理标准,实现信息高度关联共享和深度挖掘分析。二是信息应用中心要主动与兄弟单位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交流研判、会商和重要敌社情信息及时通报、报告制度,加强各单位、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要充分利用QQ警务室、微信群、边防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更新边境辖区警情预测、治安动态,定人定位及时回复群众留言评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各类线索情报,引导正确舆情,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大平台”作用,梳理分析各类情报线索,培养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的专业研判队伍,实现对情报信息数据的总体研判、分类研判和深度研判,提出阶段性犯罪主体、以及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形成指令性、指导性和参考性意见,及时在平台发布研判成果和预警信息,精确指导“打、防、控”工作开展。

(二)以信息化警务为依托,突出快速反应动态布警,构建符合边境地区社会治安动态的防控机制

要以情报信息综合平台为引领和依托,实现边境地区各类情况实时动态准确掌握,对边境地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有效打击的目标。

1.创新实战指挥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车辆GPS定位、警用电子地图、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施和技术资源,成熟运用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创新扁平化实战指挥机制,进一步理顺边防基层单位勤务指挥机制,改进和加强警务联系协作机制,实现指挥调度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创新边防基层单位勤务新机制。按照“主动警务”、“实时警务”、“动态警务”的要求,一是在边境一线通外山口要道、重点区域、社会治安复杂地域要进一步完善视频实时监控和群防群治力量动态布控相结合的边防执勤新模式,严格落实网格化巡控机制,落实 “重点路段必控、重点时段必控、敏感部位必控、嫌疑目标必控”,确保实现对边境一线区域的动态管控、无缝管控。二是要加大重点防控边防辖区警务室的建设,利用社区警务室警务、勤务延伸作用,充分体现驻村民警管辖片区的辐射作用实现对辖区管控的无缝对接,治安动态的全面掌握。三是完善二线卡点封堵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各公安边境检查站二线检查封堵作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勤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发现违法犯罪嫌疑及围追堵截违法犯罪的能力。

3.创新完善动态管控新机制。一是强化行业场所管控,加大行业场所的事中监管和事后查处力度,逐步探索实行以行业自律组织管理为主,加强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立娱乐场所“备案管理”制度,实行娱乐场所违规一次性淘汰、星级管理和责任追究等管理办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二是把实有人口全部纳入管理范围,重点管住、管好高危人群。加强对外来人口、暂住人口集聚地、落脚点和务工场所的检查管理服务工作,切实提高登记率、办证率,及时发现打击藏匿其中的犯罪分子,及时防范和打击各类高危人群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三是要加强刑事犯罪嫌疑人员的调查控制工作,利用情报信息综合平台,串并各类信息线索,碰撞比对各类案件,深入挖掘拓展打击破案渠道。

面对日益严峻的对敌斗争和边境管控形势,只有始终坚持以信息有效应用为基础,实现社会治安和边境管控各类信息准确搜集、整合、研判;以有效防控为目标,达到警力动态合理科学布控、各类案事件能够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有效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警务实战效能的最大化,才能不断推动边境地区边防治安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文德.公安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卢瑞华.浅析信息化引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2]孙文德.公安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周倩.公安信息化机制建设初探.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3]商建学.论基层警务信息化建设.公安学刊.2005(2).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管理工作信息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严阵以待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