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踏歌之《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2016-12-01 13:50姜刘娟
考试周刊 2016年89期
关键词:西南彝族声部

姜刘娟

设计思路:

《村寨踏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西南各个民族的音乐学得很透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整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突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体验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特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轻松的声音充满表情地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2)在音乐欣赏中使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地体验多姿多彩的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让学生学会艺术处理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质,产生内心的强烈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教师多媒体播放舞蹈《雀之灵》,学生欣赏美妙的画面。

(二)提问:大家知道舞蹈中这个舞蹈家是谁吗?她来自于哪个民族?这个舞蹈的名称是什么?这些少数民族位于我国版图的什么地方?

(三)导入课题《赶圩归来啊哩哩》。

二、欣赏

(一)简介彝族。

(二)欣赏彝族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

(三)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与声音特点,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深厚主题。

彝族歌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男声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在欢快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表现了彝族同胞好客热情的个性特点。

三、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欣赏曲比阿乌演唱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片段。

学生思考:(1)歌词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衬词的大量使用,让作品的民族特色更鲜明,更欢快,更富有情趣。)(2)欢快的节奏旋律让听众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歌曲给听众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密集的节奏,欢快的旋律让歌曲变得生动活泼;生动展示了彝族同胞赶圩归来时的欢快心情,感受了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更展现了他们善于表达、热爱歌唱的个性特征。)(3)再次感受,在听到“啊哩哩”时拍手,再次听到“啊哩哩”时,可以伴随节律做能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动作。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既思考了问题,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培养了他们自主体验的兴趣和水平。

(二)发声训练。

1.师:各位同学,大家来说说这首歌曲中哪一句最喜欢听,也最好唱?

2.生:啊哩哩……

3.师:那好,既然大家这样认为,那我们就来练练这一句……

师生演唱歌曲的后两句: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

4.教师注意给学生做好示范,并提出相关要求:发声练习是歌唱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独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学生可能兴趣索然,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发声训练巧妙地融入音乐作品的某一句中,吸引学生满怀兴趣地进行发声训练,更在此歌唱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与审美感受。

(三)歌曲两个声部的教学。

1.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作品的第一第二句,完成一声部教学。

2.二声部教学:A.唱熟第二声部的乐谱及歌词,针对重点进行强调。B.两声部轮唱对比:师演唱,生感悟体会,然后练习。C.两声部合唱,学生再次训练,体会感受,教师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A练习是第二声部的横向训练,容易帮助学生掌握偏音“4”的音准。

B练习能够起到强化学生对两声部在合唱中音准的稳定的作用。在训练中如果发现最后合成的时候还不顺利,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A、B的训练。此外,针对不同学生音乐素养的不同,可以教师代唱二声部,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生思考:二声部加入之后对歌曲的表现效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四)学生试着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1.如第三、第四句。

学生体会比较:歌曲高潮处每个“啊哩哩”处愈来愈强,尤其强调第三个字“哩”处的语气。

连音与断音:啊哩哩啊哩哩(学生感受连音)。

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断音),要求咬字清晰。

2.语速的变化:对于第四段前一二句可做稍慢处理,后面两句回归原速。

3.演唱处理后的完整歌曲。运用同样的曲调反复练唱,学生会感觉乏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练习演唱,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不仅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活化课堂。

四、课堂小结

经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特点,但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显然只能让学生对于广博浩瀚的西南民族音乐海洋中沾上点滴浪花,希望我们大家以后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我们民族一月的瑰宝,体会和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西南,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播放乐曲《小河淌水》,将学生至于浓郁的西南音乐氛围中,让他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课教学。)。

教学反思:

为了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特征,新课开始,我便让学生伴随着欢快的《赶圩归来啊哩哩》音乐,从心灵上跟随老师一起“踏歌”。学生自然进入课堂状态,不仅消除紧张的情绪,更轻松进入新课学习的意境,在不经意间了解彝族舞蹈的一些简单动作,激发学生强烈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我通过彝族著名的舞蹈《雀之灵》和歌曲《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借助音像,感受西南民族音乐的情绪特点,在教学歌曲的同时,我更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交流。如什么是“赶圩”?启发学生感受体会彝家子弟赶圩归来时的欢快、兴奋的心理。

巧妙处理教学难点。为了分散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啊哩哩的唱法,引导学生随着节拍律动,真正让学生在听中学、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多种方法受音乐。踏歌、律动、教师范唱、艺术处理,每一次都让学生在音乐中参与,自主感受,从而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地进行演唱。

猜你喜欢
西南彝族声部
彝族海菜腔
“潮”就这么说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Country Driving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