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航满
杨绛的《将饮茶》由三联书店初版于1987年,1992年还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过。后一版本我很喜欢,整体设计甚是小巧清雅,小32开本,白色封面,由钱钟书题签并钦章,封面上采用一丛淡绿的竹叶作为底图,其他别无任何装饰。这书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地方,乃是编辑为文学评论家白烨,这是某次我与他在青海西宁的街头聊天后才得知的。全书由六篇文章组成,其中包括四篇长文,分别是《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丙午丁未年纪事》,另有短文《孟婆茶》一篇,被杨绛称为“胡思乱想,代序”,还有被她称为“废话,代后记”的短文一篇,为《隐身衣》。前两篇文章本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邀请所写的“小资料”;《记钱钟书与<围城>》一篇则据杨绛介绍,乃是原本系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在国内重印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加之胡乔木也建议她写一篇《钱钟书与<围城>》,以便“能供《围城》的偏爱者参考之用”。此三篇外,惟有长文《丙午丁未年纪事》一篇没有注明写作的缘起,但此书主要写其“文革”之前的遭遇,随后作者便到了干校,由此推断很有可能源于《干校六记》写作后的余兴未了。
我原本粗读这个小册子,对于题目中的“将饮茶”三字未曾深味,后来读完全书,才体会到这里的“饮茶”绝不是一杯清茶这么简单。杨绛在代序《孟婆茶》中谈及她梦中的一件事情,便是她正乘坐一列露天的火车,随着众人一起被送往西天,而在途中要一起喝一杯“孟婆茶”,如果喝了这茶也便忘记一生所有的人事,而就在即将送到茶楼上时,她从那传送带上跳了下来,结果梦醒了。《孟婆茶》是杨绛72岁高龄时写下的一篇自认为是“胡思乱想”的文章,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高龄,也便是“走在人生的边上了”,因此杨绛大有在将要饮了这“孟婆茶”之前,要奋力跳下那“传送带”,就是因为她要在忘记人间的世事之前,也把这些往事记下来。因此,这几篇文章看似都有所因缘,但也是作家与死神赛跑而完成的,由此可见杨绛对于这几篇文章特别在意。如此,再来看看书末短文《隐身衣》,则又是另一番的意味,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此书的中心主题,也便是能够有一身“隐身衣”,“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
正是这般看来,似乎才读懂了这册薄薄的册子。杨绛写其父亲杨荫杭一篇最为动情。其父杨荫杭的简历杨绛开篇便一一道明,“十九岁考入南洋公学,二十一岁由官费派送日本留学。回国后因鼓吹革命,清廷通缉,筹借了一笔款子,再度出国赴美留学。”“他在辛亥革命后做了民国的官,成了卫护‘民主法治的‘疯骑士——因为他不过做了一个省级的高等审判厅长,为了判处一名杀人的恶霸死刑,坚持司法独立,和庇护杀人犯的省长和督军顶牛,直到袁世凯把他调任。他在北京不过是京师高等监察厅长,却把一位贪污巨款的总长许世英拒捕扣押了一夜,不准保释,直到受‘停职审查的处分。我父亲声称他没有违反宪法。审查结果,他确实完全合法,官复原职。他就辞职回南了。”这大概也便是其父一生的主要经历了,杨绛在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全部谈完了。因此,可以说她的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谈父亲丰功伟业和华彩篇章的,或许在她看来这些都并非重要。
长文《回忆我的父亲》重点谈的是作为女儿杨绛眼中的父亲,因此谈的多是亲情,是修养,是情操,是风云变幻年代里一个家庭的坚守与离散,由此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慈爱、威严、善良的父亲,也是一个极有现代思想、有独立人格和精神风骨,又能够出淤泥而不染的知识分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杨绛却在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道:“我常和钟书讲究,我父亲如果解放后还在人间,他会像‘忙人一样,成为被‘统的‘开明人士呢,还是‘腐朽的资产阶级呢?父亲末一次离开上海的时候,曾对我卖弄他从商店的招牌上认识的俄文字母,并对我说:‘阿季,你看吧,战后的中国是俄文世界。我不知道他将怎样迎接战后的新中国,料想他准会骄傲得意。不过,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大概是会给红卫兵打死的。”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没有活到新中国的到来,但杨绛猜他亲爱的父亲一定会“骄傲得意”,而结果则是“大概是会给红卫兵打死的”。读到此处,我似乎才真正明白了杨绛写那篇《隐身衣》的深情用意了。
再如此,我读那篇《丙午丁未年纪事》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杨绛在这篇文章中,以极为冷静又不失幽默的笔调写了她遭受的诸多折磨,诸如被批斗、游街、打扫女厕所、被剃成阴阳头,等等,有些可以说也是刻骨铭心的。诸如批斗,她说有一天晚上,大院的“牛鬼蛇神”都被遗弃挨斗,“有人用柬腰的皮带向我们猛抽”,“我的头发给剪去一截。斗完又勒令我们脱去鞋袜,排成一队,大家伛着腰,后人扶住前人的背,绕着院子里的圆形花栏跑圈儿;谁停步不前或直起身子就挨鞭打”,再如她被一位“用杨柳枝鞭我的姑娘拿着一把锋利的剃发推子”,剃光了半个头,成了“阴阳头”,杨绛特意强调说,“那是八月二十七日晚上”。
的确,那是一个黑白颠倒、群魔乱舞的时代,杨绛和钱钟书共同的朋友傅雷夫妇自杀了,被称为“人民的艺术家”老舍也自杀了,但杨绛和钱钟书却因为穿上一种自制的“隐身衣”,他们度过了难关,活了下来。那么,不妨看看杨绛和钱钟书究竟是怎样应对这些难怪的,他们又有着怎么的秘诀。先来看看他们制作自己罪证的牌子,杨绛如此写道:“我们草草吃过晚饭,就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认真制作自己的牌子。外文所规定牌子圆形,白底黑字。我给默存找出一块长方的小木片,自己用大碗扣在硬纸上画了个圆圈剪下,两人各按规定,精工巧制;做好了牌子,工楷写上自己的一款款罪名,然后穿上绳子,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已经被“揪出来”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但并不显得难过,反而“像小学生做手工那样”制作自己的牌子,完成后还与丈夫钱钟书各自挂在胸前,“互相鉴赏”。对于这一场景,杨绛还评价他们当时的心情,乃是:“我们都好像阿丽思梦游奇境,不禁引用阿丽思的名言:‘curiouser and curiouser!”
再如被剃成“阴阳头”,按说已经是奇耻大辱了。杨绛说她按照“兵来将挡,火来水挡;总有办法”的思维,在上楼的时候“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来,就是用她的女儿几年前剪下的两条大辫子,“费了足足一夜的功夫,做成一顶假发”,由此还笑着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洗脸可以连带洗头,这回我至少也剃了半个光头。果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出现,只是变了样。”结果自己戴假发却遭遇了很多革命群众的揭发,不能上街买菜,于是与钱钟书换了去买煤球,煤场的工人因为认识她,悄悄给她送了一车煤。对于这种生活的境遇,杨绛说她当时的心境,乃是“反正‘我自巍然不动”,“打我骂我欺负我都不足以辱我,何况我所遭受的实在微不足道。至于天天吃窝窝头成菜的生活。又何足以折磨我呢。我只反复自慰:假如我短寿,我的一辈子早完了,也不能再责望自己做这样那样的事;我不能像莎士比亚《暴风雨》里的米兰达,惊呼‘人类多美呀。啊,美丽的新世界……!我却见到了好个新奇的世界。”
打扫女厕所是杨绛接受改造的主要任务,但她却评价这个分给她的“劳动任务很轻”,并且感叹:“这回我至少可以不‘脱离实际,而能‘为人民服务了。”这两间女厕所杨绛不但收拾擦洗得“焕然一新”,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就是看到外来的红卫兵,自己担心被揪住问罪,于是赶快躲到厕所里。这一招还真管用,她特意评价说:“真没想到女厕所也神圣不可侵犯,和某些大教堂、大寺院一样,可充罪犯的避难所。”另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还可以把家中的一些可能会惹来麻烦的字纸罪证带入厕所,塞在脏纸篓里,然后倒入焚化脏纸的炉里烧掉。对此,她打趣说:“假如我是特务,收拾厕所就为我大开方便之门了。”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可以尽量把厕所收拾得没有臭味,然后“随时可以进去坐坐”,“休息一会”,甚至还可以把夜里抄写下来的诗词拿出来读一读;而更令她“意想不到的妙处”,则是因为打扫厕所,可以由此看见自己不喜欢的人,干脆呆着脸理都不理,“绝没有谁会责备我目中无人.因为我自己早巳不是人了。”
最有趣的莫过于“精彩的表演”一节。诸如谈及陪斗,杨绛说有次大院里批斗何其芳等“黑帮”,“气氛很紧张”,但她“却困倦异常”,“低着头只顾瞌睡”,“台上的检讨和台下的呵骂(只是呵骂,并未动武),我都置若罔闻”。后来被叫上了舞台,却也“学得诀窍”,“注意把帽孑和地平线的角度尽量缩小,形成自然低头式。如果垂直戴帽,就得把身子弯成九十度的直角才行……”,“我把帽子往额上一按,紧紧扣住,不失掉落,眉眼都罩在帽子里。我就站在舞台边上,学马那样站着睡觉。谁也不知我这个跑龙套的正在学马睡觉。”后来杨绛说她还被“游街”过一次,她说当时虽然没人给照相摄入镜头,但她却能学孙悟空让“元神”跳在半空中,观看自己那幅怪模样,更可笑的是背后还跟着七长八短的戴高帽子的“牛鬼蛇神”。对此一场景,她说“那场闹剧实在是精彩极了,至今回忆,想象中还能见到那个滑稽的队伍,而我是那个队伍的首领!”而对于这件事,杨绛在文章中写道:“你们能逼我‘游街,却不能叫我屈服。我忍不住要模仿桑丘·潘沙的腔吻说:‘我虽然‘游街出丑,我仍然是个有体面的人!”
类似这样的细节,杨绛着实在这篇文章中写到了还有不少,诸如“纠缠”革命群众,寻找机会“钻空子”、辨识“披着狼皮的羊”的群众,等等。但值得一提的还有“帘子和炉子”一节,颇为生动,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细节。在此一节中,杨绛写到他们这些“牛鬼蛇神”被集中在大院楼上东侧的一间大屋子里进行学习改造,那个屋子有两个朝西的大窗,窗前挂着芦苇帘子。收拾屋子时,他们本来打算撤掉帘子让屋子更轩亮一些,但杨绛说她大胆献了一计,就是别撤帘子。其他作为“难友”的“牛鬼蛇神”很不解,原来“隔着帘子,外面看不见里面,里面却看得见外面。”结果那两个帘子就一直挂着,因为“有帘子隐蔽着,又没有专人监督,实在很自由”,他们这些“牛鬼蛇神”可以“专心学习马列经典,也不妨传阅小报,我抽屉里还藏着自己爱读的书”,如果革命群众有事来找,“等他们进屋,准发现我们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伏案学习呢。”这些小小细节看似荒诞,但由此可以看出一种无所畏惧的智慧和勇气,其实还是一种自甘卑微的隐身哲学,也就是“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从而“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用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说她很喜欢读这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