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 田科武
做不成咪蒙,你还做自媒体吗?
《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 田科武
本文根据新榜×头条号第二季第五期的公开课整理而来,本次公开课的分享嘉宾是《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田科武。原题为《田科武:自媒体人如果好好说话,差不多就死定了》。
我觉得说“悲情”呢,过了一点,用“苦情”比较好。悲情是无法选择的、无法避免的,但是苦情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只不过很苦很累而已。
我觉得自媒体人是一个非常苦情的行业,至少可以摆出这么几点:
第一点,自媒体人面临着强大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是持久的,你根本无法化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几乎每天早上起来想的第一件事是今天我欠着账呢,今天我有文章还没有写呢,而且这种账是永远还不清的,只要你在做自媒体,你就得一天一天这样的欠下去。
第二层苦,是自媒体人要随时随地跟进新闻和事件或者某个垂直领域的最新发展。我真的可以用一个说法来形容这种情况,小小的一个自媒体操的却是整个世界的心。
第三层苦,自媒体人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寻求与众不同。如果你和别人相同,那你就死定了。自媒体不能传播简单的新闻事实,自媒体更不能简单地传播知识,它传播的是什么?实际上传播的是和新闻事件密切关联的观点,是与众不同的观点。
第四个不容易,是自媒体人不能好好说话。如果你好好说话,差不多就死定了,除非你的自媒体不主要依赖于文字。但是我觉得这真的是很可怕的,现在我们看很多自媒体说话都是同一个腔调,而且说得越来越像,都是戏谑式的,没一个正经的,是自嘲的,用带色儿的语言说话的。
自媒体很苦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自媒体挣钱越来越难。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第一,平台红利期已过,积累粉丝越来越难。大家可以多多研究一下头条号,用户只要创造内容,它会智能地给你推送,文章就能获得比较高的阅读量。第二个,读者的阅读新鲜劲儿已经过去,阅读自媒体文章出现了审美疲劳;第三个,阅读的马太效应强化。越好的号,越大的号,它的文章越多,阅读量越高,越小的号,阅读越少,慢慢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甚至没有,最后走向死亡;第四个,身份化的阅读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主要阅读那些认同其价值观的账号,但是自媒体人要成为别人的偶像,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最后一个是广告打开率越来越低,软文广告的效果也在大打折扣,而且会越来越强。
我可能要给自媒体人泼一点冷水,如果你做不到咪蒙那么能吃苦,那么有才情和懂得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我建议大家还是别做自媒体了,让别人发财或者成功去吧,我们去做点别的,或者我们好好地生活。
什么样的自媒体人容易成功?我觉得可以总结出这么几点:
第一,内容极客。什么叫内容极客?就是那种有专业积累,特别有才情的人,能够写出爆款文章的人,也就是像咪蒙那样的人。那样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第二,编辑高手。报纸都有记者,还有编辑。编辑整合别人的文章,编辑润色别人的文章,编辑去做标题,做传播。如果我不是特别会写作,但是我特别会为我的号做定位,然后在网络上寻找这个号的价值观,符号这个号的腔调、格调的文章,把它聚合在一起,仍然可以做得很成功。
第三,社群大拿。我觉得社群大拿需要有很多创新的思维,能够把粉丝团结在你的社群之内,这样社群运营者会取得很大的成功,我推荐大家去尝试。
最后,资源专家。就是我可能不太会写,编辑能力也一般,但是我手头有很多资源,各种各样的资源,我拿这些资源去做活动,去做推广,来聚集粉丝,其实也可以把一个号做得很大。
我有一个观点,在一个处处皆营销的时代,消费者对营销信息是高度警惕的,但是我还要说另外一个观点,消费者并不拒绝广告推销,他是拒绝陌生人的广告推销。那我再进一步来说,就是在一个社群中,群友对群主推荐的东西,他并不会反感。
在社群中变现,在社群中实现销售、广告和做活动为什么是可行的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社群是一个虚拟的社区、虚拟的实体,它和订阅号是完全不一样的。社区就是相互有关联,相互有信赖感的人群的聚合,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
第二,很多社群依赖于群主的个人魅力。这和订阅号不一样。订阅号里面推荐的东西,读者对它的信任度会比群友对群主的信任度要低很多。
第三,社群成员之间、社区与群主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关系,这是社群销售得以有效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只要群主能够高度自律,尊重群友的情感和很多利益的话,这个社群就可以有相当的价值。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媒体的形态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媒体人要不断地追赶,否则有可能明天就落后了。成功的博客主不一定是成功的微博主,成功的微博主不一定能够运营一个成功的公众号,但是人们基于社群的需求,永远是刚性的,而且社群产品的形态变化会比媒体的形态变化小得多。如果有的人愿意通过媒体去圈人,那圈的是读者,但如果是通过社群圈的人,那圈的就是你的粉丝,那是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