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 许权胜
农村金融如何落地
安徽舒城农村商业银行 许权胜
农村金融落地,顾名思义当然是金融之水要灌向农村,金融术语叫“普惠金融”,意思是农村不受金融歧视。但在我国现行体制中,金融落地农村是很难的。国家一直以为只要加大推进农村金融竞争力度,就能打通农村金融之脉。农村大型银行一般有农行、邮储,但它们很少对农村放贷。所以农村中小银行,也就是农信社农商行成了农村金融普惠的主力军,信用社现在正在逐一变身为农商行,变身后一般会以利润最大化为考量,所以很多地方也设立了村镇银行,来补充信用社变身后的缺位。现在阿里和淘宝下乡,民营银行的设立,以及国家对金融牌照的放开,农村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但这些并没有给农村带去多少金融普惠的变化,这个是为什么呢?笔者分析有这三种可能的影响。
一是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落地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使行与行之间通过利率的竞争白热化,竞争加大了银行自身成本,很多农商行今年的利润只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而且势头还在持续下滑。加上银行同资本市场竞争、同阿里淘宝的竞争、和P2P等新兴互联网金融方式的竞争,金融脱媒的加剧,农村中小银行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个就逼迫农村银行经营要转型,靠存贷利差已经难以进行下去。以往中小银行可能靠扩大贷款规模吃饭,但现在面临资本消耗过快的难题,出现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降,资本充足率所指示的各项指标反映的是银行是否安全健康,就像股市的期指。实际上,银行之所以面临愈发趋紧的资本金约束,其根本原因是银行过分依靠信贷收入来维持盈利的模式,在那种情况下,必然要依靠规模扩张来获取利润的增长,而且迫于盈利压力和竞争压力,这种模式只能被无限放大,造成恶性循环,所以依赖生息资产规模扩张的粗放模式在利率市场化当中是不能再持续的。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也伴随近期民间投资的大幅萎缩,银行信贷类资产质量会越来越令人堪忧,优化资产结构成了必然,所以中小银行会向风险权重低、资本耗费少、综合回报率高的业务转型,那么要向哪里转型呢?中小银行的出路一定是重视中间业务、轻资产业务。但这种业务对于农村特别是我国的中西部农村、打工文化盛行、留守的老弱妇孺中这种市场份额很少。所以会发生经营人群向高颜值的群体转移,农村得到信贷授信的机会减少了。
二是信用建设的滞后影响农村金融落地。当前,社会价值观过于注重经济实效,对挣到大钱的人崇拜有加,但不怎么在意钱的来历,这个就使那种信奉投机心理的人大行其道,在金融领域中尤为突出,诸如有些老赖坑蒙拐骗借钱不还,银行又没有相关措施来制裁他,即使到法院起诉,也有种种掣肘,原因是我国的法律注入“维稳”理念,法院受地方政府官员节制,官员最看重什么?看重自己能否平稳升官,在自己的任上不能出问题,所以一般都倾向于所谓的“稳定”,稳定最重要。统计显示,近年全国法院每年新收执行案件300多万件,其中7成以上有财产的债务人不主动履行,还大量存在恶意逃避执行的情况,其根源在于信用惩戒机制严重缺位,失信成本过低,造成负面示范。这个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当然是多米诺效应连锁反应,农村还贷的违约往往会影响一大片,有人不还钱,其他人就争相仿效,大家都不还,有些贷户即使手头有钱也不还,因为他觉得如果还了其他人就会笑话自己,搞得银行与当地老百姓关系紧张,收贷成本也逐渐上升,最后很多农村银行不得不放弃农村这块市场。
三是土地制度制约农村金融落地。农村和城市的二元结构现在越来越突出,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的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小范围流转,不能上市交易,这种土地设计好像要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专门为粮食生产服务,没有赋予农民多少财产权,而我们中小银行正是面对着这样的群体,尽管政府正在进行试点,6月初国土资源部与银监会联合印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个试点效果暂且不论,但它并没有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灵魂。因为农村土地具有福利性质,所以它也不具有交易性,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架构,农村集体土地仅限于自给自足自用,被政府征用之后才可以向市场转让,也就是要通过政府之手方可转让,这样肯定会造成地方政府垄断农民土地,巨大的利益带来顽固的刚性。所以必须要从立法程序来彻底改变农村的土地结构。我国的土地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我国的担保法也明确规定将宅基地排除在抵押财产范围之外,也就是说,农民没有出卖、变更土地财产的自由,如果用这种土地作为抵押物必须要人大授权审议土地个体化决议,也就是视同土地私有化,不然农民有什么权利来抵押集体的土地呢?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资源,土地不能买卖,不能抵押,就不能变成活的资本,不能自由的流通,也不能跟其他要素自由地结合。
还有农业生产经营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风险和收益不可控,即使农宅或农地可以抵押,它那种巨大的信贷风险也制约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因此,土地作为农民唯一的经营失败退出机制的一种保障,而这种保障从法律上来说到现在都难以得以保障。
所以,综合以上三种情况,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看,虽然银行在农村普惠贷款上会有所收缩,但吸收农村资金的行业竞争会使存款人获益,因此竞争使这种普惠转变成那种普惠。所以,真正使农村金融难以落地的原因是另一种东西,就是“信用”,信用是维系金融之水流淌到哪里的安全阀门,就像阿里淘宝面对于农村网络普及率不高的市场,没有大数据进行甄别而使之止步不前。所以,农村的信用建设与土地权益的改革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人们真正拥有权益才会珍惜和爱护、害怕失去权益,信用就会慢慢形成,农村金融难以落地,说到底只是信用的缺失,而这种缺失一切根源正是来自于农村土地权益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