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

2016-11-30 09:18喻平宋扬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金融创新

喻平 宋扬

摘 要:金融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虚拟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目前其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因此,金融创新将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特征而发展。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来分析金融创新的发展。首先对金融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梳理,将金融创新的历史发展进程分为原始和近现代两大时期,其中近现代时期分为起步阶段、成长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等四个阶段;随后分析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产生及其时代特征;最后,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分析在该时代背景下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二者关联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金融创新;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82-09

Abstract: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a continuously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arrival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virtual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Currently, the total scale of virtual economy has surpassed substantial economy. Therefore, financial innovation will develop together with the character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irst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periods, respectively original, an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eriod, of which the later one i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starting, growth,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ture. Then it analyzes the emergence and characters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era.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under this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consulting to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ory, thus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financial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一、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金融发展历史中,金融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是不可或缺的,金融创新不仅在近现代社会中十分常见,在早期中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早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便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再过了大约2000多年,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寺库”,也就是当铺的前身,随着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朝,逐渐演化为当铺。如果把物品当作抵押放在当铺里面,便能立刻获得一定的现钱,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回购”,这与如今的债券如出一辙;而在西方,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银行出现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踏出了现代金融创新的第一步。随后经历了股票与债券的出现、衍生金融工具的蓬勃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后,如今的金融创新正迎来其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旧的理论与体系不能适应新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时,则会产生新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一味地凭借原有的思想进行横向的扩充无法解决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时,就只有通过金融创新实现纵向的突破,产生质的变化,冲破旧思想、旧制度、旧体系等一系列的桎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而在原有的经济学框架下,仅仅只关注物质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效用满足还包括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的,所谓的“理性经济人”还应该关注其非物质方面的需求,这是一个真实的人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从人类经济社会的建立开始,广义虚拟经济就存在于人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这是由于人类每个个体都拥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所以,广义虚拟经济学说便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将心理需求作为理论实证基础的经济学说。因此,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特点,探究在该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创新的发展,便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 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

在探究金融创新在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前,需先梳理金融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说从金融的产生开始,金融创新就一直是推动金融发展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整个金融发展史就是一个金融创新发展史,金融业每一次的重大变革都和金融创新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可以将货币的产生作为金融创新活动的起点,随后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诞生的第一家具有近现代意义的银行,开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先河,因此我们可以将1587年以前看作是金融创新的原始时期,之后则是金融创新的近现代时期。

在近现代时期中,综合考虑后,我们可以将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1587年意大利威尼斯成立的金融界公认的第一家银行开始,到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一系列金融管制为止,是金融创新的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1933年开始,到1972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下属的国际货币市场(IMM)推出外汇期货合约,继而促成金融自由化的产生为止,是金融创新的成长阶段;第三个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1972年开始,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为止,是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的时间跨度是从2008年开始至今,是金融创新的成熟阶段。具体进程可用图1表示。

(一)金融创新的原始时期(公元前2000多年前-1587年)

1. 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货币出现在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距今约3500年以上,是一种由天然贝壳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这种由贝类制成的货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业交流的情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不同的诸侯国都出现了具有固定价值的金属货币;随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意义上的当铺,人们可以以物品作为抵押,获取一定量的贷款;到了宋朝,由于其繁荣的商业,通行的货币就有铜钱、白银,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大量的铜币、白银外流,为了解决硬通货短缺的问题,在真宗时期,成都十六家户主持印造一种纸币,称为交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流通意义的纸质货币。

而在西方,公元前1700多年的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提出了关于债权债务等金融活动;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不仅经营货币兑换,还经营贷款等业务;在1171年的意大利威尼斯,出现了最早的贷款机构,称作“国家借放所”;在13世纪,从中国回来的马可波罗详细地描述了中国的纸币是怎样做出来的,为欧洲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那时,威尼斯恰好处于战争时期,正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战备,当时威尼斯是用税收而不是纸币来进行融资,这也就是政府债券的前身。

2. 金融创新的特征

在1587年以前的原始时期,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出现上,在这之前人们的交易一般都是靠以物换物,如果你要提供的物品不是对方所需要的,便不能完成交易,并且某些物品也不便于运输和储存,还可能由于对物品价值的估计不准而造成损失,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够公平,而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够被方便的携带和储藏,提高了人们交易商品的效率;而早期的当铺也为短期资金流转不畅的人们提供了便捷。这些创新都为以后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金融创新的近现代时期

1. 金融创新的起步阶段(1587—1933年)

(1)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是银行的出现。在1587年的意大利威尼斯成立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家银行,此时正值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扩张,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突破教会神学的桎梏,使得经济得到大力发展,随着商业城市的发展,工农手工业的兴起,各国商人都云集于此,因此,威尼斯便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当时欧洲的贸易中心。为了顺利地进行商品交易,需要携带各自的资本来威尼斯进行贸易,由于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携带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为了给商人们带来便利,并减少因携带大量货币所隐含的风险,便出现了货币兑换商,提供货币保管业务,并且他们可以利用这些闲置的资金一部分来发放贷款,获得利息,剩下的作为储备金应对商人的兑现取款。随着这种体系的逐渐演化,便出现了最早期的银行。

其次,是汇票、股票等的产生。在17世纪初,荷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当时荷兰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于是荷兰人决定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便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借鉴。同时,汇票、债券、证券交易等等各种金融创新随着资本扩张而产生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2) 金融创新的特征

在起步阶段,货币兑换者作为最早意义上的金融中介通过发放贷款将最终贷款人的资金化整为零,解决贷款人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将最终贷款人的资金化零为整,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交易市场中的交易流程,同时由于金融中介集中了最终贷款人的大量资金,在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中,相比其他产业来说,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比率很高,使得以往的高流动性投资转变为低流动性投资。

2. 金融创新的成长阶段(1933—1972年)

(1) 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后,世界多个国家开始加强金融管制。在二战结束后,美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价格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价格与美元挂钩,从而帮助美国确立其霸主地位,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继而推动世界战后经济的发展,虽然在几十年后由于这种制度固有的矛盾而崩溃,但这种体系是历史性的突破。

其次,是欧洲债券与欧洲美元的产生。冷战时期,苏联由于害怕美国冻结其在美国国内的美元储备,同时由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使得大量的美元流向欧洲,便将美元存款转移到欧洲,这样,就可以摆脱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控制,于是欧洲美元便出现了,随着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欧洲美元便扩散到全世界。基本上在同一时间,因为各国的美元储备不断增加,一些欧洲国家便开用盈余的美元发行债券,在70年代,美元的汇率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变得极不稳定,以英国境外的英镑、德国境外的马克等作为计算货币的欧洲债券开始增加,随后逐渐发展到全世界。

(2)金融创新的特征

在成长阶段,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方面。自银行出现后,金融创新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危机的出现,在1637年的荷兰发生了郁金香抢购狂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尔后,诸如南海泡沫、银行危机等重大金融危机依次爆发,近现代影响最深远的危机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此背景下,各国强调安全管制,这便促使各金融机构进行规避监管的金融创新。此外,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步减小,股票、债券市场的兴起便是具体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融市场的“四大发明”——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期权交易和远期利率协议,其中的关键因素便是金融监管的区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存款类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相较前者受到机构的设立、存贷款利率、资产负债结构等诸多限制,后者则受到较少的约束,欧洲债券与欧洲美元就是为了逃避金融管制而产生的。

3. 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阶段(1972—2008年)

(1)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首先,是衍生品市场的兴起。在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外汇期货合约,可以进行7种货币的交易,意味着国际金融市场开启了衍生品市场的新时代。1981年,通过发行债券,世界银行将其所筹集的美元与旧M公司所筹集的瑞士法郎和德国马克进行了互换,是金融史上第一笔货币互换,同时,利率互换、期权也应运而生。

其次,是欧元的启动。欧元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货币改革最为成功的范例,欧洲货币联盟计划在1969年12月提出并建立,随后在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开始逐步运作。在1986年2月,《单一欧洲文件》被成功签署,确定了在欧洲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具体时间。在1991年12月,欧共体各成员国在荷兰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即《马约》,该合约促成欧洲联盟的形成,取代了原有的欧共体。最终,在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开始正式发行,并在2002年1月1日,开始正式流通。欧元的诞生对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性的意义。

最后,是虚拟经济的兴起。在现代经济中,交易媒介已不是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纸币、电子货币等本身就是虚拟的,同时,与实体经济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货币以及流通货币的过程,也属虚拟范畴。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它是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其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信用卡,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集支付、借贷于一身的金融产品。

(2) 金融创新的特征

在高速发展阶段,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各国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以及离岸金融中心、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的发展,使资本与货币市场的扩张不受到任何约束,欧元的出现以及随后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此外,证券、期权、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趋同化,外汇市场已成为24小时运营的市场等都说明了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仅如此,信息时代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促进了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发展。金融服务的电子化是指依托网络技术和设施的金融业务关系呈上升趋势,比如网络银行就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是银行业的一大历史性突破。随着金融产业的电子化进程,传统的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从线下交流转变为线上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提高了获取市场信息的效率,有利于金融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同时,电子化的金融服务在保证高效率的服务的同时还能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从业人员的数量虽然减少但高技术人才的比例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4. 金融创新的成熟阶段(2008年至今)

(1) 金融创新的主要成果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使得实体经济受到重创,这让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如今,借贷、融资、投资等这些在过去主要由商业银行来承担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来进行,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和小额贷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 金融创新的特征

在成熟阶段,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服务创新方面。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易方式和生活习惯正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变得虚拟化,互联网金融正是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而得以蓬勃发展的,它可以通过云数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消费者进行财富投资和降低风险的需求,因此为客户创造感受价值是金融机构所面对的主要创新特征。

三、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

(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

从20世纪末期开始,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人类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以往行之有效的经济学理论也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首先来回顾一下中国近20年的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以看出,实体经济,也就是第一、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一种下降趋势,相应的,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我们的需求开始从最基本的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的物质需求逐渐向精神需求转变,林左鸣教授(2010)[1]在《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一书中指出:“广义虚拟经济的出现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必然进化,而对超越了的经济现象,应该以超越传统的思维来审视它和认识它。探索虚拟价值的奥秘,重建财富观念,再塑发展思维,建立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已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工作。”Clare Chambers(2011)[2]认为虚拟经济对这世界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大。Jacob Aron(2012)[3]表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货币的普及,虚拟经济便迎来了其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从“物本经济”走向“人本经济”,从而诞生了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张艳涛,郭晓月(2014)[4]在研究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人的心理特征时表示,在生理需求获得满足之后,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心理上需求的满足,这也是广义虚拟经济日益彰显的重要原因。吴秀生(2011)[5]在虚拟价值的研究中认为虚拟价值的本质是公众的心理需求附加于原有商品上,从而创造出新的商品价值。李小宁(2015)[6]在广义虚拟价值的创造的研究中表示商品价值的高低并不是由要素价格客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对产品的价值认同所决定的。这说明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心理需求开始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财富标志和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刘曙光,胡翀(2013)[7]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需要的研究中认为,正是由于精神需要,使得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人文价值不断增长,导致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以及财富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胡国晖,雷颖慧(2014)[8]在对财富标志的研究中表示,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中,虚拟价值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应的就会出现很多蕴含虚拟价值的财富标志。同时,品牌效应和文化产业也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吴秀生, 林左鸣(2006)[9]在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定位“新”经济的研究中提出,如今大量涌入国门的不再是物质产品,而是文化和服务。郭本海,刘思峰(2013)[10]在品牌价值体验的自主创新演化博弈模型的研究中强调品牌价值体验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柴俊武,陈倩倩(2014)[11]在以百雀羚为例,研究复古品牌品牌激活策略中认为,复古品牌在品牌的激活过程中,应与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由此可见,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将是今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而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创新的发展也与之息息相关。王爱俭(2002)[12]认为适度规模的虚拟经济能够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张青(2003)[13]认为正确的金融创新能够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孙韦,郑中华(2010)[14]也表示虚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金融创新密不可分,但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会使虚拟经济形成经济泡沫。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发展的。谢清河(2004)[15]在金融创新与发展我国虚拟经济的研究中指出,金融创新和虚拟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联关系。尹龙(2005)[16]在探究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中提到,由于信息革命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为金融组织拓展服务领域和承担新的社会职能提供了便利。因此,金融创新应当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特点而发展。

(二)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特征

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特征:

1. 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经济学理论中,“理性经济人”一直是作为经济学家们分析人类基本行为的一个重要假设,这个最早出现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概念指的是所有经济主体都在做经济决策的时候都是理性的,但却不尽如此。早在三国时期的关羽被曹操生擒后,任命为偏将军,被待为上宾,可谓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在关羽流露出回归之心时给予重赏意图将其留下,在关羽最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的期间,也没有过多的阻挠;在后来的赤壁之战关羽也念及旧情,在华容道将曹操放走。如果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当初曹操就不应该放任关羽出走,关羽也不应放走曹操,所以说无论是关羽还是曹操都不“理性”,他们都被“大义”所支配,这正是因为在很多时候,“理性经济人”往往受到心理上的约束,而不能做出最“理性”的决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不用再为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而烦恼的时候,心理上的需求也逐渐增多,比如汽车这一最早只是帮助人们出行,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工具,现在的发展趋势却是向舒适性、艺术性和体验性等满足心理需求的方向靠拢,如果“理性经济人”足够“理性”,那么豪华车市场也不会那么火热了。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只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产品了,哪怕是衣服、食物等生活基本品在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来满足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研究经济人的经济行为时,应当重视人们的心理需求,给“理性经济人”赋予更多的“人性”。

2. 创造与稀缺相互作用

历史上为了土地、金银财宝而发生的战争数不胜数,这些被争夺的物品无一不是稀缺的,“稀缺”往往是代表着贫穷。在实体经济中,资本的稀缺是大多数经济活动产生的动因,人们之所以选择金银珠宝作为财富标志物,是因为这些并没有太多使用价值的物品的稀缺性,但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在这个财富形态发生沧海桑田式巨变的时代,“稀缺”这一概念也在悄然转变。

如今,“稀缺”往往不是物质本身的稀缺性,而是被创造出来的。例如,NBA球星的亲笔签名篮球、签名球衣或者签名球鞋,都受到许多篮球热爱者的热烈追求,因为它代表着与篮球巨星的近距离接触,可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巨大满足,倘若不考虑明星们的人力资本,如果这种签名可以像正常的篮球、衣服或鞋子那样被量产出来,只要你想买,就可以在商场里面买到自己想要的球星的亲笔签名的物品,那么,这种签名衣物也不会像现在那么有价值了。再比如,限量版打火机,限量版LV等物品,都不是物品本身的珍贵产生巨大的价值,相反,正是由于人为地创造出这种“稀缺”,使得这些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产生巨大的价值。因此,在过去的物本经济时代,我们的生产创造是为了消除“稀缺”,而在如今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是为了去创造新的“稀缺”,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继而出挖掘人们心中隐藏的财富。

3.文化和品牌相互作用

现代经济中,最受公众欢迎的是具有文化底蕴和品牌效应的商品,而市场中所创新出来的新卖点,其实就是文化和品牌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段商品热潮,伴随商品的火爆,往往都有一个新文化卖点出现。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竞技游戏也随之兴起,星际、魔兽争霸、DOTA、英雄联盟等用来娱乐消遣的游戏也发展出了如同奥运会、世界杯那样的世界性比赛,创造出了一种游戏文化,同时,每年一次的China Joy也给普通玩家近距离接触国内高水平玩家的机会,各种游戏公仔、娃娃,或者著名玩家旗下所卖的鼠标键盘等受到了广大游戏爱好者的欢迎,创造了以竞技游戏为依托的独特的品牌价值。再比如电影《变形金刚》系列,实际上就观赏性来讲,最后两部已经很难算的上值得一看的电影,但为什么它们仍然能够获得巨额的票房收入,就是因为“变形金刚”从诞生于日本动画片中开始,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同时变形金刚类的玩具也大受孩子们的喜爱。

因此,广义虚拟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向实物商品不断附加品牌价值和文化信息,从而增加其虚拟价值的经济形态。

4. 信心与价值相互作用

无论是在农业经济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大多数商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其内在价值是基本恒定的,是由构成这些商品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值的总和决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物质需求开始逐渐减少,相应的精神需求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用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商品诞生,这些商品的价值很多情况下是由人们主观上决定的。例如在2015年底发行的航空纪念钞,在刚发行之初,价格上涨的非常快,100元的纪念钞被炒到150元左右,而一个10元纪念币更是标价55元以上,这正是由于大众对纪念钞的升值前景看好,使得其价值上涨了最大5倍多,但随着人们手中纪念钞的持有量增多,对其升值前景丧失信心,目前纪念钞和纪念币的价格虽然仍高于其面值,但相较于发行之初的大热,出现了明显的回落。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人们的信心不仅对商品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价值反过来对人们的信心有同样的影响。正如中国房市一样,对于近年来房价持续涨高的情况,供求关系不均等只是一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房市的盲目自信,认为只有买房子才能使财产不缩水,才能得到安全感,使得房价越高,人们对房市的需求越大,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出于投资目的的,进而继续导致房价上涨。

(三)广义虚拟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金融创新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时代,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是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特征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也势必要结合相应的时代特点而发展。因此,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特点,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1. 金融服务的创新

随着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创新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的要求,还应当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例如,网络银行就是银行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业务,网络银行也称“3A”银行,因为它可以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为客户提供支付、借贷、投资等金额服务,网络银行的出现极大地减少了实体银行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在2016年2月18日凌晨登陆中国的苹果支付apple pay,用户只需要打开手机,用指纹“刷手机”即可完成交易,这种支付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方式,如现金、刷卡等,不仅可以让人们在日后的出行中无需携带大量的银行卡、信用卡,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便捷,体验“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还可以避免因输入密码而造成客户损失的情况发生。

因此,金融服务创新应当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从服务对象的心理角度出发,更好地服务于虚拟经济。首先,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要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收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柜台服务,升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功能;其次,开发出种类更丰富,功能更齐全的中间业务,使支付、投资、存贷款更加方便快捷;最后,可以对金融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和投资、消费偏好数据库,根据不同的群体提供适合他们的个人理财业务和符合其心理预期的私人金融服务。可以看出来,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众多以满足大众心理需求为目标的金融服务创新。

2. 金融工具的创新

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至今,成百上千种衍生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有的是为了规避金融管制,有的是为了顺应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但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与当时的经济特征相适应。而从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可以看出信心的重要性,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心比黄金珠宝更具有价值,社会公众对金融衍生品的需求也会更加多样化,金融工具也势必要从便利交易、规避风险、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等多方面创新。例如,期权就是一种规避风险型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对于期权的买方,其不负有买进或卖出的义务,也就不用支付履约保证金,唯一的风险就是已经支付过的权利金,同时,对于卖方来说,可以利用对冲平仓,使用综合策略,来抵消期权被执行的风险,这样,无论对于买方还是卖方来说,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所以未来的金融工具将向着综合化发展,这种综合化的金融工具,使融资方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企业融资颇具吸引力,同时,也是由于可操作性,提高了人们在投资时的信心,达到了避险保值的心理预期,企业则能够更容易地吸收社会公众们的闲置资金。

3. 金融市场的创新

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后,各国政府对金融的管制逐步放松,使得近年来金融自由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而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是给这一趋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撰写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在世界范围内的畅销则是明证。

而金融自由化则会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将会推动金融市场向文化产业发展,和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由于其风险高、难估价、融资难等特点,很难和相关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业务相对接。作为文化产业中比较特殊的网游行业,一方面,其完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得以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因其中的虚拟财产无形无质,导致客户的虚拟财产无法得到保障,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桎梏,而在2013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对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后,创新性地开发出一款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险产品,一定程度上为广大客户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和文化产业的成功对接,也是金融市场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相关金融机构主体将会与文化产业的虚拟财产有机组合,使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可量化的财产,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估,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从而可以大力推广品牌文化,进一步挖掘公众的心理财富。

4. 金融监管的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而近年来影响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这次金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便是金融过度创新,金融监管不到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虚拟商品大爆炸使得公众的不断增加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对投资也更加热情,网络的发展也使资产流动速度更加迅速,从而导致新金融形势下的风险因素加大。

因此,对在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的金融创新,迫切需要更统一的监管标准,金融监管必须标准化,这意味着在监管方式上螺旋式的上升,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的发展相适应。由于虚拟经济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完全、信用等级评估难等问题,金融监管将改善金融创新的信息披露,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并加强对金融产品的信用评估,同时,因信心在虚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金融监管将提高金融创新在公众方面的保护力度,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调控,制定一套与虚拟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监管标准。

参考文献: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Clare Chambers. How virtual are virtual economie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legal, social and economic nature of virtual world economies [J]. Computer Law and Security Review: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2011, 27(4): 377-384.

Jacob Aron. Virtual economy looms as digital cash grows up [J]. New Scientist, 2012, 216(2892): 22-23.

张艳涛,郭晓月.论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人的心理特征[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02:80-84.

吴秀生.虚拟价值:价值规律的新视野[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04:36-45.

李小宁.生活对象化:广义虚拟价值的创造[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5,02:5-12.

刘曙光,胡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需要[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3,03:5-15.

胡国晖,雷颖慧.财富标志视角下的家庭资源配置变迁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01:76-81.

吴秀生,林左鸣.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定位“新”经济[J].经济体制改革,2006,02:12-16.

郭本海,刘思峰.基于品牌价值体验的自主创新演化博弈模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3,04:61-70.

柴俊武,陈倩倩.复古品牌激活策略研究——以百雀羚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03:65-73.

王爱俭.金融创新与中国虚拟经济发展研究[J].金融研究,2002,07:69-75.

张青.虚拟经济与金融创新[J].武汉金融,2003,02:47-48.

孙韦,郑中华.金融创新、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生产力研究,2010,06:83-85.

谢清河.金融创新与发展我国虚拟经济[J].财经科学,2004,05:36-39.

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J].金融研究,2005,03:7-15.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威廉·N.戈兹曼.金融学的起源——东西方金融创新的早期历史[J].中国市场,2010,33:40-42.

郑联盛.金融创新、金融稳定的历史回望与当下风险管控[J].改革,2014,08:81-89.

秦建文,梁珍.汲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稳健推进中国金融创新[J].国际金融研究,2009,07:43-50.

Jarunee Wonglimpiyarat. The dynamic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system [J].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1, 22(1): 36-46.

Juan Yao.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J]. The Chinese Economy, 2015, 48(5): 309-311.

William R. Kerr, Ramana Nanda. Financing Innovation [J]. 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5, 7: 445-462.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金融创新
浅议当代隶书创作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特征与理论品格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论互联网金融创新
金融助力供给侧改革
现代中国出版精神述论及启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