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学习的若干瓶颈和应对策略

2016-11-30 11:24中信银行总行蔡宁伟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瓶颈电脑培训

中信银行总行  蔡宁伟

当前移动学习的若干瓶颈和应对策略

中信银行总行蔡宁伟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移动学习走进了学校课堂、走上了政府讲坛、走入了企业大学和社会论坛,成为教育培训的一种新兴方式。由于移动学习有着先天方便快捷的方式,具备随时随地学习的特征,广为企业、院校、政府和事业单位所认可和接受,可以说朝气蓬勃、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可视为另一种技术流“学习的革命”。尽管如此,移动学习因其模式的选择与特征,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限制,容易被使用者忽略,可能制约培训的效果,影响培训的目的。

瓶颈之—:如何才能及时记录?

移动学习大多采取网络视频培训的方式,也有借助W IFI或4G网络实施平板电脑或手机的掌上培训方式,后者更为便利。移动学习固然便捷,但其先天面临与“电子书”一样的窘境,尽管有不少电子书的PDF版本设置了记录模式,可以编辑书签,但仍然没有纸质书籍那样有质感,可以随时随性记录,保留阅读的痕迹和想法。移动学习也面临这一难题,学员所看的视频往往可以播放、拖动,但想要记录其中的要点或亮点,恐怕还是需要纸和笔;如果采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的方式,可能更加困难,毕竟人的上肢数量实在有限。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协助学员及时记录呢?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个性化的策略:一是在视频下方可以设置手写板,类似于PDF的书签功能,可以隐藏也可以弹出,可以记录也可以删除,方便使用电脑的学员随时记录;二是在采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的移动学习方案中,采取手写识别记录的模式,电脑随机转换成规范的文字存档;三是对于双手都在操作或不方便另外操作的学员,可以添加语音识别软件,把学员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方便学习之后整理和查阅。事实上,目前微信、Google语音识别等软件已经具备上述功能,而微信已经开创了以“社群小助手”为协助的培训直播微模式,如果能将最新的影音、文字记录与转换技术与移动学习的策略结合起来,未尝不是一个集聚人气、汇聚人脉的好方法。

瓶颈之二:如何实现合理考评?

移动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瓶颈在于对学员学习的考核,对此各家机构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例如,有的机构采取系统硬控制,学员在点击某一视频时,其他软件便不能操作;又如,还有的机构采取事后直接考核的方式,在一段培训之后立即出题考核学员;再如,也有不少机构集中或定期开展移动培训,并在一段时间之后选择时间实施网上考试或现场考试,闭卷检验学员的学习成绩。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如果不是独立的培训,往往可能遇到突发的工作或事件,导致学习中断或间隔,影响学习的效果,进而制约培训的考核。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实现更加合理的学习考评?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在移动学习教程上,实行“弹性学分制”,鼓励在职员工利用片段或琐碎的时间来完成移动学习;二是移动学习课程可以自动记录每一段时间,并保留该名学员上次学习的历史,只要达到最终的培训时长并完成每一个篇章的记录操作即可算完成该项学习;三是采取及时出题考核的方式固然可行,但为了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可以考虑采取系统硬控制策略或者采取情境试题的模式,如在作答时不允许打开其他软件,也不允许学员拖动视频来查找答案等,引导学员真正理解学习的关键要点,并融会贯通到情境试题的回答中。

瓶颈之三:如何鼓励手机学习?

在移动学习的诸多方式中,采用手机进行培训和学习无疑是最方便的一种,这与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完善、应用不断提升、网络不断畅通密切相关。笔者观察到,在候车厅、候机室、地铁、火车等交通枢纽或交通工具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常常目不转睛地玩着手机,其内容主要是打游戏、看小说、刷微信、聊视频、翻网站。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便有少数人在翻阅文字材料、电子书或者WORD文本,很少有人是在看培训材料或者培训视频,这与兴趣、流量、环境等都有关系。

那么,如何鼓励员工采用最方便的手机移动学习呢?笔者建议主要可以尝试如下措施:一是丰富手机学习的方式,既然游戏、小说、微信、视频和网页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那么是否可以把学习的内容化为游戏、小说,或者以通关奖励、H5界面等形式来体现,尽管目前这类培训的方式较少、且需要较大的研发和投入,但无疑是未来移动学习的重要方向;如果是因为流量的限制,可以鼓励学员在W IFI环境下先下载学习的资料、视频、游戏等,而利用上下班、出差等候的片段时间,完成学习课程;游戏、小说、童话是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一旦吸引学员主动参与、深入探索,就可以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甚至忽略四周嘈杂的环境而乐在其中。

瓶颈四:如何定位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的特征既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固化了移动学习的某些定势。这些定势是先天的、普适的、难以改变的。例如,面对面的学习不仅便于学员理解,还可以现场感受老师的气质、气息,通过老师的言谈举止理解弦外之音和话外之意,可以现场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加深了解和理解;又如,自学可以最大化的保证学员的兴趣,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因人而异的手段;再如,团队学习和团队作业可以加强学员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并赋予不同的角色,承担各自的任务,实现团队设定的目标。

那么,移动学习是否存在一定的禁区?或者哪些方面不适合开展移动学习?依据笔者的体验和浅见,以下学习内容在规划和选择学习方式时,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比较复杂的学习资料,特别是涉及复杂算法、建构和验证模型的,不适宜手机学习,即便采取电脑视频学习的方式,也需要准备好纸、笔、计算机、配套统计软件等,便于学员操作;二是比较深奥的理论学习,特别是相对枯燥的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数学算法等,不完全适用移动学习,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当然个别天才除外;三是需要现场演示、亲身体验或团队协作的学习课程不适用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本身已经限制了学习和体验的渠道和维度。

瓶颈五:如何避免挤出效应?

最后关于移动学习的对象,也就是学员,有的往往苦恼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挤出时间来参加学习?在时间工作中,往往是层级越高的领导、团队领导和业务骨干越没有时间来参加学习,尽管移动学习已经超越了时间、地点的限制。这一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挤出效应”或“忙人效应”。不仅如此,这类效应具有普遍性,不受产业、行业、单位的影响,“隔行如隔山”在这类群体面前并不适用。

那么,如何避免这类“挤出效应”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由于“挤出效应”实质已经超出了移动学习本身的范畴,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得到所在单位一把手和培训管理部门的重视,给予这类员工独立的、连续的时间参与急需的、重要的培训,无论是移动学习、现场学习还是自学或团队学习;二是在单位受到宏观经济周期影响,或者行业周期影响,需要放缓生产进度、减轻工作强度时,优先考虑这类群体的培训和学习,以“谷底”换“时间”;三是培训主观部门或专业机构要及时引导这类群体加强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鼓励大家运用科学的方法“积少成多”、“化整为零”;四是在移动学习等方式上,采取“弹性学分制”、“学习记忆制”等先进模式,倡导随时学、随地学、在职学和在干中学。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创新和体验,将会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并广为在企业、政府、军队、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中采用,成为许多职场中人的首选渠道。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策略的完善,移动学习必将更为丰富,广为接受,成为理解企业文化、发展职业生涯、规范行为操作的重要途径。可以预见未来除了现有的网络学习、电脑学习、平板电脑学习和手机学习等移动学习方式之外,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和生物技术的完善,移动学习将更加丰富多彩!

栏目主持:张奕邵庆义王梦琪

猜你喜欢
瓶颈电脑培训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