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寇宝刚
不要太相信图书榜单
文_寇宝刚
茫茫书海,很多时候不知道哪本书更好。五花八门的图书流行榜单应运而生,常常把它当做购买书籍的参照。在传统出版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出版业态下,公众阅读的选择更多也更难。作为两种重要的引导形式,书榜、书评对大众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
可是,依照榜单购回的那些书,很可能让你大失所望、有上当受骗购买劣质品的感觉。自己就吃了不少图书榜单的亏,把一些垃圾当成了宝贝。还有,在一些书评的诱导下,对一些热门书趋之若鹜,可是当你拜读之后,不过是浪费了不少时间,甚者简直不忍卒读。于是,不再轻易相信那些图书榜单和书评了。
每年年底,各大图书网站、出版机构都会根据当年的销售排行拟出一份“年度图书排行榜”。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书榜,在如此众多且带些许杂乱的书榜中,有多少具有真正的可读性与公信力呢?整体而言,书榜和书评并不尽如人意,书榜泛滥,书评更是良莠不齐。
从每月的“畅销榜”“好书榜”“影响力榜”,到每逢岁末年初,出版机构和媒体扎堆推出的“年度好书榜”,数量和品类可谓极大丰富。然而,在众多书榜中,具有公信力者少,追风者多。有的榜单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动辄推出几百本新书,书单很长,好书寥寥;有的书榜评定者没有完整地读过自己推荐的书,甚至缺少必要的把关和基本的评选规则与程序;有的榜单缺少平日的积累,缺少对图书出版的长期关注,临时抱佛脚式地进行盘点,造成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引来质疑;还有的榜单被商业利益绑架或被少数人有目的地操纵,买榜、假评等现象层出不穷。泛滥的书榜无疑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误导。
与目前我国年出新书种数居世界前列的现状相比,书评仍处于粗放、边缘的状态。好书没有得到充分和必要的宣传,差书也没有得到严肃的批评。专业性与可读性兼具的高质量书评匮乏,起不到引导读者的作用。在数量繁多的书评中,相当一部分书评缺乏独立的价值评判,有锐气、有风骨、有立场的书评鲜见。专业的书评应当有思想、有文采,对阅读有引导意义,举重若轻,厚积薄发。按此标准衡量,目前常见于报端的大多数书评还有不小的差距。一些书评人和出版机构把书评当作图书宣传炒作的手段,书评不是对好书的推介,失去了应有的冷静与专业,应酬性书评、广告性书评比比皆是。这样的书评自然不会赢得读者的信赖和关注。
有时我们会相信读者的眼光,去翻找电商网站的图书销量排行榜。但这些榜单也有可能失实,是出版机构花钱买来的。而部分出版商也坦承,由于竞争激烈,而读者主要靠排行榜作为买书依据,不买书榜出版社就难以生存。有人留心发现,一家电商24小时榜和7日榜上,某出版社图书多次集中出现,前20名图书中竟高达11种。这样的榜单是在公然地欺骗。
读者需要有公信力、有高度、有品质、有影响力的榜单,也需要眼光独到、有风骨、有格调、有内涵的书评。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应成为书榜和书评的最高追求。
对书籍的选择还真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鲁迅在回答青年必读书目问题时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从鲁迅拒开必读书目可以看出,没有哪本书是非读不可的,书犹如食物,对一些人是美食,而对另一些人就可能是毒药。读书是自己内心的需求,别人开出的书目未必有用。每个人的知识谱系都不一样,还是按照自己的所好,选择那些能填补、充盈自己欠缺的书来读,这样会有更大的收益。
寇宝刚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国网许昌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