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论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①
陈伟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7)
摘 要:当代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的灌输,还要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理论教学和运动技术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该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分析、找出体育运动能力下降的原因,最后提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教育 运动能力 培养 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作用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跟以往相比不同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们运动不足,使人的体力不断下降。有鉴于此,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注重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提高体育运动能力。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体育教学已经不是以往单纯的体育知识交流为主,更多的是让大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运动技术和技能,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体质,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发展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便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通过在体育运动中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来表现出来。为了改善单一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迫切要求每个大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通过提高体育技能训练的复杂性,让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1)提高身体的锻炼能力;(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提高大学生的保健能力;(5)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2.1 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
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大部分以学习成绩来衡量是不是一个好学生,不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学海中度过,除了体育院系的学生,其他院系学生体育锻炼不足,自我锻炼意识淡薄。健康与体质状况不好迫使他们参加锻炼,影响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运动经历少,自信力不足,意志不坚定,没有在运动中找到自信、找到乐趣、找到成就感等因素。
2.2 运动不足,体质下降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人的体力也呈下降趋势。加上现在的人们过多地食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食品,导致患心血管等疾病的人不断增加。现在科技发达了,机械逐步代替人工劳动,体力劳动得到减轻,运动量少了,体能自然就下降了。过去人们爬楼梯、骑自行车,现在改坐电梯、坐汽车了,这些都促使了现代人运动能力的下降。另外,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有的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有的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运动得少,闲暇时间都与电脑为伴,从而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体育运动能力也随之下降[1]。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令人忧心,这种下降给国家、给个人带来巨大影响。为了治疗因运动不足引发的疾病,政府要支付高额的医疗经费。对个人而言,运动不足付出的“成本”,最终还是由自己的身体、生活以更大代价偿还。
2.3 教学方法、条件欠缺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以往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在选择教材时只注重对学生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忽略了教材对学生的心理的影响。适逢赶上学生学业紧张、考试等,体育课就会被学校占用。
(1)提高身体的锻炼能力。一般可以将锻炼能力划分为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其中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主要指的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活动技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越来越普遍,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
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具有独自锻炼的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通过自我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具备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2]。
(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指导,从而做到理论技术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帮助大学生增强体魄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学习体育技术、体育技能、参加体育竞赛,更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加强人际交往,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完善自身的气质,从而推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丰富的体育赛事,激发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3]。
(4)提高大学生的保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大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育的程度以及社会风尚。在体育实践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进行自我保健的能力,该文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传授系统的、理论性的知识,并且教师应该起表率作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在日常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同时大学生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5)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和活动条件,能够做出积极地调整。为了使大学生尽快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我们要从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改变。
参考文献
[1]何万财.试论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2):141-143.
[2]吴仕贵.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J].网络财富,2009(5): 25-26.
[3]张弘.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92-95.
作者简介:①陈伟(1988—),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62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