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洁,葛吉生,罗一青(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对快乐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于 洁,葛吉生,罗一青
(青岛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他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快乐体育的含义不能简单从字面上来解释,尤其在体育教学中,并非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教育,应从终身体育和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和身体教育,它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快乐体育起源于德国、日本,从20世纪 80 年代传入我国。虽然经过30多年的共同探讨和实践,学者和老师们仍然被旧的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束缚着,没有对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和自觉、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起到促进作用,学生没有因此改变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出现了偏离体育课程本质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等许多异化现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笔者认为,在现行的高校快乐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弊端及误区:(1)快乐体育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形式,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目前的教育现状无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健康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学生没有形成自身健康的意识。(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不能有机结合,只突出了兴趣的绝对化,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3)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形成结合、统一、优化的教学主张。课堂结构应该是严密的教学组织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紧密结合,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么统得过死,要么放得过松。放得过死,就形成了罚站式教学,统得过松,就形成了放羊式教学;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动的统一,应该创建融知识、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结构,三者是统一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场地器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轻松、自由、平等、愉快地参加体育教学活动。(4)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淡化甄别,突出激励。但各高校在现行的考试方法与标准中,并没有突出“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是停留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模式上,这种旧的评价体系不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快乐体育基本内涵
快乐体育简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应该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快乐体育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个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实践体系,侧重从感情教学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形成快乐体育教育模式。
2.2快乐体育基本要素
快乐体育是思想时代的产物,他是与体育教学改革相联系的。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运用“快乐体育”的方法或策略种类繁多,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快乐体育方法来说,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优化的教学环境,身心同一的“快乐”,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注重因材施教。
2.3快乐体育理论基础
快乐体育的理论基础是坚实而科学的,其理论基础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哲学基础、课堂教学技术学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等。应当指出,快乐体育的各种理论观点是互补的,彼此并不矛盾。
2.4快乐体育教学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首先要认真贯彻《指导纲要》的精神。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是多元而复杂的,但其基本思想是打破了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学生被动变主动,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
现代教学中,陈旧、落后、枯燥和不实用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只有“新颖、科学、适用”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而在推行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以传授竞技运动为主的体育观转变为以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为主的快乐体育观。因此,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做了较大地更新和调整,在课程中增添一些形体、舞蹈、健身操、游戏等,并且在大纲规定的选用教材范围内,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进行教学。同时对有些过难的教材,如田径项目中的中长跑、跨栏及体操项目中过难的动作等项目,适当降低了教材的技术难度。快乐体育主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生理、心理体验,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强度并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学中通过快乐体育的活动过程,师生同乐和谐教学,增进师生情感,而不是强迫学生被动的学习和锻炼,要通过教与学有机地联系,学与用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心境愉悦地接受教学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3.1快乐体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快乐体育让学生在乐中玩、在乐中练,不仅增强了体质,促进了其他素质的发展,而且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1.1教学中主张灵活性、快乐化。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和爱好,组成不同的专项兴趣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各个兴趣小组分散活动为主,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学生自身的体能、性别、个性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要求做到:分散为主、集体为辅、分而不散、活而不乱。
3.1.2在教法上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个性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采取灵活、多样及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乐学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3改革相应的考试方法与标准。现行的考试方法与标准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省(市)颁布的大纲精神和要求制定的。在体育课考试上,一般都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的模式。“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有不足之处:(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测评,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和随意性;(2)体育课成绩考试“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对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因此,高校应加大对普通高校体育考试方法与标准的研究,对学习态度测评,应从运动参与性、运动意志、互助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测试方法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即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求平均值确定测评分数。对学习态度的测评,应加强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它不是简单的将过程评价折算成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和培养学习评价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和责任心。
3.2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2.1由于快乐体育的实施对场地器材的数量及规格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限制了快乐体育的开展。在某些运动项目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快乐与严格、快乐与刻苦、快乐与质量的关系。避免只强调快乐性,而忽视了更快、更好地系统学习与掌握体育的知识与技能。
3.2.2快乐体育教学绝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更不是“放羊”课。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主要是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提高技术的喜悦感、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以及运动后轻松喜悦感,还有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快乐体育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能为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放弃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在教材内容中选择较简单、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组织上采用“放羊”课方式。推行快乐体育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快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是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教材与教法,根据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性和盲从性。
参考文献:
[ 1 ] 张德敏.试论体育教学与学生抗挫能了的培养[ J ].体育教学,2008(1).
[ 2 ] 袁莉萍.大学生健康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 3 ] 王水泉.“快乐体育”的源头[ J ].体育与科学,2014(2).
作者简介:于洁(1959~),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学。
收稿日期:2016-02-06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