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敬原(国际海洋城涛雒小学,山东 日照 276800)
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新途径
——从兴趣培养入手
丁敬原
(国际海洋城涛雒小学,山东 日照 276800)
田径自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运动之一。田径融入到教育体系当中,有助于学生品质的全面提升。但受到田径运动自身训练方式与运动特点的影响,田径教学显得十分单调、乏味,长期的实践探索中这种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使得学生兴趣减退,教学质量下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小学田径教学质量提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学生不感兴趣的成因,进而在新的教育体系下提出优化小学阶段田径教学质量的途径,以兴趣培养为切入点,旨在实现新途径探索与具体实践。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田径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在影响因素。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特性的影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意志力较差,较容易受到社会因素与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当代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更是每一个家庭的宠儿。这导致家长想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环境而过分盲目地为学生补习文化课,对利用课余时间去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并不支持。因此,小学生对田径课开展的认知则停留在可有可无的思想理念上,在学校课堂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加上田径课堂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小学生对田径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一些小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目的仅仅是为了体育测试可以达标,而并非强身健体的正确目标。学校评优对体育成绩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忽视体育锻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2教师因素
教师的影响因素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视角以及学生积极性等3个方面作为出发点:(1)教学设计缺乏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严重脱离小学生发展实际。当前小学田径教学当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由传统竞技体育训练方法演变而来,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小学生对此适应能力较差。一些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将“育人”的基本理念扭曲化,转变为单纯的传授技巧,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忽视了小学生身体素质,如中长跑教学开展中,运用生硬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开展学习,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只注重以成绩与评分为衡量标准,忽略要点解读与价值呈现,学生对锻炼价值不理解导致对课程失去兴趣。(2)教师眼光定位不尊重学生差异,特长生与体弱生缺乏针对性教学。教师对特长生在开展教学中过分关注,而体弱生的能力培养与兴趣养成则被忽略,最终教学实效性得不到均衡发展。这扼杀了学生学习动机,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注重技术教学,兴趣培养被忽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技术教学在小学田径课堂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兴趣所能够带动的教学质量提升并未得到重视,造成难教、难学的尴尬局面。
2.1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培养学生田径兴趣
小学田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主人,教师在田径课堂中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小学生田径教学的接受度好与坏,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联性较强。只有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紧张与消极情绪,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更好地融入到田径教学环境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课堂氛围。例如,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教师可对即将开展的田径运动进行必要的介绍,讲解正确运动方法的同时,明确这项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主观思想上转变观念与心态,意识到田径运动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为表述更加直观,教师可以举一些中外田径运动杰出运动员的例子,讲述奋斗历史与拼搏精神,消除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压力,增强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良好的运动氛围营造,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田径学习的兴趣,进而投身其中,在兴趣的引导下完成教学内容与知识的积累。
2.2引进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田径兴趣
从田径教学内容来看,田径教学本就相当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参与性不强。作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无法改变田径教学当中的各项基础性的内容与知识结构,但可以通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完成课程优化与创新。当然,这一过程需要以学生兴趣为依托,完成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探索。创新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努力,这一过程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训练。例如,在进行短跑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示范技术规范动作,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如直线接力、阻碍绕跑接力等创新教学方法。以直线接力为例,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可由3~5名同学组成,小组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划分,利用场地进行接力比赛,对获胜的队伍提供奖励。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精神,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推动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革效果显著。但这一过程开展应该关注的问题是,趣味性教学培养应该以小学生发展现状为根本,避免过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与兴趣培养适得其反。
2.3重视劳逸结合培养学生田径兴趣
小学生刚刚接触田径教学,劳逸结合的把握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在开展小学田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运动量进行具体衡量,保证在劳逸结合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为追赶进度而不考量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加重学生田径课程学习压力,致使学生身心俱疲,严重时将造成运动损伤。可见,重视劳逸结合,准确控制教学任务量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性因素。以跳高运动为例,学生在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停下来休息,之后再投入到简单的游戏环节当中,避免高强度、持续性的跳高运动对学生产生精神压力。游戏环节不单单有助于学生快速恢复体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劳逸结合,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放松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4引入生活体育器材培养学生田径兴趣
在田径教学中进行兴趣的培养,需要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场景或者生活物件,进而增强对运动内容的理解与感知。如果在田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能够将学生生活当中经常玩的一些物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倍感亲切与新鲜,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学内容。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增强田径教学效果。例如,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小学生经常玩的一些小沙包、皮球等物品引导学生进行投掷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在欢快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投掷的快乐,且能够在不断躲闪与奔跑中加深对短跑教学的理解。再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橡皮筋替代横杆,引导学生完成跳高的练习。对于学生而言,在游戏中完成教学更容易被接受与应用,学习兴趣得以提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环境与教学主体地位已经发生转变,进行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价值。因此,本次研究以小学田径教学为例,以兴趣培养为基本目标,探索与拓展田径教学新途径。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成为小学田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1]孙南,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88-92.
[2]李会明,尹明辉,闻忠波.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61-62.
[3]段平肖,王向东.晋源区小学引入少儿趣味田径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S1):101-103.
[4]孟欣.少儿趣味田径在我国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现状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9):81-83.
[5]王瑞平.高校田径教学中寓教于乐理念的实施途径[J].运动,2010(1):121-122.
G807.1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8-067-02
2016-06-20
丁敬原(1989~),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