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庚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河南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李新庚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本文在对河南省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为推动扶贫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扶贫;河南省;政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决定了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1.1脱贫任务重难度大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一直排名全国第3位,2014年底全省仍有576万贫困人口,根据扶贫开发先易后难的规律,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重,难度大。
1.2财政收入增长趋缓与资金需求增加矛盾突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长趋缓。而扶贫开发资金需求量巨大,与目前的投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1.3精准扶贫工作难度大
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确保精准脱贫的精准度不够,政策和投入难以瞄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扶贫到户。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贫困群众自身素质、务工能力有限矛盾凸显。青壮年贫困人口大量外出务工,村庄人口减少,对于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建设需要继续加强
多数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有限,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低,发展基础弱,经济总量小,体系不完善,优势不突出,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结构单一,活力不足,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水、电、路、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水平比较滞后,制约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省要继续实施“转、扶、搬、保、救”五措并举扶贫开发战略部署,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扶贫主体责任,全面深化扶贫机制改革,将扶贫开发和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更加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实施“三山一滩”脱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1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
推动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建立台账,倒排工期,确保“十三五”时期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严格按照全省贫困县考核办法,对53个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扶贫开发实绩进行考核评价,排出名次、分出等次,切实兑现奖惩。
2.2着力开展精准扶贫
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解决少数地方存在的程序不严格、信息不准确、档案不齐全等问题,彻底摸准扶贫对象底数,准确识别帮扶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分类建立管理台账,针对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扶贫脱贫措施。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集中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组织引导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措施集中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以整村推进、搬迁扶贫为平台,以县为主体,加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力求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3着力实施易地搬迁扶贫
对深石山区、黄河滩区生存条件恶劣、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太高的贫困群众,集中力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小城镇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相结合,科学规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
2.4着力实施转移就业扶贫
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加大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六路并进”培训工作力度[1]。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在贫困地区产业集聚区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平台。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平台载体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引导贫困群众进城务工就业、落户定居。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市民转变,促进就业方式由体力向技能型转变。
2.5着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产业扶贫,加大招商引资,加强贫困地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工作,重点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组织各地探索实施“风险补偿机制、产业链条全覆盖机制、贫困户应扶尽扶机制”,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题。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兴办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的目标,探索实施旅游、电商、光伏、构树扶贫等新业态产业扶贫试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2.6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水、电、路、讯、房、环境改善到农家、农户增收致富“六到一增”整村推进工程。积极开展以工代赈专项扶贫,实施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片区综合开发五大工程,建设一批与增加农民收入及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度,加强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大力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产生活水平。
2.7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选派、管理工作,完善干部驻村制度,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1]。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切实发挥第一书记带领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作用,实现派驻第一书记的贫困村率先脱贫。加强对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将想干事、能干事的农村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委集体谋事创业的能力。
2.8进一步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健全省、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完善以减贫成效为导向的资金分配机制,加大按扶贫成效分配资金的比重。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驻豫部队扶贫组织管理,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采取包干式方式参与扶贫,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2.9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教育群众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树立脱贫致富信心,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突出扶贫先扶志,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的职业技能,注重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坚持“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并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1]仝俊宽.驻豫全国人大代表调研“三山一滩”扶贫开发[J].人大建设,2014(7).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 Xinge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45000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Henan Province,and on this basis,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poverty alleviation;Henan Province;policy proposal.
F127
A
1671-0037(2016)04-28-2
2016-3-11
李新庚(1991-),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