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阳 樊晓虹
(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河南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王丹阳樊晓虹
(河南城建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历史性的机遇。本文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立足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分别从社会、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探讨了推进河南省信息化与产业融合的实现途径。
河南省;信息化;产业融合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到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再到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的融合贯通,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信息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新论断,也是理论创新。在当前国内外经济日益复杂化,经济转型升级与能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不可持续的紧迫形势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明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为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机遇,意义深远。
河南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但第二产业中资源型的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很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造成了工业产业大而不强;初级产品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创新不足。大多数优势制造业的附加值不高,而且过度依靠传统的资源禀赋,与河南的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供给不足,而传统服务业明显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却无法高效合理利用。这些现象都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阻碍着河南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从河南省经济发展环境上看,受到来自经济周期规律的约束,经济运行正处于向下调整的阶段,经济向下调整周期与经济发展转型期相互叠加,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调整的难度。从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生产与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信息化特征,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工业门类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当前,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的条件,迈入了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发展智能制造,对持续拉动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动力转换,注重提质增效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两化融合发展成为河南工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联网”。2016《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也做出具体部署。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强国战略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随后又发布了《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近期即将正式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这三个文件构成了制造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在政策助力下,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制造将毫无疑问是未来中长期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领域,这些成为河南工业化转型与提升的外部政策激励。
信息化与产业融合是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化,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使得河南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在制度环境、政策体系、创新支撑、网络经济、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许多工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并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
产业结构与政策方面,2015年河南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并出台《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以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着力实施11个“互联网+”行动和43个重点专项,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新优势和新动能。
网络经济领域,2016年5月,河南省政府正式推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以郑州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探索“大数据+电子商务+外贸”发展模式,逐步建成河南外贸大数据中心。2016年计划全年完成投资330亿元左右,将实施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等400多个项目。确立了跨境电商“十三五”目标,计划到“十三五”末,培育100家跨境电子商务重点企业、50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20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孵化基地、20个省级公共海外仓、10个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总体发展水平居中西部前列[2][3]。
智能制造领域,支持洛阳培育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瞄准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工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能源原材料工业、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消费品工业等八大“制造业”[4]。
网络建设方面,2015年完成2.5万个以上既有住宅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900万户以上,新增1.56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截至2015年年底,完成“全光网河南”建设,光纤宽带通达率达到96.4%以上,农村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达到12Mbps,4G用户超过2 500万户。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利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计划在2016年年底前建成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逐步建立肉类蔬菜、中药材、汽车、家具、装饰材料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以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为依托,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
智慧城市建设,确立了郑州、洛阳、济源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将“互联网+”与民生领域连接起来,打造智慧城市。其中郑州还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等示范任务。目前,河南以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为契机,重点在智慧交通、在线医疗、数据挖掘等智慧应用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智慧交通、在线医疗、数据挖掘等智慧应用领域正悄然兴起[5]。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河南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程度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思想观念、创新支撑、人才储备等几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面对“两化融合”这一重大历史使命,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挑战。
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是全局性战略。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内宏观经济上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化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经济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供给总量和结构不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加快结构性改革成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来看,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使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基础建设模式和使用模式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将开始成为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融合使得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升级换代,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积极过渡。
从河南省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看,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新常态”,抢抓全球制造业分工调整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发展优势前所未有,困难挑战前所未有。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应对挑战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信息化技术发展阶段及河南省发展实际,本文从宏观经济社会、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了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宏观社会层面上,一是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紧紧围绕落实“四个全面”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几大国家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争取在全国率先推动信息化、工业化的两化融合实践;二是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省的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应用,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三是建立健全制度,给予政策支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构建有效的产业和技术支撑体系,支撑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河南工业发展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和融合;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向工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把开发、生产、应用和服务结合起来,满足各行各业对信息装备、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的需求,为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提供有力支撑,促使社会经济信息化;五是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与创新,通过引进、合作、培育等方式,汇聚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信息技术研发与生产机构,加快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支持和鼓励大数据技术在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应用;六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产业层面上,一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平台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营造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的“双创”新生态;二是引导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大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创新创意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三是增强支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技术、解决方案、安全保障等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激发制造业发展新动能;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工业水平,依托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航空港产业集聚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重点功能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装备、业务流程、生产要素等产业体系全面渗透。五是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深入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和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企业层面上,一是支持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界合作、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增强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二是支持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独立开展或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开展新业务;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专项资金及设立基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四是健全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五是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引导中介机构组织开展信息化咨询和专业培训等服务。
“工信融合”正重构现代产业体系,河南应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按照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总体部署,依托良好的发展动能与外部政策激励,抓住机遇,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实现质的转变,一步步实现中原崛起的总体目标。
[1]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N],河南日报,2016-01-04.
[2]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henan.gov. cn/zwgk/system/2015/10/21/010592951.shtml,2015-10-08.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henan. gov.cn/zwgk/system/2016/05/12/010640744.shtml,2016-05-03.
[4]王鹏.加快转型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发布[N],中国工业报,2016-05-09.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EB/OL]. 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5/09/07/010581685.shtml,2015-08-2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Wang DanyangFan Xiaohong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Henan 467000)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 historic opportunity for economic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ceeds from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enan Province, combines with the new situation facing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xplores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Henan provin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industrializ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society,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respectively.
Henan Provi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F423
A
1671-0037(2016)04-25-3
2016-5-20
2015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201B119)。
王丹阳(198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樊晓虹(1961-),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