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①

2016-11-30 07:32陈晓春于海浩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贵阳中医学院体育部贵州贵阳550003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校本特色体育

陈晓春于海浩(.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0;.贵阳中医学院体育部 贵州贵阳 550003)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①

陈晓春1于海浩2
(1.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01;2.贵阳中医学院体育部 贵州贵阳 55000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为实现不同地区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能力的提升,实现地区特色体育课程的实施,建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方案,该文对体育校本课程的概念及理念进行总结,从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原则出发,研究高校体育校本课实施的可行性探讨,实现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带动特色体育课程建设工作。

体育 校本课程 特色课程 可行性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针对目前课程教育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旨在于体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整体要求下,又满足地方课程建设,同时实现学校课程建设创新性。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工程,体育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学校所培养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时代发展趋势下,各高校自主创建特色教育课程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筛选、改编教学体系、整理优化、拓展新兴体育项目等方式,实现本校独立自主的个性化体育课程实施,鉴于此,文章从校本课程的定义、体育校本课程理念、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及可行性进行研究,进而阐述其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1 校本课程

1.1 校本课程定义

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设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分配所建立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需具有开放性、独立性、差别性、分配性、延续性、完善性等特征。

①作者简介:陈晓春(1984,2—),男,汉,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1.2体育校本课程的理念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针政策要求下,以“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体,为全体学生服务,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标准,深入挖掘其独立自主的创新实践能力,将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增加学生体育课程建设的自编创新能力,将教材、教学等手段全面提升,结合学校实际及地方特色,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创编独立的学校体育办学理念,有助于学校办学传统的延续性和特色课程的创建及发展。

2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分析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建立是在《课程纲要》指导下,结合目前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计,以时代前沿的教育理论为导向,符合社会需求及体育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各地高校实际办学特色,本着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制定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而构建学校体育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教学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分为体育类专业院校、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学校的师资以及办学条件是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从科学化、情景化、兴趣化、游戏化等多样性的组织教学形式出发,有效的扩充学校体育课程。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价体系,评价的标准改变原有学校教学单一的“分数”衡量标准,评价要与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要实现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及地区优势,避免效仿带来的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

现有教学管理模式更多要求“学分制”即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最终获得本课程合格,进而实现阶段学分任务完成,如何设计体育课教学及如何考核,成为现有教学函需解决的问题,从国家主体要求的课程建设出发,设计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将极大地制约本校体育的发展,有针对性地结合国家课程建设要求制定地区课程管理办法是实现体育长远发展之本,校本课程针对此类问题展开,制定符合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为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完善过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有效补充。

3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3.1 兴趣性原则

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发及制定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课程所指向接受对象是学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水平,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出发,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共同感,影响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使其积极性与自觉性逐步提高,尽可能设计出趣味性强、参与认识能力高的项目,以满足和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为根本,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体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激发学生兴趣性,实现校本课程的开发。

3.2 优势互补原则

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完善是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实现体育课程优化,体育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总目标建设,发挥本课程优势所在,实现教育教学总体要求,既要体现出本校长期教学体制规划,又能体现出各学科之间互相借鉴及完善过程。

3.3 特色理念性原则

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理念在于实现学校课程建设任务,体育课程建设必须结合学校现有体育条件、学生体育锻炼特点及其需求出发,创建特色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计,完成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教学要求,实现学校课程资源的重组,创办出新型体育课程规划,区别不同办学要求,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

3.4 科学指导性原则

根据课程开发的理念,体育课程建设要立足于本校体育指导思想,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在“三级课程体系”要求下,实施校本课程最优化。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完善不同权责分配,服务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部分权利下放工作。针对《学校课程管理指南》要求开发课程,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建设,为建立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依据。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要求下,根据本校的体育课程建设标准,自行选择设计、组织改编、实施整改、评价指标、考核办法适应本校教学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工程。在总体要求下本着体育校本课程科学性指导体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不断完善下实现不断提高。

3.5 指向性原则

体育校本课程的指向性侧重于反映本校特色体育教学,所谓的特色并不是脱离校办学理念,盲目追求创新,要在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及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在校学生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发展学生身体机能、磨练其意志品质,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加强现有体育资源重新调配,挖掘本地区优势体育项目及体育资源,形成校级特色体育课程框架,注重课程的实践性与长期应用性的开发,重视教授给学生有价值的、能终身适用的专项技能,真正实现体育校本课程最终服务于学生工作。

4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之根本,现阶段全国各高校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组建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材体系,加强课程资源,加强特色课程、校本教材设计,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4.2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促进体育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改变旧的课程观念,建立新课程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工作,优化学科建设工作,调整相关专业分配,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出发,搭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性人才,制定相应培养方案,从学科制定、招生、培养计划、就业前景等出发,逐年调整学科规划,体育校本课程的建立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地区特色人才输送提供资源,校本课程的建立从学校实际出发,本着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不断完善阶段任务,实现国家课程指标体系,在其接受教育的时间里能学会1~2项体育技能及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重视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该学科地位的提升,实现其快速发展。

4.3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教书育人使命感及其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体育教师把培养体育人才作为首要职责,潜心研究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各高校也在逐步完善教师职业要求,切实强化教师教学考核工作,把教师教学工作成绩作为教师评职称、绩效考核、评优等依据,对体育教学工作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把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作为该学科改革的宗旨。

4.4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利于评价体系的完善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达到评价体系的衡量,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有利于体育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并快速发展。校本课程的提出对于建立和完善多样的教学评价制度提出要求,重视综合考评功能,加强教学环节及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有利于健全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估督导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4.5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利于特色课程建立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文化多样,各地区经济文化存在极大差异性,为进一步满足各地学生体育运动需求,解决不同地区学校办学理念问题,实现与国家课程培养方案相一致,如果严格要求每个学校执行相同的国家课程要求,势必会造成体育课程开发建设出现严重的为本教学原则,而体育校本课程有很强的该校适应性,结合学校体育资源、体育需求等,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建设及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有助于特色体育教育的建立,实现双赢目的。

5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成效有目共睹,体育作为校本课程实施是目前高校特色体育建设的趋势,积极研究发展趋势是完善体育课程建设之根本,结合体育校本课程原则要求,大力推进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完善体育校本课程运行模式研究,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建设工作,完善教师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思想,为体育校本课程推进工作提供保障。

[1]蒲小玲,粟金涛.论新课程标准下我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27(2):164-165.

[2]董翠香.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94-97.

[3]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的策略[J].体育学刊,2007,14(4):6-10.

[4]冯小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与实施[J].体育学刊,2008,15(6):63-65.

[5]董红刚,方新普.论体育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J].体育与科学,2009,30(1):89-92.

[6]董翠香,周登嵩.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1):51-53.

Feasibility Research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hen Xiaochun1Yu Haihao2
(Guizho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iyang Guizhou,550001,China;2.Guiyang Colle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Guiyang Guizhou,550003,China)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On national,local and school level managerial system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area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Establish the feasibilit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gramm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philosophy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the principl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scussion on Feasibility Stud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mple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ri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ork.

Physical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Featured Courses;Practicability

G807

A

2095-2813(2016)07(b)-006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069

猜你喜欢
校本特色体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我们的“体育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