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燕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对其实施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 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在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更宜对其实施介入治疗的方法,这是因为其疗效更好,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介入治疗;保守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02
急性心梗以及心源性休克均为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均会造成极大的危害[1]。因此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分析了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老年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1.26±5.42)岁。所有患者已经被确诊为心源性休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0.86±5.13)岁。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1.59±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即对患者实施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维持。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对其实施起搏等相关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在临床治疗时,需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等情况对其选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脉内支架术、切割球囊术、冠脉内血栓抽吸术、冠脉内旋切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方法治疗。
1.3 疗效标准
本次研究中需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在疗效上,需比较两组患者的三支血管病变率、两支血管病变率以及单支血管病变率和死亡率。另需要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三支血管病变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观察组两支血管病变率为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10%;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率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观察组死亡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其特点,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老年人群中均非常常见。同时血管形成、手术创伤以及心律失常也是急性心梗的主要发病因素。急性心梗会导致非常多并且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2]。尤其是急性心梗会导致患者发生很多的合并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威胁。心源性休克就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合并症状。由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特点,对患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对年龄较大,并且身体抵抗力以及机体功能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老年患者而言,也会出现更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老年患者实施更有效的治疗。
保守治疗是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药物的手段维持血压,并且保证到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3]。虽然这种方法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新陈代谢。因此其长期性疗效并不好。正是由于这种特点,通过使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
介入治疗是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新治疗方法,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由于其特点能够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起到较好的疗效[4-5]。通过使用介入治疗的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能促进心脏排血功能的恢复,帮助血液功能不足的情况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以及恢复,也能够将血液循环的速度进行提升,让心肌再灌注的功能恢复到正常。
虽然介入治疗属于手术治疗方法,并非为保守治疗,但介入治疗也有较高的安全性。介入治疗的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短,同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仅需要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因此能够明显的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也可起到非常好的疗效。同时介入治疗的费用相对较低,疗效更好,因此在临床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治疗时,介入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三支血管病变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观察组两支血管病变率为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的10%;观察组单支血管病变率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观察组死亡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说明在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使用介入治疗可在保证到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明显提升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志红,王孟杰,邱小芩,等.高危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时机选择[J].医药前沿,2015,(29):32-33.
[2] 张玉静,张玉芬.酒石酸美托洛尔结合积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梗介入手术中反复室颤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5):101-102.
[3] 石 兵,陈允祥,陈漫清,等.对阿托伐他汀钙序贯疗法治疗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6):835-837.
[4] 陈小亮,刘向儒,唐春仕,等.冠脉内逆向注射尿激酶与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对比研究[J].医药前沿,2014,(33):393-394.
[5] 童雨田,姜忠滨,WANG Huai-xin.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呈色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1):1029-1032.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