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暨瑞凤
农村小学的学生、家长课外阅读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家长,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那是“闲书”。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对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做了调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做了有益的探讨。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课外阅读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家长,认为只要读好课内学习的书籍就行了,课外书那是“闲书”。再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极为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缺乏。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受教育的情况比较低,受家庭影响,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显得比较被动、消极,或者仅从猎奇出发。阅读中随意性较大,且家长认为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第二,阅读内容单一。童话故事和漫画占多数,很少涉及历史、人文、科学及有关时事政治类的书籍。在家长和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许多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将作文集等同课外书。
第三,阅读时间较少。电视、手机、游戏等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第四,阅读能力偏低。阅读速度较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概括段意以及文章主要内容、领悟文章中心、表达自己感受、质疑问难的能力较差。
第五,阅读意志薄弱。由于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说督促孩子有效阅读。且家长没有带头阅读当好榜样,孩子又容易受外界影响,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难以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实施对策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以身示范,做好学生阅读道路上的领路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兴趣,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何种地位。”教师的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要有广博的阅读量,通过不断阅读去提升自己,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书刊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还可在教学时,讲述一些故事,并顺势推荐书籍。
2.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知识、情感和道德等教育,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针对这一心理特征,组织开展了各种的活动:“好书我推荐手抄报比赛”“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 “讲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剧本表演”……给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既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又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二)创造阅读条件
1.利用学校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角。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中挑选出一定数量的适合本班学生的书籍,建立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角”,定期(如每两周一次)更换,并设立图书管理员进行借阅登记,这就为学生开展阅读奠定了起码的基础。
2.建立交流机制,让学生相互分享。由于学校图书馆藏书通常较为陈旧,较多不符合当前学生的阅读口味。这时,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身资源,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家庭藏书带到班级与同学们共享,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资源,又进一步浓郁了班级的阅读氛围。
3.加强家校联系,动员家长给孩子购书。我们每一次开家长会,都下大力气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们逐步认识到: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孩子的书包里没有课外书是悲哀的,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是谈不上发展潜力的。家长们的认识提高了,教育孩子也就有了方向。
(三)指导选择读物
首先,读物的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其次,读物的内容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绘本、童话、寓言、儿歌等图画书,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小老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儿童小说、科学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牛顿科学馆》《和树谈心》,等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成长小说,如《淘气包马小跳》《爱的教育》、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系列”等,还有伟人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读物、散文以及科技知识、时事政治等,这样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读到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四)教给阅读方法
客观地说,不少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阅读能力偏低。因此,我们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等能力。另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还有不同的读法,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可向学生介绍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泛读法、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在我们这个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的年代,既要讲质量又要讲时效。如果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五)养成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要定书。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能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要定时。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长此以往,这些习惯会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一旦形成习惯,学生将会受益终生。但是,毕竟小学生的持久性差,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经常提醒、督促检查。我们是这样做的:第一,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让学生把书籍带进课堂,在课堂阅读、交流;第二,每天上午、下午到校以后,除值日生外,所有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这样每天半小时的持续自由阅读,为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通过家长会,提高家长认识,引导家长督促孩子睡前20分钟阅读;第四,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第五,每周一节的班会,可利用起来开展有关阅读的活动,如专题朗诵、讲故事比赛、“读书读报活动”、剧本表演等,这样既检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果,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正如作家肖复兴所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是最大的财富。”因此,为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学校、社会、教师和家长需共同关注、齐心协力,把农村小学生引向广阔阅读空间,使农村小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伟梁.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C/OL].
[2]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2.15.